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沄

作品数:77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银屑
  • 12篇银屑病
  • 11篇药代
  • 11篇药代动力学
  • 11篇外用
  • 10篇雷公藤
  • 9篇药物
  • 9篇受体
  • 9篇皮肤
  • 8篇有效活性成分
  • 8篇内酯
  • 8篇细胞
  • 7篇等效性
  • 7篇生物等效
  • 7篇生物等效性
  • 7篇趋化
  • 7篇趋化因子
  • 6篇银屑病患者
  • 6篇用药物
  • 6篇微透析

机构

  • 7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北京民航总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丽珠集团
  • 1篇重庆华邦制药...
  • 1篇天津市长征医...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嵊州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 1篇北京协和药厂
  • 1篇南京生命能科...

作者

  • 75篇陈沄
  • 34篇郑家润
  • 20篇李新宇
  • 19篇张崇璞
  • 17篇徐兰芳
  • 11篇高纪伟
  • 11篇唐美育
  • 11篇吴黎莉
  • 8篇杨桂兰
  • 8篇张尊建
  • 8篇陈志强
  • 7篇田媛
  • 7篇邵凤
  • 6篇马鹏程
  • 6篇隗慧林
  • 5篇冯华
  • 5篇周可
  • 5篇佘晓东
  • 5篇王晓丹
  • 4篇许风国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6篇第七届全国皮...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中国新药与临...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药学与临床研...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T-PCR检测人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建立检测人体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RT PCR方法。方法 取 2 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皮损边缘未受累部位皮肤 ,并收集 1 0例健康人皮肤 ,用 2 5g/L分散酶 (dispase)消化分离真皮、表皮 ,TRIzol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 ,PCR扩增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2片段。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及真皮中的CXCR2表达水平 (为靶序列与 β 肌动蛋白序列吸光度之比 ,下同 )分别为 1 .2 9± 1 .1 3和 2 .4 2± 1 .2 6 ,明显高于皮损边缘部位及健康对照皮肤 (分别为 0 .5 2± 0 .4 6、0 .92± 0 .6 0和 0 .0 2± 0 .0 2、0 .0 5± 0 .0 4 ) (均P <0 .0 1 ) ,CXCR2基因表达在真皮高于表皮。结论 CXCR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建立的检测人体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RT
杨桂兰陈志强郑家润李新宇陈沄
关键词:RT-PCR人皮肤组织银屑病
LC-MS/MS法测定健康人血浆中的拉呋替丁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拉呋替丁血药浓度的LC-MS/MS法,采用CN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0 mmol.L-1乙酸铵,0.2%甲酸)(97:3);流速1.0 mL.min-1;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拉呋替丁和内标氯苯那敏分别为:m/z 432.20→351.15;m/z 275.10→230.05。拉呋替丁在1.98~396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定量限1.98 ng.mL-1。拉呋替丁低、中、高三个浓度批内及批间变异、准确度、绝对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无显著基质效应。该方法专属性强,分析周期短,适合于临床上拉呋替丁血浆含量的测定。
邱聪李博陈沄
关键词:血浆拉呋替丁LC-MS/MS
复方氯唑沙宗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2种复方氯唑沙宗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2种复方氯唑沙宗(氯唑沙宗250 mg,对乙酰氨基酚300 mg)片,间隔为1 wk。以格列吡嗪和非那西丁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复方氯唑沙宗受试片和参比片后,其对乙酰氨基酚p^(max)分别为(5.1±1.5)和(5.2±1.7)mg·L^(-1);t^(max)分别为(0.6±0.4)和(0.6±0.4)h;t_(1/2)分别为(3.0±0.4)和(3.0±0.5)h;AUC_(0-12)分别为(16.4±4.7)和(17.0±5.5)mg·h·L^(-1);AUC0_(0-∞)分别为(17.6±5.1)和(18.2±6.0)mg·h·L^(-1)。氯唑沙宗p^(max)分别为(7.0±1.3)和(7.0±1.3)mg·L^(-1);t^(max)分别为(0.9±0.6)和(1.0±0.5)h;t1/2分别为(0.9±0.1)和(0.9±0.1)h;AUC_(0-10)分别为(16.6±3.5)和(17.0±4.1)mg·h·L^(-1);AUC_(0-∞)分别为(16.7±3.5)和(17.0±4.1)mg·h·L^(-1),2种片剂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乙酰氨基酚和氯唑沙宗2种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9.3±14.3)%和(99.5±14.8)%。结论复方氯唑沙宗受试片与参比片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吴黎莉周可宗文凯陈沄
关键词:氯唑沙宗对乙酰氨基酚生物等效性串联质谱法
