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仁淑

作品数:41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一带一路
  • 4篇制造业
  • 4篇实证
  • 4篇经济效应
  • 3篇失衡
  • 3篇实证分析
  • 3篇网络
  • 3篇金融
  • 3篇经贸
  • 3篇经贸合作
  • 3篇绩效
  • 3篇技术效率
  • 3篇非线性
  • 3篇高端
  • 3篇高端制造业
  • 2篇日本大地震
  • 2篇日本经济
  • 2篇区域经济
  • 2篇中亚五国
  • 2篇金融危机

机构

  • 41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41篇金仁淑
  • 2篇冯志
  • 2篇刘春芳
  • 1篇王森垚
  • 1篇孙丽
  • 1篇张波
  • 1篇邓越月

传媒

  • 7篇现代日本经济
  • 5篇日本学刊
  • 4篇日本问题研究
  • 4篇日本研究
  • 3篇国际贸易
  • 2篇日本学论坛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瞭望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一带一路报道
  • 1篇全国日本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对中印投资战略调整研究——政治经济因素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异军突起不仅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促动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和调整。尤其是中日之间异常的"政冷经热"导致日本把投资目标转向印度,从而已经呈现出"经热转凉"的新态势,值得我们深思。比较进入新世纪后日本企业对中印两国投资战略的调整,可以探究日本企业投资由中国转向印度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其经济效应,有助于掌握日本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新趋势,为中国今后引进外资提供理论依据。
金仁淑
关键词:日本对华投资经济效应
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2016年
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山水相连,具有古丝绸之路的人文和社会基础。中亚五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油、气、矿产和旅游资源,但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着通过经济转型振兴国力的挑战。中亚五国宣布独立后。
金仁淑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亚五国
日本对内FDI新特点、效应及中国的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长期以来,日本为对外FDI大国、对内FDI小国。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国际化步伐,其对内FDI呈现出新趋势。本文根据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新特点,重点分析外国对日FDI对改革日本传统企业经营制度的积极影响,探讨日本扩大对内FDI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中国加快对日"双向投资"的措施。
金仁淑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
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新变局与中国的策略
2022年
长期以来基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战略目标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对中俄日三国关系的考量,发现其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动态演变的三角关系。进入新时代后,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国际环境下,中俄日三角关系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格局:中俄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日关系以“政经分离”新思维下加强经贸合作;中日关系由“政冷经冷”迈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新的合作关系。而美日同盟下的美国地缘政治因素,却间接影响甚至主导着俄日、中日关系的走向。面对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俄日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构建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突破俄日对中国的牵制;而中国应加快“一带一路”和“欧亚联盟”的衔接,构建中日相互信任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消除美国的霸权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不利影响。
金仁淑
关键词:欧亚联盟
中日外汇储备成因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新世纪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加,而日本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尤为引人注目,但两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成因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日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下的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虽然一国外汇储备总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经济实力,增强了各自对外的贸易支付能力和还债能力,有助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及不合理的来源结构也伴随着新的金融风险。以国际收支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比较中日外汇储备来源特征,可以为解析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金仁淑刘春芳
关键词:外汇储备实证分析
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本文通过对1987~200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日产业内贸易水平20年来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领域内,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日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金仁淑刘春芳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制成品贸易指数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日产业链重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进入了重构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日产业链陷入了短链萎缩化、多元化以及脱钩和分化的不利局面,中日产业链重构面临着更大风险,加剧中日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领域的竞争。然而,中国适时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及RCEP的生效优化了中日产业链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助推中日产业链数字化、去碳化,从而进一步促使中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中日两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格局的演变,构建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强第三方市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价值链水平,尽快摆脱中国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从而有效破解中美贸易摩擦难题。
金仁淑赵敏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被引量:14
2010年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为我们解决气候能源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文章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
邓越月金仁淑
关键词:低碳经济外部性SWOT分析
中日对东盟投资比较及中国的策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考量被引量:10
2017年
东盟是中日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对象。虽然两国对东盟的投资都具有市场寻求型特点,但日本对东盟投资早,产业集约化程度较高,投资呈现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其资源寻求型特点较显著;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迅猛,其效率寻求型投资特色鲜明,却存在着投资地区分布、相互投资等方面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日对东盟的高铁建设、湄公河流域的投资及融资方式呈现出新特点,其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逐渐增加。日本传统的投资模式和效应对中国向东盟扩大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应对东盟十国实施差异化投资战略,构建在相互信赖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的投资环境,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金仁淑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国际经验及中国路径被引量:7
2021年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顺应百年变局的主动选择,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比较研究世界经济史中荷兰、英国、日本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内外循环发展可知,能否构建一个立足国内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是影响国家兴衰的关键。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理解“循环”,它是个体资本循环和社会总资本循环的统一,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辩证统一的过程,是国家参与全球化世界历史进程的前提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要实现经济循环和产业联通。所以,基于历史经验、原理规律和现实要求,中国应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循环,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最终形成内外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
金仁淑王森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