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伟济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急诊
  • 4篇高血压
  • 3篇衰竭
  • 3篇高血压病
  • 2篇心肌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衰
  • 2篇血管
  • 2篇他汀
  • 2篇阻塞性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内科
  • 2篇伐他汀
  • 2篇氟伐他汀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毒素中毒

机构

  • 15篇中山市陈星海...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钟伟济
  • 4篇吴家辉
  • 2篇于斌
  • 1篇左京生
  • 1篇陈洁
  • 1篇冯起校
  • 1篇杨新魁
  • 1篇郭秀娟
  • 1篇付会斌
  • 1篇陈翔
  • 1篇伍贵富
  • 1篇刘光明
  • 1篇傅超明
  • 1篇王芳
  • 1篇王建军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特点以及死亡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治过的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应临床记录资料的整理与非心源性猝死人群对比,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上的特点,探讨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从而找出预防、减少该疾病的方法。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60岁之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之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心源性猝死患者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8∶1。本研究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64%,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死因明确的患者中死于情绪波动的患者占多数。结论心源性猝死患者(尤其是50~60岁)应当入院进行治疗,避免由于过度操劳等情况带来的情绪波动。
吴家辉钟伟济杨笑芳吴轶赟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病因发病特点
院前急救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到医院时的呼吸和心率改变情况。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医院时的心率和呼吸分别和对照组到达医院时的心率和呼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救治效果,值得借鉴。
杨笑芳钟伟济刘光明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急诊
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查血浆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各项指标,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1%与65.63%,χ^2=4.730,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及相对室壁厚度( RWT)均明显改善。 BNP水平与LVEF和RWT均呈负相关( r=-0.45、-0.39,均P<0.05),与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DCM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陈翔于斌钟伟济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氟伐他汀心室重构脑钠肽
无创通气在治疗OSAS并高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高血压病中的作用,并通过随访了解无创通气在本类病例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92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病,同时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均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即无创通气治疗组,共48例)及B组(即非无创通气治疗组,共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安慰剂治疗1个月,A组患者同时予以无创通气治疗,B组不予无创通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根据血压情况继续调整降压药至达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降压效果显著好于B组,B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通过无创通气的配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钟伟济傅超明
关键词:无创通气高血压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脑血管事件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常规治疗组和80例氟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duble 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病人治疗8周后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IL-6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5),并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5)。而常规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sICAM-l、可溶性P-选择素、IL-6及LDL-C水平无明显差别(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5)。氟伐他汀组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和IL-6水平降低与LDL-C降低无相关性(分别为P>0.05,P>0.05和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和IL-6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其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钟伟济
关键词:氟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可溶性P-选择素
降压药物干预下高血压前期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变化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前期的降压药物干预,观察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索血尿酸、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及对高血压前期降压药物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入选2007年至2009年我院门诊体检符合高血压前期人群共238例,随机分成A组(安慰剂组)114例,B组(降压药物干预组)124例,对A、B组均监测血压3年,其中A组给予安慰剂,对B组前1年半予厄贝沙坦降压治疗,后1年半也给予安慰剂,A、B组同时观察血压、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88例发展为高血压,血尿酸、C-反应蛋白进行性升高,B组前1年半仅有11例发展为高血压,血尿酸、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升高,后1年半B组共有93例发展为高血压,血尿酸、C-反应蛋白较前也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血尿酸、C-反应蛋白与血压独立相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应尽早予以降压药物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及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钟伟济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血尿酸C-反应蛋白降压药物
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衰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衰患者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等的变化,并分析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及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速度比(E/A)值与上述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衰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功能水平,并分析心功能状况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且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加重了心衰的发生发展。因此,抗炎治疗可能是防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恶化的重要手段。
钟伟济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充血性细胞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的急诊科管理及疫情防控
2021年
目的:寻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急诊科应对管理工作和疫情防控方案。方法:根据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急诊科工作内容并结合新冠肺炎紧急诊疗内容、防护要求、消毒标准等制订急诊科管理具体工作内容、疫情防控方案,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防护物资管理、发热患者诊疗管理、其他急诊患者诊疗和防护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管理、患者家属防护管理、消毒管理。管控后进行效果评价,其中管控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情况;采用防疫知识考卷比较患者家属防疫知识知晓度情况,记录高频接触物消毒质量。结果:急诊科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制定科学管理方案和有效防控策略并严格执行,令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医疗物资正常供应且有效利用;管控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情况,结果指出管控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管控前得分(136.01±43.50 vs 126.25±38.54;P<0.05);管控后防疫知识考卷得分显著高于管控前得分(85.71±13.44 vs 72.15±8.39;P<0.05);每次高频接触物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管控后消毒工作落实到位、患者诊疗工作有序开展、院内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疫情期间,急诊科加强科学管理和防控,对诊疗工作正常进行、预防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
吴家辉杨国章钟伟济
关键词:急诊科管理疫情防控
美托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按照是否使用美托洛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患者临床参数变化以及生存期。结果美托洛尔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LVEDD及LVEF等临床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LVEDD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VEF百分比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心率、肺动脉压和LVED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EV1和LVEF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步行距离均明显远于治疗前(均P<0.05);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美托洛尔治疗可以上调患者血氧饱和度,但是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心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美托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美托洛尔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
杨笑芳陈洁王芳钟伟济
关键词:美托洛尔慢性心力衰竭慢阻肺
基层医院急诊分级处理非创伤性内科病人70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分级在基层医院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创伤性内科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由分级护士根据《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快速评分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将患者进行急诊分级,然后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急诊分级后,平均就诊时间和护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和医生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级系统应用于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基层医院急诊科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郭秀娟钟伟济
关键词:基层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