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清春

作品数:3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哲学
  • 3篇儒家
  • 3篇圣人
  • 3篇现象学
  • 3篇伦理
  • 2篇道德
  • 2篇心学
  • 2篇正义
  • 2篇儒家伦理
  • 2篇舍勒
  • 2篇庄子
  • 2篇胡塞尔
  • 2篇本体
  • 2篇本体论
  • 1篇大学教育
  • 1篇道德哲学
  • 1篇道德主体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思想
  • 1篇道论

机构

  • 26篇山西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社会科...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8篇陈清春
  • 1篇张都爱
  • 1篇冯前林
  • 1篇李光明
  • 1篇乔林晓
  • 1篇苗建荣

传媒

  • 7篇山西高等学校...
  • 4篇中国哲学史
  • 2篇晋阳学刊
  • 2篇哲学门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管子学刊
  • 1篇理论探索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人文天下
  • 1篇纪念孔子诞生...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人合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被引量:7
2006年
“天人合一”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哲学家那里,“天人合一”有着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和谐社会有着许多契合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陈清春冯前林
关键词:天人合一和谐社会
先天与后天——王阳明哲学中“气”的含义被引量:3
2016年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内容,"气"作为这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为学者所关注。王阳明将"气"区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的气都是无善无恶的或至善的,后天的气都是恶的或恶的来源。先天的气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气和精神的气,精神的气分为四端之气、才力之气和刚柔之气三个部分。后天的气是蒙蔽人心本体良知的恶的来源,阳明称之为客气,即私欲。
陈清春巩理珏
关键词:先天后天圣人
王阳明理论中“物”的含义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陈清春
论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被引量:3
2005年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乔林晓陈清春李光明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说“义”——儒家伦理的选择正义被引量:5
2018年
儒家的"义"概念共有四重具体的伦理涵义,处于中心地位的是选择正义,即意志在伦理实践中的目的、目标和方法三个环节的选择正确性。目的选择的正确性是根据自爱原理选择仁爱作为实践的目的,因而是"仁"的道德体现;目标选择的正确性是根据忠恕原则选择适当的他人价值作为实践的目标,因而是"义"的道德体现;方法选择的正确性是根据最大效用原则选择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实践的方法,因而是"智"的道德体现。但在总体上,每一个环节的选择正确性都是"仁""义""智"的道德体现。
陈清春
关键词:儒家伦理
周敦颐“内圣外王”思想研究
2023年
“内圣外王”是儒家甚至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话题,而生活于儒家与佛、道论争时期的周敦颐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内圣外王”思想,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周敦颐的哲学体系以“太极”宇宙论和“诚”本体论为核心,并将圣人作为天道向人道转化的承接者,围绕着圣人、道德本体之“诚”以及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内圣外王”之修养工夫的理论体系,并且得出圣人是可学的、也是可以达到的结论。“内圣”的目标是以圣人为道德榜样和理想人格,在对本体“诚”认识的基础上立志成圣;“外王”则是要在达到“内圣”的基础上实现圣人的外王目的,即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陈清春邢佑钟
关键词:周敦颐内圣外王圣人工夫论
情感感受视域下王阳明“良知”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王阳明的“良知”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作为情感感受的良知有其发用与流行的一面;从工夫论的角度来看,良知亦体现了主体的道德实践能力。结合“天理”“性”“心”等核心概念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分析,并从胡塞尔现象学角度分析“情感感受”何以能够成为本体。这里的“情感感受”不是仅指“四端”,而是从人的所有感受上来说的,由此王阳明哲学实现了由“四端”到“七情”的扩展,这也是王阳明哲学在情感感受领域的重大贡献所在。
陈清春刘科迪
关键词:良知心学胡塞尔现象学
王阳明“立圣人之志”的现象学探究被引量:2
2021年
“志”作为儒家的重要概念之一,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其中“立志”更是儒家成圣的重要工夫。王阳明极其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立圣人之志”,并提出了“心之良知是谓圣”的本体依据。结合胡塞尔和舍勒的现象学理论来看,王阳明的“立圣人之志”包括“志”与“立志”两个过程,“志”实质上是一种意愿行为,“立志”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为。“心之良知是谓圣”即是说“立志”这一行为是奠基在作为感知和感受行为的“良知”之上,所以“立志”是“立圣人之志”。
陈清春蒋丽英
关键词:立志现象学
庄子“吾丧我”的现代诠释被引量:12
2005年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陈清春
关键词:庄子哲学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
<正>在宋明理学中,圣人之道和为圣之方是圣人之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个成熟的儒家哲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成就,构成一个以成就圣人品格为最高目的的包括宇宙论、生存论及方法论在内的有机的理论整体。圣人之道是指人...
陈清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