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坚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戏剧
  • 2篇曹禺戏剧
  • 1篇新时期小说
  • 1篇新中国
  • 1篇心情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塑造
  • 1篇性命
  • 1篇叙事
  • 1篇叙事风格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思维
  • 1篇易卜生
  • 1篇语言
  • 1篇杂文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女性
  • 1篇知识女性形象
  • 1篇人物语言

机构

  • 4篇杭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陈坚
  • 1篇魏维

传媒

  • 2篇浙江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曹禺戏剧艺术思维新探被引量:1
1991年
曹禺在戏剧特异性的三维定向中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所谓戏剧特异性的三维定向,即指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其他艺术有什么区别;剧本作为一种文体,它与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作为一种人的与现实环境相关联的意识活动,戏剧艺术与其他此类活动有什么区别。
陈坚简茗
关键词:曹禺戏剧戏剧性易卜生戏剧形式程式化
从新时期小说看妇女观念的变化
1988年
当我们从谌容的《人列中年》中看到了妇女生活的双重负担,从张洁的《方舟》中看到了女性命运的悲怆,从张抗抗的《北极光》中看到了女性精神觉醒的阵痛,从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中看到了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从陆星儿的《啊,青鸟》中看到了女性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幸福所作的不懈寻求,从遇罗锦的《冬天的童话》中看到女性为自己精神的解放和独立所作的义无反顾的斗争,于是,我们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审美愉悦,我们惊喜地从那些细腻善感的女性心理中体味到了一种男性的,对于自我力量的信心和对目标的执拗追求.证明当代的妇女己不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了,她们迫切需要实现女性作为"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男的依附心塑发出了强烈不满.
陈坚魏维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女性命运女性心理妇女生活北极光知识女性形象
性格:曹禺的魅力
1989年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陈坚
关键词:曹禺戏剧性格塑造周朴园结构艺术情节结构现代话剧
《上海屋檐下》与《樱桃园》艺术风格的比较被引量:1
1992年
夏衍、契诃夫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两座艺术丰碑,从其代表作《上海屋檐下》与《樱桃园》的比较中可见两位戏剧大师有着客观写实、冷静叙事、结构形散神聚、抒情含蓄隽永等共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们也存在艺术个性的差异:夏衍的审视点放在社会生活的整个层面上,抒情风格沉潜而激荡;契诃夫则善于从生活的缝隙里观察,以生活的某一点显示时代变化的征候,抒情风格平缓纡徐而轻松。由此不难悟解中、俄两国戏剧审美观的共性与差别。
陈坚李培源
关键词:艺术风格抒情风格叙事风格人物语言
谈夏衍解放后的杂文
1984年
(一)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夏衍便开始发表随感录,在三十年代特别是抗战之后,他在创作电影和话剧剧本的同时,也写了大量杂文、政论和随笔,这些猛烈讨伐反动势力的文字,直接命中着敌人的要害,收到了显著的政治效果。建国以后,在杂文这块园地里他仍然耕作不辍。从解放初《新民报·晚刊》的《灯下闲话》到六十年代《人民日报》的《长短录》,他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情并茂,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杂文,其中不少是以忻喜的心情和明快的笔调,热情地讴歌了新的时代和新的人民。
陈坚
关键词:知识分子新中国杂文心情文艺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