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常

作品数:131 被引量:638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骨折
  • 24篇腰椎
  • 23篇肢体
  • 17篇椎体
  • 15篇手术
  • 15篇内固定
  • 15篇骨质
  • 14篇丹参
  • 14篇椎间融合
  • 13篇脊柱
  • 13篇骨质疏松
  • 13篇股骨
  • 12篇灌注
  • 12篇成形术
  • 11篇再灌注
  • 11篇肢体缺血
  • 11篇疏松性
  • 11篇缺血
  • 11篇椎体后凸
  • 11篇椎体后凸成形

机构

  • 127篇兰州军区乌鲁...
  • 22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新疆军区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沧州医学高等...
  • 1篇新疆哈密铁路...
  • 1篇军区乌鲁木齐...
  • 1篇乌鲁木齐总医...

作者

  • 131篇陈建常
  • 63篇史振满
  • 45篇张春浩
  • 32篇陈文红
  • 22篇马在松
  • 22篇刘聪
  • 18篇王乐农
  • 17篇卢开柏
  • 17篇张洋
  • 15篇王鑫
  • 15篇张保东
  • 14篇许刚
  • 11篇邢叔星
  • 11篇季明华
  • 10篇刘刚
  • 9篇滕勇
  • 8篇周雪峰
  • 8篇安伟
  • 8篇徐斌
  • 8篇史疆

传媒

  • 15篇中国矫形外科...
  • 15篇临床军医杂志
  • 7篇骨与关节损伤...
  • 6篇西北国防医学...
  • 5篇新疆医学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解放军医药杂...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伤残医学杂志
  • 3篇解剖与临床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10篇2001
  • 9篇2000
  • 3篇1999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自体碎骨、或钛网+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马在松许建中史振满谭祖健周强陈建常关玉成代飞
关键词:腰椎脊柱结核骨移植内固定器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早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埃及和巴比伦人就有肿瘤切除,眼球摘除等手术记载。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就主张术前严格遵守清洁原则,提出手术时使用煮沸过的水与滤过的雨水以保持创口洁净、促进愈合的无菌观念。1867年Lister首次将消毒剂喷向伤口以消除伤口内细菌,此后逐步出现术前洗手、手消毒、消毒手术器械。20世纪早期外科医师戴手套成为常规,到20世纪手术室规范化的无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清洁类手术的安全性。
马锐陈建常张春浩安伟徐斌
关键词:手术切口
辅助人工全髋关节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股骨头病变所需的辅助人工全髋关节,它是由辅助人工髋臼钢架、塑料髋臼、辅助人工股骨头、固定螺栓、骨螺钉和垫片组成;该全髋关节利用髋臼加盖、加大股骨头包容手术原理,通过加大髋臼与股骨头的接触面积,减少或避免...
史振满史疆陈建常陈文红张春浩史燕曹萍杨君礼杨自更
文献传递
医原性假性动脉瘤5例补救治疗经验
1995年
张宝东史振满付源陈建常张春浩周雪峰马在松刘刚
关键词:医原性假性动脉瘤
小儿股骨骨折的治疗选择被引量:2
1999年
我院自1989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小儿股骨骨折52例,现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16岁,平均81岁。伤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10例,跌伤6例,滑梯伤4例,压砸伤3例...
陈建常史振满傅源张保东马在松
关键词:儿童股骨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提出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83例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B组),获得如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术后引流量等信息,并随访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大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在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弃拐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随访时间3~5年,平均4.1年,12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1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2例术后3.5年死于肺部感染,2例术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其他疾病;末次随访时间,7例需辅助行走。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断裂。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各个环节改善,增加机体耐受力,尽量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徐斌马锐陈建常滕勇马在松安伟张春浩
关键词:骨水泥型股骨颈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大转子股骨头互换术治疗股骨头骺早闭被引量:1
1996年
作者于1990年10月至1994年10月,利用股骨转子下截骨大转子股骨头互换术,治疗股骨头骨骺早闭、大转子相对过长的髋关节病废患者5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文中讨论了本病的病理特点及其手术治疗原理和适应证.
史振满周雪峰陈建常张宝东
关键词:大转子股骨头
氨甲环酸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腰椎手术显露过程中因切口深长、术中需要剥离的椎旁肌较多、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出血量通常较多,患者经常需要反复大量输血来确保生命体征的平稳。因此,临床常应用各种方法减少出血,如术中严格止血、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等。其中,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的作用日显突出。它既可以减少患者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又未增加因患者术后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现就以氨甲环酸在腰椎手术中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方浩滕勇陈建常
关键词:氨甲环酸腰椎手术用药方式用药剂量
后路棘突椎间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
腰椎间植骨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椎间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髂骨植骨均不同程度存在诸如供骨区疼痛、感染、植骨块吸收、滑脱和椎间隙变窄等并发症。近年来所推崇的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等也存在不融合、应力遮挡、塌陷和...
陈建常张春浩陈文红刘刚张洋刘聪张保东
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不稳椎弓根内固定术
文献传递
不同术式腰椎间盘术后卧床及锻炼时间的选择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腰椎间盘术后卧床及锻炼时间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5种术式 2 80例患者追踪随访12~ 2 4个月。结果 发现术后卧床时间长和椎板切除广泛的患者远期并发症多。结论 腰椎间盘手术损伤越小、合理掌握卧床和功能锻炼时间 。
杨君礼史振满陈建常许刚王鑫刘霞
关键词:椎间盘摘除术卧床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