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道德

作品数:14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成像
  • 3篇多模态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一站式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溶栓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能谱CT
  • 2篇卒中患者
  • 2篇伪影
  • 2篇像质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13篇郭道德
  • 7篇李岩
  • 5篇杜祥颖
  • 5篇李坤成
  • 5篇卢洁
  • 3篇沈俊林
  • 2篇张苗
  • 2篇李京凯
  • 2篇刘彬
  • 2篇陈楠
  • 2篇李倩文
  • 2篇杨晶
  • 2篇单艺
  • 2篇白玫
  • 1篇于旋
  • 1篇张辉
  • 1篇张秋杭
  • 1篇李爽
  • 1篇白桦
  • 1篇陈天金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电压技术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对冠状动脉CTA(C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CCTA的156例患者,其中常规电压组103例,采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管电压120kV;低电压组53例,低电流扫描同时联合低电压技术,管电压100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低电压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和CNR值均大于常规电压组(P均<0.05);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可实现个性化低剂量扫描,同时提高CCTA图像质量。
沈俊林郭道德杜祥颖李岩禹烜李坤成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GSI质量控制图像及单能图像与常规CT图像质量物理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通过比较宝石能谱成像(GSI)质量控制(QC)图像及单能图像与常规CT成像质量物理参数的异同,探究GSI质量控制图像及单能图像是否具有常规CT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CT750 HD机型的GSI模式和常规成像模式进行扫描,获得QC图像、单能图像和常规图像。采用美国体模实验室生产的Catphan 500 CT质控体模测量物理成像参数,评价图像质量。结果:GSI模式提供QC图像的CT值准确性、噪声参数和高对比分辨率与常规CT图像接近,但对比度噪声比(CNR)仍存在较大差异。单能图像在70~80 keV条件下所获得CT值准确性和图像分辨率与常规CT成像接近,随着能量(keV)增加图像参数与常规CT图像相差较大。结论:在采用GSI模式下的QC图像代替常规CT进行诊断时应考虑到低对比度的差异。
刘彬柳扬沈俊林李岩郭道德白玫严汉民
关键词:X线计算机成像质量
能谱CT GSI与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效果的研究比较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研究能谱成像技术(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和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ulti artifact reductionsystem,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获得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方法选取本院15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行能谱CT的GSI扫描及单能量加MARS技术重组,每隔10 keV分别获得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及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每组图像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感兴趣区(ROI)与邻近脂肪组织CT值和噪声(SD)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值,SD值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1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SD值分别为54.12±8.35和34.77±3.50,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其他10组P值均<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中,各组A、B两层面S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GSI能谱成像的70 keV图像脊柱椎管内组织与邻近脂肪组织CNR最佳(CNR=9.2±5.07);110 keV+MARS的图像金属植入物伪影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但产生一定的图像失真。结论 110 keV单能量图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效果最佳,110 keV单能量图像优于110 keV+MARS图像,70 keV图像虽然CNR最佳,但噪声明显高于110 keV图像,不利于临床诊断。
张秋杭高艳李坤成李岩杜祥颖杨晶张伟李爽李京凯郭道德
关键词:能谱成像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分别于术前行横断面MRI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和横断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观察SWI序列对肿瘤小血管和出血灶(微小性出血及非微小性出血)的显示能力,分析在SWI序列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信号、小静脉分布及肿瘤出血灶特点,计数和比较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小静脉数目、微小性出血灶数目和非微小性出血面积。结果 SWI序列对肿瘤小血管和微小性出血灶数目,以及非微小性出血面积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序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SWI序列上,Ⅱ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小静脉分布稀疏,出血少见;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以等和稍低信号为主,小静脉密集分布,均伴有出血。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小静脉计数分别为(3.77±1.11)、(11.86±1.22)和(20.00±1.32)根,肿瘤微小性出血灶计数分别为(0.47±0.39)、(3.32±0.42)和(4.38±0.46)个,肿瘤非微小性出血面积分别为(0.78±1.31)、(3.05±4.40)和(4.23±4.55)cm2,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WI序列对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肿瘤小血管和出血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信号特点、小静脉分布特点和出血情况各异;计数和测量肿瘤小静脉和微小性出血灶数目,以及非微小性出血面积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准确分级。
沈俊林李坤成杜祥颖刘起旺郭道德张辉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脑肿瘤
能谱CT在去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价值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在去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可行性,为宝石CT今后在临床上金属去伪影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GE宝石CT(Discovery CT750 HD)对14例有金属植入的病人进行能谱扫描、混合能...
