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 作品数:46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POE的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为例,基于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原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从使用者行为和使用者满意度2方面对青城公园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公园现状存在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设施老旧和缺失、公园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策略,为改善青城公园环境、提高使用者满意程度提供依据。
- 金鑫段广德
- 关键词:使用者风景园林问卷调查
- 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的表达及定位检测
- 2016年
-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的表达及定位进行初步研究。RT-qPCR结果显示,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内均有表达,且在皱胃内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皱胃内主要分布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中也可见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但肌层中未见表达;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均有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且在肠绒毛和黏膜下层分布较多。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在胃肠道内表达量及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这表明Ghrelin对驯鹿的消化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 唐娟张曼金鑫刘骄田巧珍王云鹤杨银凤
- 关键词:GHRELIN驯鹿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
- RACE法扩增梅花鹿β-防御素-1(siBD-1)全长cDNA
- 2017年
- 为了获得梅花鹿β-防御素-1(sika deerβ-defensin-1,siBD-1)cDNA全序列,本试验以梅花鹿舌黏膜组织内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前期已获得的siBD-1cDNA的已知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5′-和3′-末端序列,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长度约为172和299bp的siBD-1cDNA 5′-和3′-末端序列,从而得到418bp的siBD-1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HM588696.1),其中包含89bp 5′-非翻译区(UTR)、192bp的开放阅读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bp的3′-UTR和Poly(A)1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siBD-1cDNA与水牛的肠防御素(BEBD)同源性最高,为90.6%,与牛(EBD、LAP、TAP、BNBD-4)、山羊(GBD-1、GBD-2)、驯鹿(reBD-1)、绵羊(sBD-1、sBD-2)和骆驼(caBD-1)的防御素cDNA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3.2%、83.1%、87.3%、87.0%、87.5%、87.5%、84.4%、79.9%、77.1%和70.5%;与马(hoBD-1)和猪(pBD-1)的同源性较低,为60.3%和72.4%;而与人(hBD-2)的同源性最低,为16.0%。siBD-1成熟肽由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含9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 唐娟金鑫张曼侯永跃李军燕田巧珍刘骄王云鹤杨银凤
- 关键词:梅花鹿
- β-防御素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防御素(defensins)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构成了动物体内最大的一组宿主防御肽,这些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肽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能有效杀灭细菌、酵母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防御素是生物体内先天性免疫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防御素在免疫调节中的功能已被广泛研究,文章综述了β-防御素的免疫调节活性及β-防御素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作用的最新进展。
- 金鑫张曼范燕茹王佩杨银凤
- 关键词:Β-防御素先天性免疫免疫调节活性炎症
- 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型肉牛肠道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以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CT)及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和治疗水平的氧四环素组合(CT-OX)两种方式分别对肉牛进行抗生素处理,研究其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影响。从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抗菌药物纸片法和稀释法敏感性试验测试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氧四环素和氯四环素的敏感性。利用针对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的引物对176个四环素耐药或中介的细菌样品进行多重PCR试验,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携带一种或两种耐药基因,tet(A)在两组样品中的流行基本相同,但CT组中tet(B)的流行比例显著小于CT-OX组(P<0.05),而tet(C)的流行比例则显著CT-OX组(P<0.05)。同时,在对四环素表现为中介的52个样品检测结果中,发现其中92.3%携带tet(C)基因。另外,最小抑菌浓度值(MICs)结果表明,药物敏感性同时取决于四环素类别和耐药基因型两方面。利用real-time PCR在转录水平上对tet(C)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耐药型与中介型并非上游调控造成。对tet(C)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耐药型的第1063位碱基由T突变为G。由上述数据可知,对肉牛的四环素饲喂种类可以影响到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流行。
- 金鑫苏蕊张文广张燕军王瑞军李金泉
- 关键词:大肠杆菌四环素肉牛
- 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 本研究利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2000~2007年共8年的生产记录,对体重生长性状数据资料及其系谱进行整理,确定了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体重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采用MTDFREML方法对其进行方差组分分析,并...
