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星
-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被引量:19
- 2012年
-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Mn、Pb、Zn、Cr、Fe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整体上象山县和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研究区北部含量;Hg在长江口南端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Cd在长江口南端以及象山县东含量较高,在研究区中部含量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Pb>Cr>Zn;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首先是Cd,其次是Hg。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县和长江口外以及济州岛西南近海海域的底质环境较差,应予以重视。
- 滕德强吕颂辉郭福星江涛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长江口
-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b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郭福星吕颂辉滕德强江涛焦泽鹏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 东、黄海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 本文针对2009年5月采集的80个东、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2010年4-5月采集的长江口附近3个沉积物柱状样,分析研究了其中的重金属及生源物质(碳、氮、磷、硅)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究污染物变化趋势及其来...
- 郭福星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源要素生态风险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