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翔

作品数:248 被引量:90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37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医药卫生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0篇细胞
  • 34篇皮肤
  • 28篇CD147
  • 19篇银屑
  • 19篇银屑病
  • 19篇红斑
  • 17篇蛋白
  • 17篇教学
  • 16篇氧化氮
  • 16篇一氧化氮
  • 16篇狼疮
  • 16篇合酶
  • 16篇红斑狼疮
  • 15篇一氧化氮合酶
  • 15篇系统性红斑
  • 15篇系统性红斑狼...
  • 14篇肿瘤
  • 10篇角质
  • 10篇角质形成
  • 9篇角质形成细胞

机构

  • 234篇中南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湘雅...
  • 7篇湖南医科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鹿儿岛大学
  • 3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2篇德克萨斯州大...
  • 2篇湘雅医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47篇陈翔
  • 74篇谢红付
  • 57篇陈明亮
  • 43篇李吉
  • 27篇粟娟
  • 21篇李捷
  • 20篇施为
  • 17篇朱武
  • 17篇杜乾君
  • 16篇陈服文
  • 14篇匡叶红
  • 13篇张江林
  • 12篇简丹
  • 12篇李亚平
  • 11篇杨于嘉
  • 11篇梁莉
  • 11篇陶永光
  • 10篇陈泽宇
  • 9篇田勇泉
  • 9篇赵爽

传媒

  • 3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5篇中南大学学报...
  • 13篇临床皮肤科杂...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5篇湖南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教育...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2010中华...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4
  • 12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1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6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19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马珠单抗治疗对抗组胺药反应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奥马珠单抗治疗H1抗组胺药控制不佳的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使用H1抗组胺药疗效不佳并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CU患者,通过7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荨麻疹控制评分(UCT)评估治疗后4、12、24周的疗效。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分析临床特征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共121例符合入排标准且数据资料相对完整的CU患者纳入本研究,男54例(44.63%)、女67例(55.37%),年龄13~70(39.88±14.36)岁;88例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72.73%),10例(8.26%)为慢性诱导性荨麻疹,23例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慢性诱导性荨麻疹(19.01%)。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时有效率为50.86%(59/116),完全应答率为25.86%(30/116);12周时有效率为78.26%(54/69),完全应答率为34.78%(24/69);24周时有效率为64.71%(22/34),完全应答率为23.53%(8/34)。治疗4周时,基线血清总IgE<40 IU/ml的CU患者(26例)治疗有效率(30.77%)显著低于血清总IgE≥40 IU/ml者(61例)(65.57%,χ^(2)=8.93,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年龄、发病年龄、合并过敏性疾病、伴随症状、基线红细胞沉降率、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UCT评分显著相关(均P<0.05),而病程、临床类型、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细胞计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UAS7评分等与U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121例CU患者中,8例(6.61%)报道了轻中度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改善H1抗组胺药控制不佳CU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耐受性良好;对于无合并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共病、无血管性水肿等伴随症状、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可能获益更多。
李丽俏彭聪陈翔李捷
关键词:荨麻疹生物制剂
MK-801和Nimodipine对感染性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和方法:观察百日咳菌液诱导的感染性脑水肿不同时间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思兰(EB)含量的变化,以及MK-801预处理和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感染性脑水肿脑含水量和EB含量的影响。结果:感染性脑水肿在注菌后30min,脑含水量和EB含量已明显升高,应用MK-801预处理或nimodipine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降低。
陈立华杨于嘉袁贤瑞刘运生曹美鸿陈翔陶永光
关键词:脑水肿尼莫地平MK-801
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8
2014年
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八年制诊断学及内科学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及考评方法等各方面,内科学教学除了上述改革外,更是实行了见习课和实习课的整合和融通,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并结合各种课外活动,力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交流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吴静周巧玲陈翔梁莉杨天伦张国刚
关键词:诊断学内科学教学改革
红霉素滴眼液所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被引量:1
2005年
陈翔田立红
关键词: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滴眼液红霉素
传染病诊断数据的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染病诊断数据的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收集传染病诊断数据;对所述传染病诊断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经预处理后的传染病诊断数据训练初始模型,得到本地诊断模型;对所述本地诊断模型的权重根据参与训练的样本数量进...
陈翔郭克华李楠沈敏学黄勋黄志军
文献传递
长波紫外线照射和基因甲基化状态对HaCaT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催化L-精氨酸合成一氧化氮(NO)。NO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理效应。紫外线(UV)照射可造成人角质形成细胞DNA损伤,还可导致皮肤中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
李吉陈潇李薇谢红付陈明亮唐桦陈翔
文献传递
CD147通过诱导甲氨蝶呤的外排抑制CHO细胞凋亡
目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CD147参与调控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关于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受到广泛关注。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最常见的化疗药物,同时,小剂量的MTX对炎症性疾病,如银屑病等具有确...
赵爽匡叶红陈翔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
2008年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法检测健康人皮肤、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组织中HMGB-1表达。结果健康人皮肤组织HMGB-1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DLE患者皮损区HMGB-1主要表达于真皮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MGB-1仍为核表达,但阳性表达细胞的百分比较健康人减少(t=11.315,P〈0.01);非皮损区HMGB-1表达的部位仍为细胞核表达且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MGB-1蛋白表达总量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05);SLE患者皮损中除真皮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仍为阳性表达外,皮损区细胞外及表皮细胞质出现HMGB-1阳性表达,而表皮HMGB-1核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低于DLE患者(t=6.821,P〈0.01),非皮损区HMGB-1的表达部位及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健康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表达总量分别较健康人及DLE患者显著上调(t=15.494,P〈0.01;t=13.221,P〈0.01),且其表达强度与SLEDAI及尿蛋白升高相关(r=0.565,P〈0.01;OR=1.027,P〈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HMGB-1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改变,存在亚细胞移位且表达强度增强,提示HMGB-1可能参与红斑狼疮的炎症机制。
李捷谢红付陈翔陈明亮张江林李金茂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感染性脑损伤机制和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和Ca^(2+)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日咳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i变化及MK-801和尼莫地平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i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的延长,[Ca^(2+)]i持续进行性升高,尼莫地平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i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和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i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和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的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和尼莫地平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陈立华杨于嘉曹美鸿马建荣陈翔陶永光
关键词:颅脑损伤钙离子尼莫地平感染性
F1FO-ATP(合成)酶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F1F0-ATP(合成)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内的酶复合体,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胞内或胞膜发挥合成或水解ATP的功能。本研究着眼于F1F0-ATP(合成)酶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
谢晓韵粟娟陈翔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