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维新

作品数:9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林厅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小麦
  • 5篇栽培
  • 5篇高产
  • 4篇质量栽培
  • 4篇群体质量栽培
  • 4篇小麦高产
  • 1篇稻米
  • 1篇优质小麦
  • 1篇优质小麦生产
  • 1篇有机稻
  • 1篇有机稻米
  • 1篇肉鸭
  • 1篇水稻
  • 1篇品质区划
  • 1篇区划研究
  • 1篇种养
  • 1篇种养结合
  • 1篇专用小麦
  • 1篇晚茬
  • 1篇晚茬小麦

机构

  • 9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盐城市农业局

作者

  • 9篇陈维新
  • 7篇王龙俊
  • 4篇唐明臻
  • 2篇李旭
  • 2篇朱新开
  • 1篇曹光亮
  • 1篇陈荣振
  • 1篇姜东
  • 1篇郭文善
  • 1篇杨力
  • 1篇王勇
  • 1篇施惠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牧业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6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丹阳市有机稻米和肉鸭共作的调查被引量:2
2001年
种养结合,推广复合、生态型的综合技术,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0年,镇江市从日本引进稻鸭共作技术,在丹阳市延陵镇农科站进行试验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初步成功。为了客观、全面地介绍该项技术,我厅结合发展有机农业调研,在镇江市农林局。
施惠王勇陈维新曹光亮
关键词:有机稻米水稻肉鸭种养结合
江苏省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技术思路
1994年
江苏省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技术思路陈维新(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南京210009)小麦在我省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90年代以来,全省小麦平均年总产930万吨,占夏粮总产的81.87%,占全年粮食总产约30%。因此,加强对小麦生产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陈维新
关键词:小麦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被引量:14
1996年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09)目前,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基本苗起点过大,群体恶化苗质差;施肥数量不足,前重后轻,无效生长多;个体素质差,成穗率低;后期干...
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
从面粉食品工艺谈优质小麦生产被引量:4
2001年
李旭王龙俊陈维新
关键词:优质小麦生产专用小麦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被引量:23
1999年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王龙俊陈维新郭文善朱新开
关键词:小麦晚茬栽培
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初报被引量:66
2002年
王龙俊陈荣振朱新开杨力姜东陈维新李旭
关键词:小麦品质区划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1.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指标被引量:15
1996年
江苏省1993~1995三年不同麦区小麦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和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产的有效手段。
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茎蘖成穗率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研究与应用──Ⅰ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指标被引量:1
1996年
江苏省1993~1995年不同麦区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在小麦合理群体基础上,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稳率、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产的有效手段。
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被引量:6
1996年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09)目前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基本苗起点过大,群体恶化苗质差;施肥数量不足,且前重后轻,无效生长多;个体素质差,成穗率低;后...
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