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红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傣族
  • 3篇艺术
  • 3篇音乐
  • 2篇文化
  • 2篇历时性
  • 2篇民族
  • 2篇民族艺术
  • 2篇跨境
  • 2篇乐器
  • 1篇当代传承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诗
  • 1篇音乐教师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文化
  • 1篇音乐学
  • 1篇音乐学专业
  • 1篇院校
  • 1篇再创作
  • 1篇声乐

机构

  • 7篇云南大学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作者

  • 7篇金红
  • 1篇申波
  • 1篇杨福泉
  • 1篇童媚娟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
  • 2篇民族音乐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内蒙古艺术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态的文化生态与民族艺术释义的再生产——傣族乐器“光邦”名称的意义表达
2019年
"光邦"(kuang bong)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一种傣族膜鸣乐器。作为支那村傣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对"光邦"名称的解释表现出不同的主位观点。而这种主位观点的多元性却在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中呈现出释义的多元化。在原生文化中,光邦是用鼓声达成生存性适应的外部显现;在多民族杂居场域中,它是确立生存空间地域边界的象征物;在当下多民族文化建构中,它是族群文化的重要象征和区域文化差异性的标识符号。通过对光邦名称意义的解读,旨在提出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会使文化呈现出释义的多元化。一种民族艺术意义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化过程,其意义会受到文化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的产生。
金红
关键词:文化生态历时性族群文化文化建构
历时性维度下的古琴艺术探微
2020年
在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古琴的形制、曲谱、技艺及理论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社会功能从国家礼器和文人雅乐的转化。古琴艺术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古琴所特有的“减字谱”“打谱”特点,使古琴艺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给予了充足的创作空间,正是一代代琴人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古琴艺术得到了传承与弘扬。从大历史与个体的时间维度考察古琴艺术,可以从古今之变中洞察古琴的艺术价值及未来走向。
吴淑奕金红
关键词:历时性礼乐打谱再创作琴学
音乐叙事诗《所婻窝罕》的跨区域传播与境内传承
2019年
音乐叙事诗《所婻窝罕》是中国孟连与缅甸景栋傣掸族群傣艮支系共有的音乐艺术形式。本文通过挖掘地方人群对《所婻窝罕》的历史性表述,探讨其跨区域传播的途径与境内传承的动因。文章认为,地缘关系的个体互动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阻隔,促成了《所婻窝罕》作为同一地缘群体共享经验的传播。而孟连历史上宣抚土司以表演替代劳役地租这一具有互惠性质的官方制度的长久执行,为《所婻窝罕》在境内的世代传承提供了动力。其伴奏乐器'多罗'和'省'在芒朗寨的出现是傣艮支系从缅甸迁徙而至并伴随与之相依存的文化、习俗、器物等特征同步迁徙的结果。与此同时,由关门节赕佛仪式连接而成的宗教互动使《所婻窝罕》口承文学的跨区域传播得以实现。
金红
关键词:历史记忆
佤族木鼓的现代变异
2010年
木鼓,这一佤族人最具特色的乐器,体现出了佤族音乐文化的神圣性、原始性、独特性。木鼓音乐文化作为佤族民俗文化传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会了佤族人的智慧和品格,凝聚着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
金红
关键词:木鼓舞佤族文化音乐文化文化传统鼓房民族精神
对云南大学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一直以来,专业音乐院校以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为主,高等师范院校则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为我国音乐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专业音乐教育逐渐打破主要分布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九大音乐学院及专门艺术学院、各类师范院校的格局,
童媚娟金红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
民族艺术研究与艺术民族志书写——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七被引量:4
2020年
民族艺术是与文化持有者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隐性符号。艺术民族志的书写,关系到文本叙事如何反映文化持有者日常生活及心理轨迹,并作用于艺术表达的意义阐释。云南作为具有丰富艺术资源的文化版图,其民族艺术资源不仅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更为艺术人类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整体观照的认知图式。如果说,艺术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行为,那么,如何依托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及理论视野,立足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区位优势,将田野调查变为学术思考的启蒙;又如何通过艺术民族志的书写,对民族艺术付诸于理论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取得"近经验"共鸣和认知的基础上,还必须透过表层文化意象,最终达成不同族群"文化接触"与"文化涵化"背景下完形外信息的捕捉能力,以构建文化符号的意义之网。而这一获致学术目标知识谱系的构建,将成为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未来的趋势与走向。
杨福泉申波金红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艺术
中缅跨境区域傣族乐器“光邦”的变迁与当代传承被引量:4
2018年
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文化形态中共享的寺院大鼓,在物缘、神缘、语缘跨境互动中,为适应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变化,其原生样态发生适应性的变迁而衍生为乐器“光邦”。光邦简单易学的演奏技艺和跨境表演的激励作用成为其当代传承的重要因素。随着中缅边境个体互动和文化互动等节日互邀与往来的增多,光邦逐渐跨越国界线,成为掸傣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和同源族群情感的纽带。
金红朱杰
关键词:当代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