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华明

作品数:97 被引量:79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8篇地下水
  • 26篇
  • 18篇地球化
  • 18篇地球化学
  • 17篇高砷地下水
  • 14篇岩相
  • 14篇含水
  • 12篇水层
  • 12篇水文地球
  • 12篇水文地球化学
  • 12篇含水层
  • 11篇污染
  • 10篇盆地
  • 10篇改性
  • 8篇水-岩相互作...
  • 7篇砷形态
  • 7篇水化学
  • 7篇水岩
  • 7篇同位素
  • 7篇化学特征

机构

  • 8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市水文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青海九零六工...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7篇郭华明
  • 9篇王焰新
  • 9篇贾永锋
  • 7篇倪萍
  • 7篇魏亮
  • 6篇沈照理
  • 5篇李媛
  • 5篇刘琼
  • 4篇郭琦
  • 4篇张扬
  • 4篇杨素珍
  • 4篇赵凯
  • 4篇曹永生
  • 4篇张迪
  • 4篇唐小惠
  • 3篇张大奕
  • 3篇夏露
  • 3篇张波
  • 3篇任燕
  • 3篇李广贺

传媒

  • 19篇地学前缘
  • 10篇水文地质工程...
  • 7篇现代地质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分析化学
  • 3篇安全与环境工...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环境保护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年份

