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刚

作品数:34 被引量:1,29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污染
  • 5篇要素生产率
  • 5篇生产率
  • 5篇全要素生产率
  • 4篇地理距离
  • 4篇环境规制
  • 3篇新知
  • 3篇新知识
  • 3篇政府
  • 3篇知识
  • 3篇省际
  • 3篇空间溢出效应
  • 3篇技术效率
  • 3篇产业结构
  • 3篇城市
  • 3篇创新知识
  • 3篇一带一路
  • 2篇地方政府
  • 2篇电影
  • 2篇电影消费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
  • 12篇东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共绍兴市委

作者

  • 34篇金刚
  • 21篇沈坤荣
  • 6篇于斌斌
  • 2篇胡汉辉
  • 2篇方娴
  • 1篇李剑
  • 1篇杨宏翔
  • 1篇程中华
  • 1篇韩明芳
  • 1篇戴彬

传媒

  • 5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世界经济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科研管理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财贸经济
  • 1篇政策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资料译丛
  • 1篇技术经济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邻为壑还是以邻为伴?——环境规制执行互动与城市生产率增长被引量:183
2018年
本文采用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形式进行检验,随后构建SLX模型从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视角将"波特假说"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嫁接起来,全面考察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理相邻城市间同时存在逐底竞赛和竞相向上的非对称性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加剧了污染企业的空间自选择效应,使得地理相邻城市间形成以邻为壑的生产率增长模式。与此同时,经济相邻城市间表现出竞相向上的对称性环境规制执行互动,缓解了污染企业的空间自选择效应,使得经济相邻城市间形成以邻为伴的生产率增长模式。更重要的是,虽然波特效应推动了城市生产率增长,但是污染避难所的存在使得部分企业选择跨地迁移而非就地创新,削弱了环境规制倒逼企业从事创新的波特效应,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推动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针对性监管和适应性激励,尤其使得地理相邻的城市就协同规制达成共识,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金刚沈坤荣
关键词: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以邻为壑
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真的“亲贫”吗被引量:18
2020年
已有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后果的文献多侧重于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的收益,却忽视了适应性行为背后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成本。为统筹考察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核算了2003—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识别日度气温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因果效应评估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以气温区间6—12℃为基准,气温下降或上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负面影响。并且,这一效应仅存在于发达城市,在落后城市并不显著,体现出气候变化经济后果的“劫富”特征,与以往文献大多发现的“亲贫”特征迥然不同。经稳健性检验与排除可能的竞争性解释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气温上升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节能减排效率以及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力度等渠道产生“劫富”式经济后果。根据中期(2041—2060年)与长期(2061—2080年)中国各城市未来气候变化的RCP8.5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未来高温天数的增加将持续对发达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且负向影响随时间推移呈加剧之势。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地方政府气候治理责任界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金刚沈坤荣孙雨亭
关键词:气候变化节能减排
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金刚于斌斌沈坤荣
关键词:地理距离空间面板模型
中国城市结构调整与模式选择的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76
2014年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结构调整和模式选择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强度呈现规律性的递减趋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生产率的高值集聚区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城市间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850公里范围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波峰出现在450公里左右;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东部城市产业内的高端化升级以及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产业的有效承接,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城市的劳动生产率,而由劳动力跨行业配置引致的结构性失业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对中国城市化而言,城市多样化模式比专业化模式更能促进城市规模扩张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最后,根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围绕消除"市场分割"、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架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于斌斌金刚
关键词:产业结构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投资效应:发展效应还是债务陷阱被引量:115
2019年
本文基于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微观数据库构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行业—年份”三维面板集,采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效应,为批驳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肆渲染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债务陷阱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加大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却未显著增加交通“问题投资”。因而,“债务陷阱论”所认为的“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引致对外交通问题投资进而采用免去债务手段换取东道国主权让渡的观点缺乏证据支持。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识别策略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分样本及机制讨论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推动国有企业产生对沿线国家交通投资的发展效应,并且企业投资模式偏向跨国并购。发展效应受益地区主要是“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洲地区,并且发展效应主要源自新进入企业的投资而非已有企业的再投资。此外,本文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企业对外交通投资股权占比,也没有加剧沿线国家债务增长。这一结论表明,“债务陷阱论”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种种指责都是失实的。
金刚沈坤荣
国家试点与地方试点的协同:来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证据
2023年
本文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中国营养改善计划在县层面实施国家试点模式或地方试点模式分别对受益儿童高中入学率产生的政策效果,借此对这两种试点展开模式比较。研究发现,国家试点模式与地方试点模式各有利弊且互为补充。地方试点模式的政策效果受到地方财政能力和地方官员偏好的干扰。虽然国家试点模式能够避免这些不足,但其成本效益又低于地方试点模式。因此,在城市层面,相比“一刀切”地采用国家试点或地方试点的单一模式,因“县”制宜采取国家试点与地方试点协同的双重模式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政策效果。本文不仅从试点模式的角度丰富了政策试点的理论研究,也为“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的政策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金刚尹衍斐沈坤荣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有格局与政策取向——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
<正>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美好的30年,期间平均增速达到约10%,但是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免受到影响,尽管中央政府主导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短暂刺激了经济增速,但是,自201...
沈坤荣金刚
文献传递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跨界污染后果被引量:8
2022年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引致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地方政府放松环境规制,忽略了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模式与跨界污染的内在联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临河县政府、省级政府与污染企业的理论模型,将中国特色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引入传统跨界污染模型,刻画了下游临河省界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政策引致跨界污染效应的微观机制。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位于中国20条主要跨省河流沿岸的省界县,结合中国土地出让微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等,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具备跨界污染条件的下游临河省界县聚集了数量相对更多的水污染密集企业。并且,这些地区的土地出让面积越大,水污染密集企业数量越多。平均而言,具备跨界污染条件的地方政府每增加1%的土地出让面积,使得辖区内水污染密集企业数量增加6.09%左右。这一跨界污染效应仅存在于省界,在一省内部,即便市界县具备跨界污染条件,也未利用土地出让工具产生跨界污染后果。本文的研究补充了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研究,不仅为全面理解“以地谋发展”模式的经济社会后果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推动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和跨界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金刚沈坤荣李剑
关键词:地方政府跨界污染环境规制税收征管
推拉理论视角下外来人力资本与产业集群的本土相融性研究--以浙商与江苏产业集群融合为例
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资本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基于推拉理论,将浙商与江苏产业集群的本土相融性量化为本地集群和外来地集群的四个&quot;力&quot;的互动耦合效应,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业集...
王芳芳金刚
关键词:产业集群人力资本生命周期
中国经济增长40年的动力——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被引量:10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堪称奇迹的高速增长。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却忽视了伴随高速增长的频繁波动现象。一个完备的理论解释应该既能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回答为什么经济波动频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解释无疑更加深入。本文首先梳理众多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成功之处。然后,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波动,发现根源于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和"学习效应",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导致中央政府宏观微调常常失效的关键。最后,本文从矫正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适应新环境、构筑新动力以及拓展新空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沈坤荣金刚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地方政府经济波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