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美琴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选择权
  • 3篇女性
  • 2篇议价
  • 2篇议价能力
  • 2篇生育
  • 2篇教育
  • 2篇经济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规范
  • 1篇性别比
  • 1篇性别比偏高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性别
  • 1篇生育率
  • 1篇生育行为
  • 1篇女性地位
  • 1篇企业
  • 1篇企业道德
  • 1篇企业道德规范

机构

  • 5篇湖南理工学院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郑美琴
  • 4篇王雅鹏
  • 2篇祝平燕
  • 1篇彭柏林

传媒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经济评论
  • 1篇求索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云梦学刊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企业道德规范刍议被引量:2
2003年
企业道德是对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企业道德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是企业及其员工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 ,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具有制导功能。社会主义企业的道德规范主要有 :全心全意 ,服务社会 ;精益求精 ,提供精品 ;遵纪守法 ,合法经营 ;团结协作 ,公平竞争 ;善待自然 。
郑美琴彭柏林
关键词:企业道德规范
试析女性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被引量:2
2006年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性比男性就业更困难。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表现,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然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女性的选择权、婚姻家庭、教育与生育等都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从而阐明了在研究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决策问题时重视男女两性的差别,尊重女性的禀性的重要性。
郑美琴王雅鹏
关键词:选择权婚姻家庭教育生育
从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看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的社会性别解析被引量:13
2005年
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生育的主体———女性的经验、利益和需求出发,不难发现女性地位偏低是导致歧视性的性别偏好出现,从而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就必须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和先进的生育文化,赋予妇女以权利和机会,全方位地改善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切实保障女性的各种权益,进而让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实质性的提高。
祝平燕郑美琴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男孩偏好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试论城镇女性的教育与劳动参与之间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自我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发生了显著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重要变量,既有促进女性参与市场劳动的一面,也有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一面。一方面教育能够增加女性的工资收入,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增加女性的预期工作时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随着女性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议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又使女性乐于享受家庭生活,倾向于不参与市场劳动。
郑美琴王雅鹏
关键词:议价能力教育
女性的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同失业率一样,劳动参与率也是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发生了显著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外的文献资料来看,女性的劳动参与问题是一个复...
郑美琴
文献传递
试论生育率、议价能力与女性劳动参与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国际上的许多实证研究都发现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与其劳动力供给是负相关的,然而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目前,我国理论界尚未给出为何会员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合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我国女性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相关关系是由制度原因造成的,而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条件下,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女性的议价能力提高造成的。
郑美琴祝平燕王雅鹏
关键词:生育议价能力
试论妇女地位和福利的非一致性——基于竞争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思考
2008年
国内外学者在考虑妇女地位时忽视妇女个人的偏好与选择,认为只要提高妇女的地位就可以改善妇女的福利。实际上,妇女地位与福利是不一致的。妇女按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才能保证她们的福利。尊重妇女的选择权有利于缓解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家庭关系不稳定的压力。
郑美琴王雅鹏
关键词:选择权福利妇女地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