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标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成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成...
  • 2篇造影
  • 2篇增强磁共振
  • 2篇三维增强磁共...
  • 2篇透视触发
  • 2篇颈部
  • 2篇颈部血管
  • 1篇胸部
  • 1篇胸痛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重建
  • 1篇血管重建术
  • 1篇造影技术
  • 1篇造影诊断

机构

  • 7篇南京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陈标
  • 3篇高玲
  • 3篇冯克
  • 2篇王庭红
  • 2篇陈祥明
  • 1篇刘强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揭示该技术达到成功率100%的关键所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成像技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根据结果,分析该造影成功的关键因素,寻找造影失败和造影质量不佳的原因,改进后完成11例,再次观察分析造影结果。结果 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其对颈部一至四级血管的显示优秀者(4分)27例,占比57%,良好者(3分)13例,占比28%,两者共40例,显像优良率占比85%,中等者(2分)3例,占比6%,差者1例,占比2%,失败者(0分)3例,占比6%。。而改正造影方法后的11例,全部达到4分标准,经统计学检验,与改进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证明该改进措施正确有效,是该造影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结论掌握了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该项关键因素,可获得造影100%的成功率,且操作简便易行,显像效果优秀,在颈部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应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冯克高玲陈祥明陈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血管
FIESTA序列应用于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排便异常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Fiesta序列在磁共振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使用GE HDe1.5T磁共振设计一种新的磁共振排粪造影方法,并分析结果。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使用Fiesta序列完成的27例磁共振排粪造影,评价应用Fiesta序列完成的磁共振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显示情况和诊断价值。结果 27例磁共振排粪造影均能良好显示盆底结构,通过动态观察,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结果为:排便困难的26例中,显示直肠黏膜脱垂7例、直肠前突13例、盆腔器官脱垂20例、盆底痉挛综合征7例,大便失禁1例显示直肠前突。结论 Fiesta序列应用于磁共振排粪造影可清晰显示盆底结构,通过动态观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充足的诊断信息,可弥补直肠镜检查和X射线排粪造影检查的不足。
冯克高玲陈标刘强陈祥明王庭红
关键词:磁共振排粪造影排便异常
团注追踪技术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团注追踪技术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团注追踪技术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133例患者的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门静脉等显示清晰,5例患者受到门脉高压的影响造成影像显示不够理想,余下2例增强扫描失败。结论:团注追踪技术应用于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可以获取到比较理想的影像资料,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陈标
关键词:CT上腹部
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来南京市中医院因急性胸痛症状入院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行冠状动脉检查者15例,行主动脉检查者10例,行肺动脉检查者15例。观察组行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照组分别行冠状动脉、主动脉及肺动脉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准确率;分析两组基本参数、图像质量及射线剂量结果。结果:两组检查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肺动脉的平均扫描时间短于主动脉扫描及观察组,主动脉扫描短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与肺动脉平均扫描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图像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主动脉的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高于冠状动脉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主动脉组间的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急性胸痛患者检查时,准确率较高,可同时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图像,成像质量与单纯的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射线剂量较单纯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高,但远低于分开检查的射线剂量总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标
关键词:急性胸痛
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47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评价分析47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成像技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其对颈部Ⅰ~Ⅳ血管的显示优秀者(4分)27例,占57%,良好者(3分)13例,占28%,两者共40例,显像优良率占85%;中等者(2分)3例,占6%;差者1例,占2%;失败者(0分)3例,占6%.与BOLUS-TEST和SMART-PREP方法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易行,显像效果良好,可开展应用于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冯克高玲陈标王庭红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血管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65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5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全下肢血管动、静脉3D动态扫描成像。使用GE1.5T超导磁共仪,采用Body coil正交线圈,运用M3D/TOF/FSPGR/25扫描序列自动移床三段采集双下肢动、静脉血管图像。结果 59例图像显示清晰、直观、完整,显示体部及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6例扫描时间掌握不佳,血管影像显示较差。结论 3D CE-MRA对全下肢血管病变显示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无创、无辐射,可作为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检测手段。
陈标
关键词:血管病变
C5/C6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髓受压程度与颈椎MRI测量值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C5/C6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髓受压比例(E值)与颈椎磁共振成像测量值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放射科接诊的80例C5/C6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均行MRI检查,根据颈椎MRI矢状位成像上按照E值分为1组(E值≥66%,n=24)、2组(E值33%~66%,n=29)、3组(E值<33%,n=27)。对比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颈椎功能(JOA评分)]及椎间孔面积(M值)、椎间隙前缘高度(D值)、颈椎C2~7Cobb角等MRI其他相关测量值,分析E值与M值、D值、颈椎C2~7 Cobb角间关联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3组JOA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两两比较,1组高于2组,2组高于3组(P<0.05);3组E值、M值、D值及C2~7 Cobb角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两两比较,1组高于2组,2组高于3组(P<0.05);经Spearman分析可知,E值与M值、D值及C2~7 Cobb角呈明显正相关(r1=0.621,P1=0.002;r2=0.604,P2=0.003;r3=0.579,P3=0.011)。结论E值越低,C5/C6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髓受压越严重,颈椎功能越差,患者颈椎M值、D值、颈椎C2~7 Cobb角与E值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通过MRI测定患者颈椎M值、D值及颈椎C2~7 Cobb角,可对患者颈髓受压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陈标周永狄星伯
关键词: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