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忠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Ι)——中α尺度双雨带被引量:10
- 1999年
-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取1981年6月27日梅雨锋暴雨过程作为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降水结果同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实测取得的该暴雨过程的稠密降水资料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直到中β尺度程度上,两者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过程等基本特征都是近于一致的.不论在观测分析中还是在模拟结果中,几乎与梅雨锋相平行,均出现了中α尺度(南、北)双雨带,它们均由数个中β尺度雨团组织和近乎东移所成,双雨带之间均具有些此强彼弱的演变特征.所有这些构成了梅雨锋雨区或暴雨主要的中尺度时空特征.
- 郑维忠余志豪黄菲
- 关键词:梅雨锋中尺度系统
- 卫星反演湿度场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分析被引量:36
- 2000年
- 文中分别用两套相对湿度初始场方案 ,对 5个暴雨个例进行了预报对比试验 ,探讨了利用GMS- 5卫星图象反演的高分辨率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 ,以提高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 1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湿度场的水平中尺度结构 ,尤其是有效地增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的分析 ,且与实际探空资料更为接近 ;( 2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一般会使 2 4 h的降水预报评分有所提高 ,特别是具有使预报前期 ( 0~ 6h)的降水场向观测场逼近的作用 ,但对预报后期 ( 6~ 2 4 h)降水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 朱民郁凡郑维忠余志豪陆汉城刘长盛
- 关键词:卫星反演暴雨预报数值模拟湿度场
-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被引量:53
- 1998年
- 本文给出了应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演变过程模拟的主要结果。模拟试验分别对正常季风年(1979)和湿季风年(1991)(均由观测场驱动)以及连续3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驱动)的夏季降水场进行,并同观测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基本上能抓住夏季雨带的主要位置和它的演变特征,与实况相比明显优于全球模式的结果。但模拟的雨带具体位置并不总是与观测值十分吻合,有些旬(或候)差别比较大,模拟的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仅04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为正确模拟东亚季风雨带的演变还需要对决定区域气候的主要物理过程在参数化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 符淙斌魏和林陈明苏炳凯赵鸣郑维忠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季风雨带
- 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Ⅱ)──中β尺度对流系统被引量:13
- 1999年
- 本文是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Ⅰ)—中α尺度双雨带一文的续篇。用(Ⅰ)文中时空稠密的模拟资料,分析了梅雨锋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它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指出:①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路径与中β尺度雨团的活动近于一致;②对流系统发展初期在700hPa以下的流场表现为气旋性弯曲或辐合,之后演变成较深厚的典型涡旋,在300hPa附近流场基本为扰动前的辐散气流;③进一步分析该中β尺度对流系统还是暖性对流涡柱,其直展对流的塌陷崩溃比发展迅速;④雨团的增强与涡柱中心高度降低相伴;⑤在中β尺度场中还有2~3小时量级的振荡起伏,这可以是更次一级系统的活动。
- 郑维忠余志豪黄菲
- 关键词:暴雨个例中尺度数值模拟
- 南岭静止锋上的对称不稳定性被引量:3
- 1990年
- 春季5—6月,南岭山脉甫侧经常存在一条近于东西向的著名的南岭静止锋,它给这个地区造成大量的降水。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南岭静止锋的对称不稳定问题。Hoskins于1974年提出对称不稳定理论,指出在纬向流动的大气中,只有当位涡是负的时候,才会出现对称不稳定,摩擦和非绝热加热是产生对称不稳定的必要条件。Bennetts和Hoskins得到了在锋面雨带中大气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为q^2=F^2N^2-S^4<或q_w^2=F^2N_w^2-S^2N_w^2<0。 本文的研究指出,在绝对涡度为正的基本流中,不稳定或弱稳定的层结会使扰动不稳定发展;而在负的绝对涡度中,稳定层结反而有利于扰动的发展。Wave—CISK机制与层结对扰动的共同作用是相互制约的。本文还讨论了地形强迫抬升引起的不稳定问题,指出当层结稳定时,向北倾斜的山坡上的锋面、南高北低的等乙线分布有利于扰动的不稳定发展,而在向南倾斜的山坡上则刚好相反。
- 郑维忠
- 关键词:静止锋地形
- 山地中尺度环流中的大气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被引量:4
- 1996年
- 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在光滑下边界和无滑脱下边界两种情况下,山区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指出在弱层结条件下,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有利于流场的分离和涡旋偶极子环流的发展;在强层结条件下,表面摩擦效应削弱了分离气流和涡旋性环流的强度,但使其范围扩大。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引起的分离流场和尾流区环流与非粘性动力过程引起的流场分离现象,虽然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完全相同,但是其形成则是由完全不同的物理机制所控制。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在上述两种分离流场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地转科氏力的调整作用在山地背风坡上促进了气旋性辐合环流的发展,而抑制了反气旋性环流的发展。
- 陈明傅抱璞郑维忠
- 关键词:中尺度大气环流湍流边界层
-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数值预报试验被引量:7
- 2001年
- 本文利用 NCAR/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天气数值模式 MMS,对长 江中下游地区在1996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的暴雨过程,以国家气象中心业 务运行的全球谱模式T63的分析场作为初值和侧边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 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预报了与实况相近的降雨区的位置,但对暴雨 的中心落点和强度,其预报结果与实测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如果模式提前12小时 开始积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模式中凝结降水的旋转加强问题,使预报的降水 强度等有明显的改善。
- 郑维忠余志豪倪允琪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暴雨数值预报试验降水强度
-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A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 2000年
- 本文利用1951-1997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15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和1950-1996年热带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6-8月)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热带太平洋各区域海温异常与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主要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0%以上)基本反映了西北地区东部的气温变化特征,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场,存在着7年的主周期,它的信号最强。在1993年前后发生了由冷转暖的转变,热带太平洋的三个区域中,西太平洋暖池(Wpi)(140°E-180°E,10°S-10°N)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变化的关键区,该区域前期冬季和春季的海温变化是预报酉北地区东部气温变化的强信号。
- 王兰宁田武文黄祖英郑维忠
- 关键词:夏季气温海温异常热带
- 中国北方气候灾害的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
- 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灾害主要指华北地区夏季干旱和东北地区夏季夏季低温冷害,是中国最重要气候灾害之一.该文旨在对中国北方地区气候灾害的发生规律、成因、预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影响中国北方地区气候灾害的强信号及其影响...
- 郑维忠
- 关键词:气候灾害华北干旱数值模拟
- 江淮暴雨中尺度特征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01年
- 本文使用中尺度模式MM4模拟了江淮流域1991年7月6日~7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引发此次暴雨的中尺度气旋内存在中-β尺度的雨团,雨团的位置随时间的演变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中尺度气旋内存在明显的与雨区位置相对应的双涡度中心与双辐合中心,其位置与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结果较一致。
- 徐勇郑维忠陆汉城
- 关键词:数值模拟暴雨中尺度模式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