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鑫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脂肪酸
  • 3篇中华哲水蚤
  • 3篇水蚤
  • 3篇浮游
  • 3篇浮游动物
  • 2篇食性
  • 2篇食性分析
  • 2篇水母
  • 2篇秋季
  • 2篇常见种
  • 1篇大洋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断面
  • 1篇跃层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脂类
  • 1篇释放时间
  • 1篇水团
  • 1篇水螅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李超伦
  • 8篇金鑫
  • 3篇孙松
  • 2篇刘梦坛
  • 2篇王延清
  • 1篇任强
  • 1篇司广成
  • 1篇刁新源
  • 1篇张芳
  • 1篇王敏晓
  • 1篇于非
  • 1篇潘俊
  • 1篇金鑫
  • 1篇李征
  • 1篇程方平
  • 1篇孙永坤
  • 1篇冯颂
  • 1篇王晓东
  • 1篇王楠

传媒

  • 5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脂肪酸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法的东海水母常见种的食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脂肪酸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法研究了东海6个水母常见种的食性。结果表明,6种水母的总脂肪酸含量都不高,说明作为饵料,水母不能够给捕食者提供较多的脂类营养物质。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瓜水母(Bero cucumis)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的脂肪酸组成较为相近,它们更多地通过捕食食物链获得有机质。同时,这几种小型水母摄食浮游植物(主要是硅藻和甲藻)比其它几种水母多;另外,它们对植食性桡足类也有一定的摄食。4月份墨绿多管水母(Aequorea coerulescens)主要通过腐生食物链获取有机质;另外,其对植食性桡足类也有一定的摄食。双生水母(Diphyidae spp.)参与腐生食物链也较多;另外,20:1+22:1含量较低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几乎不摄食。蝶水母、瓜水母、四叶小舌水母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的δ13C更接近于陆源的C4植物的δ13C,说明其受陆源影响较大。δ15N特征结果表明,蝶水母、瓜水母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在浮游食物网中均处于较高营养级,沙海蜇虽个体较大,但由于其摄食器官较小,故其与这3种小型水母的营养地位相近。并且相对于其它几种水母,沙海蜇细菌脂肪酸标记更为明显。
金鑫李超伦刘梦坛
关键词:食性水母脂肪酸
黄海春季和秋季中华哲水蚤脂类含量及组成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脂类物质在哲水蚤的休眠、繁殖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0年11月(秋季)和2011年4月(春季)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脂类组成,对脂类各组分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秋季中华哲水蚤雌体脂类平均含量占干质量的10.6%和12%,C5期个体脂类含量偏高,占到干质量的17%。中华哲水蚤所含脂类主要由蜡脂和磷脂组成,两种脂类约占总脂的90%,三酰甘油含量约占总脂的6%。结合种群结构对脂类的生理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1)蜡脂作为主要的能量储存方式,其含量变化反映出不同发育期、不同季节中华哲水蚤的能量需求变化;(2)磷脂作为结构性脂类在中华哲水蚤个体生长与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三脂酰甘油在中华哲水蚤中的含量不高,但是可能在脂类转化利用过程中发挥作用。
王延清李超伦刘梦坛金鑫王晓东孙永坤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脂类磷脂
一种缩短海月水母碟状体释放时间的方法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缩短海月水母碟状体释放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培养亲代水螅体;步骤S2、使用5‑甲氧基‑2‑甲基吲哚配置培养药液;步骤S3、在亲代水螅体培养水体中加入培养药液;步骤S4、待亲代水螅体释放碟状体...