- 金鑫
- 关键词:绒山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
- 文献传递
- 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益生菌对防御素的调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方法】首先将新鲜的绵羊瘤胃组织用PBS和抗生素处理后进行瘤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当原代细胞数量长到细胞培养瓶的85%以上时,将细胞传于12孔板用于细胞刺激试验。同时将活化并纯化后的酿酒酵母菌25℃、180 r/min有氧培养48 h后,进行5次平行平板计数试验,根据平板计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浓度为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液,再通过倍比稀释把所得菌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2×107、5.2×106、5.2×105、5.2×104CFU·m L-1的菌液,用以上不同浓度(5.2×104—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时间(2、4、8、12、24 h)的刺激,并设置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代替酿酒酵母菌。然后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 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表达差异。最后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差异性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组内SBD-1 m RNA的表达量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菌液浓度一定时,SBD-1 m RNA的表达量先是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刺激时间为12 h时SBD-1 m 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当浓度为5.2×107CFU·m L-1的菌液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与此浓度下其他时间组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SBD-1蛋白表达趋势与SBD-1 m RN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2、4、8、12、24 h后均
- 金鑫张曼范燕茹王佩杨银凤
- 关键词:酿酒酵母菌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绵羊
- 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绵羊瘤胃外植体SB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建立绵羊瘤胃外植体(ovine ruminal explants,OREs)模型,并根据组织学变化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CK-18和Ki-67的分布评估其活力。培养方案建立后,采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β-葡聚糖刺激OREs对绵羊β-防御素-1(β-defensin-1,SB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HE染色,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培养基内不添加血清培养24 h内的OREs的总体结构较完整,且具有活性。qPCR和ELISA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用β-葡聚糖刺激OREs后显著增加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本试验确定了OREs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和最佳条件,并证明β-葡聚糖可以激活瘤胃中抗菌肽SBD-1的分泌。
- 张曼金鑫金鑫魏方王云鹤杨银凤
- 关键词:Β-葡聚糖绵羊
-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级进杂交绵羊群体遗传特性的鉴定分析
- 2009年
- [目的]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级进杂交肉羊群体的遗传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方法]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选育绵羊群体(选育级进1代、级进2代、巴美肉羊),3个引进肉羊品种(德克塞尔、无角道塞特、德国美利奴)和1个当地母本群体(蒙古羊)进行微卫星标记鉴定,分析这7个绵羊群体的多态性和遗传聚集性。[结果]通过聚类分析,7个群体明显可以分为2大类群,即选育级进1代首先和德国美利奴聚在一起,然后再依次和级进2代、巴美肉羊、蒙古羊聚在一起为一大类,德克塞尔和道塞特聚在一起为一大类;各群体贝叶斯判别结果显示,级进1代和级进2代的遗传聚集性比较低,巴美肉羊和国外肉用绵羊品种德克塞尔、道塞特、德国美利奴的遗传聚集性比较高。[结论]巴美肉羊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 金鑫苏蕊张文广李金泉
- 关键词:级进杂交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
- 褪黑激素对PDGFA基因在绒山羊皮肤毛囊中表达模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 kg-1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低,在12月,随着毛囊周期性生长缓慢进入退行期,其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缓慢上升,并在休止期(1—4月)高度表达。而开始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二年埋植组在翌年1月时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2月与连续两年埋植组一样,随着绒毛开始脱落,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下降趋势;到5月,其表达量显著低于1月(P<0.05),此时新一轮的绒毛已长出体表。停止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一年埋植组翌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和毛囊生长周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绒山羊皮肤组织当中PDGFA基因在毛囊生长期低表达,退行期和休止期高表达。埋植褪黑激素可缩短毛囊生长周期。PDGFA基因是一个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退行期和休止期转化的因子。
- 丽春张文广杨文柱王志新张永斌高爱琴张燕军赵艳红苏蕊常子丽金鑫王鹏宇冯林刘慧武瑞兵王瑞军李金泉
- 关键词:褪黑激素皮肤毛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