陈昕陈楠李坤成李岩李京凯郭道德
管球旋转时间对Volume Shuttle成像技术中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2012年
目的:GE公司推出的Lightspeed VCT机型配置有Volume Shuttle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现有探测器排数的前提下扩展Z轴扫描范围,提高灌注和血管CT成像大扫描区域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由于不断的重复扫描,X射线辐射剂量较大。本文就是否可以通过调整管球旋转时间对Volume Shuttle技术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优化的角度进行研讨。方法:实验体模采用美国Salem公司生产的Catphan 500 CT质控体模测量物理成像参数,评价图像质量。剂量参数选取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的材料,管球旋转时间对CT值准确性的影响不具有同一性。较长的旋转时间可以降低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但细节分辨力无变化。根据剂量归一化后图像CNR显示,较短的管球旋转时间更具有优势。结论:从单位辐射剂量对图像CNR的贡献角度而言,相对短的管球旋转时间的效率更高。有望寻求到管球旋转时间和图像质量的最佳匹配点,实现Volume Shuttle技术的辐射剂量优化。
刘彬庄静文李岩张秋航杨晶郭道德白玫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成像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流程优化的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分析“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流程优化对缩短患者就诊至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救护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并进入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患者14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流程优化,采用“并联模式”并删减耗时环节,比较流程优化前后患者各关键环节用时、DNT、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后实验组患者就诊至完成CT检查时间、DN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流程优化提升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质量,缩短了DNT,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汪爱丹南丽杰郭道德王胜奇卢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一站式
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9例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alheartdisease,CHD)是一类出生前后心脏大血管形成或通道闭合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常需要手术矫正,因此全面了解畸形特征对术前治疗风险计估,手术方案制订和术后追踪至关重要,而心脏超声对于复杂先人性心脏病尚存一些局限。
陈天金朱栓庄马雯铄秦君明郭道德于旋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先天性心脏病X线计算机
CTP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机械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风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通过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病变区流量提取乘积(FED)和相对流量提取乘积(rFED)与脑动脉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对比剂外渗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责任血管为单侧大脑中动脉,行脑动脉机械取栓术成功再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前行CTP检查获得灌注参数FED、rFED(rFED等于患侧FED值/健侧FED值)。术后24 h内行双能头颅CT检查,按照结果分为无对比剂外渗组和对比剂外渗组。结果37例患者纳入分析观察,对比剂外渗组13例、无对比剂外渗组24例。无对比剂外渗组中位FED值为7.17 ml/100 ml×min,中位rFED值为3.83;外渗组中位FED值为8.94 ml/100 ml×min,中位rFED值为7.39,外渗组的中位FED、中位rFED值均高于无对比剂外渗组,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FED的cutoff值为6.3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6.0%;rFED的cutoff值为4.79,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5.0%。结论rFED用于预测急性卒中患者动脉机械取栓术后发生对比剂外渗的准确性更高。
王艳李倩文李倩文杜祥颖郭道德
关键词: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比剂外渗
超急性期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络不能的CTP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技术评价超急性期脑梗死(HIS)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络不能(CCD)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超急性期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CTP检查,将对侧小脑半球出现至少两个层面灌注异常定义为CCD阳性,将所有患者分为CCD阳性组和CCD阴性组。分别比较CCD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两侧小脑半球各项灌注参数的差异,以及幕上异常灌注范围、运动功能和临床因素的差异;并分析CCD阳性患者幕上灌注异常范围、运动功能与CC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中CCD阳性38例,CCD阴性28例,统计学分析显示CCD阳性患者两侧小脑半球各灌注参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CD阳性组患者幕上异常灌注体积大于CCD阴性组(P<0.05),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较CCD阴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幕上异常灌注体积及运动功能与CCD的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至CTP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P成像技术能够评价HIS后CCD改变。患者幕上脑灌注异常体积及临床运动功能与CCD的发生有关,但与CCD严重程度无关。
郑凯张苗於帆单艺单艺郭道德李岩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