王楠王敏晓冯颂王彦涛金鑫张芳李超伦孙松
基于LOPC的夏季南黄海35°N断面浮游动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用集成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VP)的激光型浮游生物光学计数仪(LOPC),于2012年7月底在南黄海35°N断面调查浮游动物丰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情况,并对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丰度为西高东低,浮游动物分布可能受温度、浮游植物分布、潮致涌升等因素影响,其中温度为最主要因素。该仪器可以作为中国近海浮游生物调查,特别是对浮游动物资源的走航大面调查、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潘俊于非李超伦司广成李征刁新源程方平金鑫任强
关键词:黄海冷水团温跃层浮游动物
两种微藻对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影响——基于饵料生化组成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在春季,以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培养中华哲水蚤,以饥饿培养作为对照,测定了饵料的脂肪酸和挥发性不饱和醛类的组成和含量、雌体的产卵率和卵的孵化率,试图探讨藻类生化组成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单不饱和脂肪酸、?16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海洋原甲藻则具有更高含量的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ω6、?18脂肪酸。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分别测得了6种和3种不饱和醛类,二者醛类总含量分别为1438.95μg/g和114.58μg/g。在饥饿的情况下,中华哲水蚤的产卵会停止。中华哲水蚤在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培养下并没有表现出产卵率和孵化率的差异,一方面说明并非所有的硅藻都会对桡足类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说明藻类进入桡足类体内以后并未因其生化组成的差异对卵的孵化产生影响。中肋骨条藻培养下中华哲水蚤具有更高的死亡率,表明硅藻在浓度较高时会对桡足类的存活产生影响。
刘梦坛金鑫李超伦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产卵率孵化率不饱和醛
秋季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脂肪酸组成及其指示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秋季黄海颗粒悬浮物和中华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指示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海水中硅藻所占比例要大于甲藻。硅藻在黄海南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重高于黄海北部,甲藻在黄海南北部的差别不大。从脂肪酸组成来看,中华哲水蚤雌体、雄体和桡足幼体都摄食硅藻和甲藻,雌体和雄体摄食的硅藻远多于甲藻,而桡足幼体摄食的甲藻则比雌体和雄体多。雄体和桡足幼体植食性的程度高于雌体,而雌体则可能由于繁殖活动的需要,还摄食了原生动物等其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冷水团内外中华哲水蚤脂肪酸组成研究发现,桡足幼体比雌体积累了更多的脂肪酸以满足度夏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和后期繁殖的需要。
刘梦坛李超伦孙松金鑫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脂肪酸
基于脂肪酸标记的长江口海区浮游动物常见种食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脂肪酸不仅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分,也被作为生物标记来指示动物的食物组成及其之间的营养关系。本文运用脂肪酸标记法对长江口附近海区6个浮游动物常见种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雌体和桡足幼体都表现出明显的植食性。但雌体中16:1ω7的含量要明显高于18:4ω3,表明雌体对硅藻的摄食较多;桡足幼体的18:4ω3要高于雌体,说明桡足幼体对甲藻的摄食较多。磷虾(Euphausia spp.)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系列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作为饵料可以给摄食者提供较多的脂类营养物质。中华哲水蚤和磷虾较低的22:6ω3/20:5ω3比值说明他们的营养地位较低。箭虫(Sagitta spp.)的20:1和22:1脂肪酸含量很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瓜水母(Bero cucumis)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tetraphylla)的20:1+22:1脂肪酸所占比例较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但是水母类的总脂肪酸含量都很低。几种水母和箭虫的22:6ω3的含量要明显高于20:5ω3的含量,说明它们在浮游食物网中具有较高的营养地位。
金鑫李超伦孙松刘梦坛
关键词:食性浮游动物脂肪酸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雅浦海山与大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2020年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和从西太平洋暖池区到黑潮源区之间的大洋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海山区和大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分布,并比较了两个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结合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海山对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Y3海山区和大洋海域的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二者的群落相似度系数为68.4%,两个海域的优势种/类群也不尽相同,海山区的优势种/类群是磷虾各期幼体、尖额磷虾和蛮?,而大洋海域的优势种/类群分别是磷虾后期幼体、手磷虾、蛮?、尖额磷虾和莹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在海山区的平均丰度和最大丰度都要高于大洋海域,但海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物量占比都低于大洋海域,因而Y3海山对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海山效应不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山区的首要影响环境因子是盐度,而大洋海域则是温度;海山区和大洋海域的大型浮游动物丰度分别与200m层盐度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在两个调查海域均未发现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陶振铖王延清金鑫李超伦
关键词:丰度环境因子西太平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