  • 3篇2023
  • 1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物探讨——以河南油田为例被引量:16
2001年
经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及室内研究得知南阳油田地下水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 ,且污染范围可能进一步向油田南部扩散 .根据近似地下水流线方向上地下水中总油质量浓度和Fe,Mn等无机组分的变化势态 ,结合含水介质化学分析结果 ,发现硫酸盐、Fe和Mn可作为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地球化学标志物 .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较高的地方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快 ,含水介质中Fe和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导致了含水层介质中Fe和Mn的缺乏和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积聚 ;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低的地方 ,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质量浓度并没有降低 ,相应地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质量浓度也很低 .同时 ,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使地下水中硫酸盐被还原 ,导致地下水中硫酸盐质量浓度偏低 。
郭华明王焰新陈艳玲王玉梅
关键词:标志物敏感性地下水有机污染水文地球化学
山阴水砷中毒区地下水砷的富集因素分析被引量:67
2003年
通过对山阴地区 66个地下水样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物分析 ,研究了山阴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含水层沉积物矿物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山阴地下水平均 pH为 8 0 9,磷酸根含量为 0 71mg/L ,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为 5 1 4mg/L ,以及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 .高 pH值、高磷酸根含量及还原环境不利于含水介质对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砷的吸附 ,高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则增加了砷的活性 .
郭华明王焰新李永敏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还原环境地下水
改性铁锰结核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我国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经济、高效的饮用水除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海底铁锰结核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潜在的除氟材料。本文利用不同剂量的改性剂三氯化铁溶液对铁锰结核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改性剂剂量大于0.5mmol/g后,吸附剂的除氟效率达到最大且较稳定,约为91%,因此,确定改性剂的最佳剂量为0.5mmol/g。研究了吸附反应时间、氟离子初始浓度、pH值对改性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材料的除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溶液中氟离子是通过单层模式吸附到改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材料在pH值3.5~6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三氯化铁改性的铁锰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氟材料。
郭华明刘琼
关键词:铁锰结核氯化铁高氟水除氟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不同价态砷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醋酸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和氯化物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对As(Ⅴ)和As(Ⅲ)吸附的差异,实现As(Ⅲ)和As(Ⅴ)的有效分离。过滤和酸化后的水样流经树脂交换柱(75mm×5.3mm i.d.)时,醋酸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As(Ⅴ);而As(Ⅲ)可通过树脂柱。被吸附的As(Ⅴ)用0.12mol/L HCl淋洗出来,在此过程中醋酸型树脂转化为氯化物型树脂。该树脂交换柱可多次循环使用。本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野外现场条件下高砷地下水中As(Ⅲ)和As(Ⅴ)的分离和准确测定;用于检测水铁矿除砷过程中砷价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氧条件下水铁矿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遵循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内扩散不是控制As(Ⅲ)和As(Ⅴ)吸附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膜扩散对吸附的控制作用增强。
郭华明刘春华
关键词:地下水
干旱内陆盆地高砷地下水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内蒙古河套盆地为例
高砷地下水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数亿人正面临着高砷地下水的威胁。慢性砷中毒是饮用高砷地下水导致的主要地方性病。中国是受慢性砷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1]。据调查,在内蒙古高砷暴露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患病率高...
郭华明张扬贾永锋
关键词:高砷地下水慢性砷中毒
华北平原典型山前冲洪积扇高硝态氮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2023年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集约农业生产的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中高硝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危害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于华北平原北京和石家庄地区两组冲洪积扇采集了144件地下水样,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探究地下水中高硝态氮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以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为中性至弱碱性。84%地下水样品的硝态氮浓度超出我国饮用水标准值10 mg/L,北京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平均浓度高于石家庄地区。两地区总体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高于深层地下水,西南部地区地下水硝态氮高于东部和北部地区。高硝态氮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型为主。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主要受矿物溶解、岩石风化和蒸发结晶的影响。离子比例系数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农业活动、离子交换和硝化作用是高硝态氮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深层地下水水质优良且熵权水质指数(EWQI)多处于1或2等级,优于浅层地下水。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模型对4类人群(婴儿、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风险计算结果显示:地下水硝态氮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对婴儿表现严重,浅层地下水潜在非致癌风险都要高于深层地下水,石家庄地区地下水潜在非致癌风险低于北京地区。平面上,北京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对4类人群均存在潜在风险,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南部和中部,东部风险相对较低。石家庄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潜在风险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东部大部分区域地下水适宜全部人群饮用。因此,控制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的输入、根据不同人群差别取水、对婴儿群体多提供深层地下水源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
张广禄刘海燕郭华明孙占学王振吴通航
关键词:氮循环水岩作用地下水污染华北平原
反硝化菌的耐砷驯化及其对水铁矿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采集缺氧活性污泥进行室内微生物驯化,培养耐砷反硝化菌。把耐砷反硝化菌、营养液和吸附As(V)的水铁矿在厌氧条件下培养,研究反硝化菌代谢作用下,系统中Fe、Mn、NO3-和As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氧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具有一定的耐砷能力。在砷含量500μg/L以内,其反硝化强度基本不受砷的影响。在吸附有砷的水铁矿体系中,反硝化菌所产生的反硝化作用可导致溶液中NO3-含量的降低、Fe含量的升高、As含量降低,且As(III)所占比例增加。这说明,体系中水铁矿的还原性溶解和As(V)的还原性解吸已经发生。As含量降低的原因是,在培养体系中水铁矿的含量高,Fe的释放量只占很小比例,表层水铁矿被还原后,在次表层形成新的水铁矿吸附位,这种新吸附位不仅可以吸附溶液中已经存在的As,而且能够再吸附由于还原性溶解和解吸所释放出的As。
郭华明陈思任燕
关键词:砷形态反硝化作用除砷
高砷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逐步完善,碳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领域。高砷地下水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目前环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概括了碳稳定同位素应用于地下水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地下水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测试技术。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高砷地下水进行氧化还原敏感组分、碳稳定同位素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As分布极不均匀,其含量为1.24~387μg/L。地下水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相对较高,与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基本呈正相关。δ13CDIC相对δ13CDOC较富集13C;δ13CDIC-δ13CDOC与δ13CDIC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δ13CDIC值越贫化,δ13CDIC-δ13CDOC越小,地下水中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无机碳越多,进一步说明有机碳的氧化分解在无机碳稳定同位素贫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此外,δ13CDIC-δ13CDOC与As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对砷的富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增加,促进异养微生物的代谢,并消耗氧气,最终形成有利于地下水As富集的还原环境。
周殷竹郭华明逯海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地下水
“地下水水化学”课程中的思政设计与探索
2022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的“地下水水化学”课程在完成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引入“双碳”“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思政内容。本文分别从授课要点、思政内容和预期成效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此外,本课程把《地下水管理条例》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树立地下水节约保护和饮水安全理念,增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控意识,明确地下水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以期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郭华明张艳何宝南高志鹏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污染生态文明水-岩相互作用
浅析德国大学特色教学法被引量:5
2006年
德国的教育严谨中不乏创新。本文根据笔者在德国的学习经验归纳了德国大学教育中几项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并将它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分析了这些教学法的不同应用背景和特殊教学模式,总结了它们的成功经验。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水文地质与环境专业教学实践中合理的应用这些教学方法。
郭华明
关键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特色教学教学案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