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
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是利用植物雷公藤中含量较多的雷公藤内酯醇,经氧化制取药用价值较高的雷公藤内酯酮。方法是将原料溶解在乙醚或丙酮等溶剂中,在硫酸、盐酸、吡啶或乙酸钠等辅剂存在下,加入三氧化铬或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或吡啶...
马鹏程张崇璞郑家润吕燮余陈沄顾克显言政杨长林陈国芳徐文严
文献传递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3例及其中16例患者治疗后PBMC中CXCR1及CXCR2 mRNA的表达,设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表达水平为1.38±0.8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0.73±0.58,治疗后患者1.21±0.62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XCR1 mRNA表达水平为0.26±0.28,与健康对照组及同一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17±0.26,0.27±0.31(均P>0.05);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水平高于CXCR1 mRNA水平,二者均与PAS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X-CR2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杨桂兰陈志强郑家润李新宇陈沄云李遇梅高建明冯华王晓丹
关键词: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受体趋化因子
中药复方霜剂中皮质类固醇的检测─生物法和化学法的定性分析
1996年
本文报告作者在某中药复方霜剂的开发研究中,意外发现人为掺入的皮质类固醇成分的过程,探讨一种从中药大复方霜剂中检出此类化合物的实用、灵敏、专属的生物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检测方法。为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陈沄郑家润张崇璞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
健康女性孕期头发特征的改变被引量:2
2010年
内分泌特别是各种性激素对毛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女性在妊娠期雌、孕激素大量增加,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头发的各个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研究,为研究激素对头发特征的影响提供依据.
冯华钱革王婷琳胡亚红王剑磊王琪陈沄
关键词:健康女性头发孕期性激素妊娠期孕激素
念珠菌生成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的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水解生成的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65株8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标准株及酿酒酵母标准菌株8株的酵母相全细胞完全酸水解产物中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同时测定了46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并与标准株进行了比较。结果经Tukey法统计处理,可将9种菌分成5个同质性亚群。经t检验比较,酿酒酵母和8种念珠菌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该比值结果能在属水平区分念珠菌和酿酒酵母,并可将8种念珠菌分为4个同质性亚群;且经临床分离株验证,重复性较好。
李岷陈沄沈永年吕桂霞邵凤陈伟刘维达吴绍熙
关键词:念珠菌D-葡萄糖
乳猪微透析法评价阿昔洛韦乳膏的局部生物利用度
选用乳猪模型,采用皮肤微透析法(DMD)评价三种3%阿昔洛韦乳膏的局部相对生物利用度。乳猪背部皮肤分别外用三种不同的3%阿昔洛韦乳膏,用微透析法连续收集不同时段的透析液,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应的动力学参...
隗慧琳王书琦徐峰徐兰芳郑家润陈沄
CYP2B6基因多态性与异维A酸人体代谢动力学差异关联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B6)基因多态性与异维A酸人体代谢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21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40mg异维A酸胶丸(商品名泰尔丝),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分析方法(RFLP)分析CYP2B6第四外显子exon4及第五外显子exon5基因分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受试者异维A酸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21例健康受试者CYP2B6 exon4及exon5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性.等位基因CYP2B6^*4野生型^*1/^*1为12例(57.14%),杂合型^*1/^*4为6例(28.57%),突变型^*4/^*4为3例(14.29%) 等位基因CYP2B6^*6野生型^*1/^*1为13例(61.90%),杂合型^*1/^*6为5例(23.81%),变异型^*6/^*6为3例(14.29%).等位基因CYP2B6^*4野生型体内消除参数t1/2及MRT高于突变型(P值均<0.05),吸收参数Cmax、Tmax及AUC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为CYP2B6^*6的野生型与突变型各项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酶CYP2B6等位基因^*4突变与异维A酸体内代谢相关.CYP2B6^*4突变型可能为异维A酸快代谢型人群.
周可吴黎莉彭芸陈沄
关键词:异维A酸药代动力学细胞色素P-450CYP2B6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