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安

作品数:130 被引量:82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3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72篇合金
  • 44篇铝合金
  • 23篇耐蚀
  • 16篇耐蚀性
  • 16篇合金表面
  • 16篇2519铝合...
  • 14篇镁合金
  • 13篇显微组织
  • 12篇沸石
  • 11篇力学性能
  • 11篇力学性
  • 10篇涂层
  • 10篇聚丙烯
  • 10篇丙烯
  • 9篇粘接
  • 9篇时效
  • 9篇微弧氧化
  • 9篇硅烷
  • 8篇耐蚀性能
  • 8篇AL

机构

  • 117篇中南大学
  • 21篇湖南大学
  • 5篇中车青岛四方...
  • 3篇西南铝业(集...
  • 2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湖南工业职业...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长沙通信职业...
  • 1篇南车戚墅堰机...
  • 1篇泉州天智合金...
  • 1篇广东省工业技...
  • 1篇广东省材料与...

作者

  • 130篇陈明安
  • 67篇张新明
  • 26篇李慧中
  • 18篇周卓平
  • 14篇邓运来
  • 10篇刘胜胆
  • 10篇唐建国
  • 8篇刘楚明
  • 7篇龚敏如
  • 6篇刘建才
  • 6篇周海涛
  • 6篇张勇
  • 6篇谢玄
  • 5篇叶凌英
  • 5篇朱兵
  • 5篇杨汐
  • 5篇高志国
  • 5篇张劲
  • 5篇雷秋玲
  • 5篇贺永东

