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燊
-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发生一种鳗鲡病毒性流行病被引量:2
- 1992年
- 近年来,在我国福建省养鳗场,发生一种新的鳗鲡(Anguilla japonica)流行病。虽然此病不像细菌性的爱德华氏病(Edwardsielliasis)那样普遍。但一旦发生此病,全场鳗鲡就毁灭性地死亡。使养鳗者经济蒙受严重损失。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鱼病工作者关注。1991年7月,在福建省“S”养鳗场暴发此病,死亡严重。我们把病鳗(尚未死亡)
- 陈燕燊陈宏韩先朴李伟
- 关键词:病毒病鳗鲡鱼病学
- 鳗鲡开口病的病毒分离及特性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从患开口病鳗中分离到一种病毒于30℃条件下,病毒能在EG细胞上产生细胞病变及形成1.2mm大小的空斑。电镜下观察,病毒呈圆形,具囊膜。膜上有纤状突起。成熟颗粒直径为70—85mm,其核酸为单链单分子RNA,病毒对氯仿,热和pH3不稳定,经多次冻融,其滴度稍有下降,病毒是在细胞浆内复制,温度范围在25—32℃之间,最适复制温度为30℃。
- 陈燕燊谢军李伟
- 关键词:鳗鲡病毒
- 我国发生一种鳗鲡(Anguilla japonica)病毒性流行病
- 1992年
- 陈燕燊陈宏韩先扑李伟
- 关键词: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
-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3
- 1997年
- 本文报告了我国发生的一种鳗鲡病毒病──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肝、肾、脾脏组织出血、细胞变性,骨质内有大县白细胞浸润,肝、肾、脾脏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肾、脾脏造血组织和外周血细胞出现核染色质边集、奇异形核,大量髓鞘样结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等,并可见类似凋亡细胞及调亡小体结构和邻近细胞内吞噬体增多现象。根据骨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器官和血液中部分细胞结构已出现异型性特征,作者认为,鳗鲡出血性开口病可能有癌变的趋势.
- 郭琼林陈燕燊韩先朴
- 关键词:病理学鳗鲡
- 鲢鳙鱼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细菌病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1991年
- 1990年3~10月,作者对湖北、湖南,河南三省部分地区的28个养殖场进行了鲢鳙鱼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菌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范围内发病率达60%以上;受感染的除鲢、鳙外,还有鲫、鳊(鲂)、鲤、草鱼以及其它野杂鱼、河蚌;分离到138株细菌,经鉴定可归为三类,早期(3~4月)出现的鲁克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中后期(5月下旬以后)出现的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及弧菌(Vibrio sp.)。结合水质环境条件分析,致病细菌是继发侵入者,原发病因除水体的理化因子外,不排除还有病毒的可能性。
- 徐伯亥殷战陈燕燊吴玉深蔡桃珍陈宏
- 关键词:鲢鱼鳙鱼细菌病
- 草鱼出血病病原及其灭活疫苗的研究
- 1985年
-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一足令鱼种亦可感染但严重程度稍有下降。发病季节通常在6月下旬至9月底水温在24—30℃时流行。
- 陈燕燊高汉姣江育林王迎喜
-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饲养阶段草鱼种病原灭活疫苗发病季节
- 鲢、鳙鱼一种新的传染病——Yersinia ruckeri,一种新的鲢、鳙鱼病原菌被引量:20
- 1991年
- 历来以少病易养、产量高著称的鲢、鳙鱼近年来却爆发了一种新的流行病,而且流行面很广,从南方各省至京津地区均有发生。罹病鱼一周之内便会出现大批死亡,甚至可以死光。 据我们观察该鱼病以体表发炎充血为特征,特别在体表两侧,以及腹鳍下和尾柄处、眼眶、鳃盖、头、嘴等部位出现,但每条病鱼症状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可见突眼和鳃丝贫血。
- 徐伯亥殷战陈燕燊吴玉深
- 关键词:鲢鱼传染病病原菌鱼病
-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被引量:26
- 1978年
-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种的一种严重疾病,通常在水温25-30℃时发病,其症状表现为全身性组织器官充血。其病原悬液能通过赛氏滤器(Seitz,EKS石棉滤板),能在草鱼种体内及草鱼鳍单层细胞中传代繁殖,在草鱼肌肉单层细胞和性腺单层细胞中感染并出现细胞病变。病原悬液对脂溶剂乙醚敏感,耐热性强,对四环素类药物不敏感。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病毒。
- 陈燕燊
-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病原鉴定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