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惠
- 作品数:30 被引量:27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黑潮流游移在沉积硅藻中的记录被引量:17
- 2003年
- 文中描述冲绳海槽中段 2个柱样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相对含量 ,热带远洋种相对含量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黑潮流、全新世黑潮流游移等科学问题。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黑潮流在现今 10 0 0m等深线之间流过 ,当时的黑潮流宽度应小于 5 0km ;16ka—11kaB .P .随着海面上升 ,黑潮流越过西侧 10 0 0m等深线 ,向东海陆架偏移 ;全新世黑潮流分别在大约 7ka—8kaB .P .1ka— 4kaB .P .出现过两次黑潮流宽度变窄。
- 蓝东兆陈承惠李超
- 关键词:冲绳海槽末次冰期沉积硅藻
-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变化及影响因素
- 1991年
- 本文讨论了大亚湾沉积物镁铝含量比——m值的分布、季节变化及m值与水介质的关系,结果证实,水介质的盐度、pH和水温是m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水介质的盐度是决定m值大小的最基本要素。当3个影响因素呈同向变化时,对m值的变化具有叠加作用,m值的变化幅度较大;当盐度与pH呈相反方向变化时,若△pH>0.06,可对m值产生明显的影响,m值的变化与pH同向。从大亚湾沉积物m值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表明,m值对沉积环境中水介质变化的反应是灵敏的。这一结果显示了m值对水介质变化能够响应的灵敏度。
- 张士三陈承惠黄衍宽曾石
- 关键词:沉积物镁铝含量比
-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第四纪地层被引量:24
- 1990年
- 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16个柱状岩芯进行孢粉、硅藻、有孔虫、^(14)C和古地磁的系统分析测定,将本海域的晚第四纪地层自老到新划分为E、D、C、B、A层。研究结果证实了早武木冰期中晚期的琅岐海侵层(D层上部)、武木亚间冰期的福州海侵层(C层)和冰后期的长乐海侵层(A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里斯-武木间冰期的金门海侵层(E层)。研究表明,晚武木冰期吋本海域仍为浅海环境,沉积了“海峡海侵层”(B层)。
- 陈承惠蓝东兆于永芬张维林
- 关键词:晚第四纪海侵孢粉台湾海峡
-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2
- 1982年
- 一、前言通过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查明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波动、海陆变迁和沉积发育的历史,进行各种地质事件的编年和地层的划分对比,是第四纪研究尤其是全新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已经建立了辽宁南部的全新世地质年代表,並对渤海湾西岸的海相地层和贝壳堤以及黄海和东海的大陆架沉积等做了年代学方面的研究。闽南沿海地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在全新世环境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比较发育的全新世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泥炭、木头、贝壳、淤泥等适于进行C14年代测定的材料,并富含孢子花粉,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 陈承惠黄宝林王明亮
- 关键词:全新世地质年代学泥炭层贝壳堤海积地貌
-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MD756岩心有孔虫之碳氧同位素记录
- 1994年
- 本文报道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MD756岩心晚更新世沉积物内有孔虫Neogloboqudrina.dutertrei(d'Orbigny)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整个岩心的同位素变化幅度,对氧约为1.1‰,对碳约为1.3‰。同位素古温度最高27.5℃,氧同位素期为第1阶,相当于冰后期;最低22.2℃,氧同位素期为第2阶,相当于晚武木冰期。全新世前期平均温度为26.1℃,比晚更新世晚期平均温度(24.2℃)高出1.9℃,这与由孢粉组合反映的晚武木冰期温凉略干、冰后期暖热潮湿的气候特点是一致的。
- 洪阿实陈承惠张维林蓝东兆
-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有孔虫沉积物岩心台湾海峡
- 闽南沿海若干全新世沉积物剖面的孢粉组合被引量:25
- 1982年
- 闽南沿海全新世沉积物甚为发育,尤以海积物、冲积物和风积物最为多见,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和河口平原,厚度可达二十余米。我们对龙海九龙江河口平原和漳浦沿海平原做了重点研究,分析了高边头、塘内和下蔡等三个海积—冲积物和泥炭剖面的孢粉组合,结合已测的十几块贝壳、泥炭、木头、淤泥样品的C14年龄,试对闽南沿海冰后期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沉积发育的历史以及全新统的地层划分进行初步探讨,勾绘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基本轮廓。
- 陈承惠
- 关键词:蔷薇目颖花目泥炭层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捩花目
- 台湾海峡地质构造特征被引量:27
- 1996年
-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构造可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闽浙中生代隆起区、台湾海峡新生代坳陷区和台湾新生代岛弧褶断区。其中台湾海峡新生代坳陷区由海峡的主体和台湾西部丘陵平原区组成,它的东、西边界分别是台湾屈尺-老浓断裂带和闽粤滨外深断裂带。本文在以往海峡西岸东南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研究基础上,对近年来台湾海峡、特别是海峡新生代坳陷区各次一级构造单元的深部地质结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特征、断裂构造、火成岩分布和地震分布及其活动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了概略总结,并且对台湾海峡地质演化模式和演化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应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认为:台湾海峡及其邻区的构造格架最终是在一个统一的区域性水平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展形成的,因此尽管边界条件可能改变,但同期各种构造形迹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联系,活动性构造也是如此。
- 杨肖琪宋文隆陈承惠
- 关键词:地质构造特征台湾海峡海洋地质
- 厦门大嶝海域柱样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分析测定了福建厦门大嶝海域三个沉积物柱样中的孢粉、硅藻、有孔虫和14C年代,对其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划分出两个孢粉带,即下部的栎属-蕨类带和上部的松属-蕨类-禾本科带,表明自下而上气候由热湿变为暖干。硅藻以柱状小环藻-具槽直链藻组合为代表,有孔虫组合则以毕克卷转虫占优势,表明为近岸浅水环境,但柱样上下有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柱样沉积物下部形成于中全新世晚期,上部属于晚全新世。
- 于永芬陈承惠蓝东兆张维林
-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沉积环境
- 台湾浅滩中粗砂的时代与成因被引量:11
- 1991年
- 本文根据台湾浅滩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化学、微体古生物、^(14)C测年等项目的分析,讨论了该浅滩中粗砂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中粗砂是20ka,B.P.前的异地物质,在10k~20ka,B.P.期间由单向海流搬运而来堆积形成的,当时的台湾浅滩处于浅海环境,其物质可能主要来自韩江河口;浅滩边缘区还可能受沿岸流影响,接受来自九龙江的物质。
- 蓝东兆张维林陈承惠谢在团
- 关键词:粗粒
- 闽南第四纪晚期沉积硅藻组合与古环境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对闽南泉州湾外台湾海峡西部 75 6柱状剖面和厦门岛 GT剖面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 ,获得硅藻16 1种和变种。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 ,结合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的计算机运算结果 ,75 6柱状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5个硅藻带 ,GT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6个硅藻带。根据硅藻组合序列 ,探讨其第四纪晚期古环境的演变。
- 支崇远王开发蓝东兆陈承惠郑玉龙
- 关键词:台湾海峡古环境第四纪晚期沉积硅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