传媒

  • 20篇中国有色金属...
  • 8篇电镀与涂饰
  • 6篇物理化学学报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金属热处理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塑料
  • 3篇锻压技术
  • 3篇山东化工
  • 3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航空材料学报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焊接学报
  • 2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材料工程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铝加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6篇2005
  • 10篇2004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055铝合金表面ZSM-5沸石涂层的制备与耐蚀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在7055铝合金表面通过原位晶化法制备了高硅ZSM-5沸石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涂层形貌、物相和化学成分进行观察分析,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涂层的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SM-5沸石分子筛涂层能为7055基体提供优异的防护性能,并通过腐蚀后样品形貌及腐蚀产物组成分析了涂层腐蚀破坏机理。
余晨韵乐建温陈明安
关键词:7055铝合金耐蚀性
Q235钢表面不同高分子涂层耐蚀性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对Q235碳钢进行表面处理,涂覆环氧树脂(EP)和聚乙烯(PE)涂层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结构及其组成,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涂层/Q235碳钢体系在3.5%Na 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高分子涂层能有效提高碳钢的耐腐蚀性能,且PE涂层比EP涂层对碳钢的保护性能更好。
王瑞环陈明安
关键词:环氧树脂耐蚀性
一种高强耐蚀可焊Al-Mg-Si系合金挤压材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蚀可焊Al‑Mg‑Si系合金挤压材的生产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所述Al‑Mg‑Si系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Si:1.4~1.8%,Fe:0.4~0.8%,Cu:0.1~0.2%,Mn:...
邓运来王宇唐建国刘胜胆叶凌英张劲张勇陈明安姜科达许雪红张臻吉华王冯权谭桂薇肖鹏朱文波张新明
文献传递
紫铜板钻削加工后孔边微观组织特征
2010年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紫铜板钻削加工后孔边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钻削加工后孔边变形区可分为3个区域,距孔边约240~150μm区域,晶粒沿剪切方向偏转、拉长形成流线组织;距孔边约150~100μm区域,加工流线组织逐渐模糊、碎化,向细晶过渡;距孔边〈100μm区域,变形组织晶粒非常细小,发生了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经过切削加工后,变形区域的硬度值较原始组织有较大的提高。
贾艳军陈明安刘俊
关键词:钻削显微硬度
热处理对2519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等研究了2519铝合金在T6、T8热处理状态下,在空气和3.5%(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研究了应变速率对2519铝合金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热处理状态下,2519铝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高于干燥空气中;在应变速率为1.33×10-5s-1时,其SCC敏感性比应变速率为6.66×10-5s-1时的敏感性大;同一应变速率下,T6状态比T8状态SCC敏感性大,T8状态时抗应力腐蚀性能比T6状态时好。
张新明李慧中陈明安梁霄鹏李洲贾寓真
关键词:2519铝合金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敏感性
第二相粒子在Mg-Gd-Y-Nd-Zr合金局部腐蚀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原位腐蚀观察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盐水浸泡实验等研究Mg-Gd-Y-Nd-Zr合金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腐蚀机理,探讨不同第二相在合金局部腐蚀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金腐蚀初期表现出典型的点蚀特征,富Gd和富Y粒子作为阴极相导致边缘基体相α-Mg的优先溶解,富Zr粒子中的Mg和边缘α-Mg都优先发生腐蚀,且腐蚀源的具体位置与第二相粒子和基体表面间的方位有关。在局部腐蚀过程中,具有更高稀土或锆含量的第二相微区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能。此外,在第二相密集分布的区域,第二相粒子充当腐蚀屏障,使微区的耐蚀性能提高。
刘俊陈明安马聪聪黄宇迪张新明邓运来
关键词:稀土镁合金盐水浸泡
Al-Zn-Mg-Cu-Sc合金中剪切带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2009年
Al-Zn-Mg-Cu合金是超高强难变形合金,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大的剪切带和裂纹等缺陷.制备了一种含钪Al-Zn-Mg-Cu合金,研究了该合金在热轧和热处理过程中宏观剪切带和轧制裂纹的形成与扩展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视电镜和能谱分析对该合金热轧时产生变形局部化的力学条件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变形条件下,变形局部化导致局部变形区应变大和应变率高是产生剪切带和轧制裂纹的原因,与合金基体中组织和成分的不均匀性有关.在高温固溶条件下剪切带内发生了再结晶.
贺永东张新明陈明安
关键词:位错再结晶
2519铝合金时效过程的组织特征被引量:20
2005年
采用金相、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2 5 1 9铝合金在1 80℃时效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2 5 1 9铝合金在1 80℃时效时具有3阶段时效特征:①时效5h ,合金沿晶界析出少量不连续的θ(或θ′)相,晶内未见明显的析出物;②峰值时效,合金晶内普遍析出强化相θ″相,晶界析出θ(或θ′)相呈链状连续分布;③时效2 0h ,晶界析出θ(或θ′)相粗化、球化并且呈离散分布,晶内析出θ′相变粗。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伸长率逐渐降低。
李慧中张新明陈明安周卓平龚敏如
关键词:2519铝合金时效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硅烷预处理对7204铝合金表面MFI沸石膜形貌与耐蚀性的影响
2023年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7204铝合金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沸石膜层,以直接在7204铝合金表面水热合成的沸石膜作为对照,考察了硅烷预处理对沸石膜形貌与耐蚀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硅烷预处理促进了沸石膜形核,使沸石颗粒尺寸减小。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的结果表明,硅烷/沸石膜具有比单纯沸石膜更长久的耐蚀性,这归因于硅烷预处理可以促进沸石膜凝胶层的形成。
陈舒杨陈永桂陈琼陈翔陈明安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沸石膜水热合成法耐蚀性
电压对7N01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160 g/L硫酸溶液在17°C下对7N01铝合金阳极氧化30 min,氧化电压分别选取14、15、16、17和18 V。用扫描电镜观察所得阳极氧化膜的形貌,用能谱仪和电化学测量分析了它的成分、厚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7N01铝合金经过不同电压下的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均能形成凹凸不平并有孔洞的阳极氧化膜,电压为17 V时所制膜层致密、均匀,厚度约为7.6μm,耐蚀性最佳,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440 h后没有明显的腐蚀。
王晗孙琳陈虹玮唐慧慧陈明安
关键词:铝合金阳极氧化电压微观结构耐蚀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