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静脉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 2篇痔疮
  • 2篇痔上黏膜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曲张
  • 2篇重度痔
  • 2篇重度痔疮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吻合器
  • 2篇吻合器痔
  • 2篇联合断流术
  • 2篇疗效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郑烈伟
  • 4篇吴国豪
  • 4篇胡国华
  • 3篇顾大镛
  • 2篇孙益红
  • 2篇钟芸诗
  • 2篇吴肇光
  • 2篇吴肇汉
  • 2篇姚礼庆
  • 2篇戈少云
  • 2篇刘厚宝
  • 2篇全应军
  • 1篇张波
  • 1篇曹冬兴
  • 1篇张轶斌
  • 1篇刘中华
  • 1篇徐维刚
  • 1篇张延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选择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 12年间收治的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一期切除手术 2 5例 ,先作胆道引流二期行切除手术 12例。结果 一期手术组通过非手术治疗 ,术前的体温和白细胞均比入院时明显降低 (P <0 .0 5 ) ,基本达到二期手术组二期切除的术前水平 ( P >0 .0 5 ) ,而总胆红素和清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与二期组比较 ,一期组切除术前准备期明显缩短 (P <0 .0 5 )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 ,虽然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增加 ,但再手术率和手术死亡率相似。结论 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可先给予非手术治疗 。
胡国华郑烈伟张轶斌
关键词:急性病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10年回顾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近10年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原则、术式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325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断流术逐年增多,分流术逐年下降。断流术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低于分流术,虽然再出血率高于分流术,但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分流术,病死率相当。急症手术的效果不如择期手术。结论断流术已经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只要病人选择适当,急症手术和预防性手术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胡国华顾大镛郑烈伟吴肇光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外科手术
恶性肿瘤病人能量消耗及机体组成变化测定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病人静息能量消耗(REE)、底物氧化及机体组成,探讨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的关系。方法间接测热法测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714例恶性肿瘤病人和642例良性疾病对照人群REE、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O)、脂肪氧化率(FO)。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细胞内水(ICF)、细胞外水(ECF)、总体水(TW)、脂肪群(FM)、非脂肪群(FFM)。结果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相比,mREE/FFM和mREE/PEE升高;处于较高的能量消耗分布状态;FO升高,CO和npRQ降低;ECF/BW和TW/BW增加,ICF/BW减少;FM和FFM减少,以FM减少为主;BCM减少。结论恶性肿瘤病人总体上具有较高的能量消耗;FO升高,CO和npRQ降低;FM和FFM减少,BCM丢失。ECF/BW和TW/BW增加、ICF/BW减少;能量消耗增加与底物代谢变化有一定关系。
曹冬兴张波郑烈伟吴国豪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息能量消耗营养不良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代谢改变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评估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对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并评价个体化能量供给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应激患者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部中、大型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营养支持组(术后当天按术前测定的能量消耗量开具营养配方)和普通补液组(术后第1天起每天输注5%或10%葡萄糖100~150 g)。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经口饮食。采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测定氧气消耗量(VO_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_2)、呼吸商(RQ)、静息能量消耗(REE)。测量时间分别为术前和术后第1、3、7天。并计算患者手术前、后底物氧化量、能量代谢平衡、氮平衡,监测患者前白蛋白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营养支持组术后第1、3天的REE显著增加,术后第3天的增幅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5);术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以下。两组术后RQ均下降,营养支持组术后第3天的降幅显著小于普通补液组(P<0.05)。营养支持组葡萄糖利用、脂肪动员改变等均较普通补液组缓和。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的氮平衡和能量平衡均由术前负代谢平衡变为正代谢平衡,与普通补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1)。结论不伴并发症的择期消化道肿瘤手术后REE变化较小,术后不必增加能量供给。根治性肿瘤切除后患者REE值有下降趋势;个体化能量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机体应激程度,改善能量和氮代谢平衡及患者营养状态。
全应军吴国豪郑烈伟吴肇汉
关键词:静息能量消耗间接测热法手术应激肿瘤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治疗重度痔疮226例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26例Ⅲ,Ⅳ度痔疮患者行PPH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6,30 d和随访终点的疼痛、出血、坠胀和水肿情况. 结果:22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 min;术后1d疼痛的发生率为20_5%、出血的发生率为5.7%;至术后30d疼痛、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术后46.9±10.8h出现首次排便;平均住院天数为4.4±1.2d;恢复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8.0±1.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尿潴留(10%)和出血(5.7%) 多见,但少见的并发症(感染、吻合口狭窄、腰背部酸痛等)也需引起重视;有2例严重的痔疮患者先后作了2次PPH 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了18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4±7.4mo,随访率为89.6%(186/208),仅有4.5% 的患者表现为少量的出血,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姚礼庆钟芸诗孙益红戈少云刘厚宝郑烈伟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重度痔疮PPH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的3年疗效评价被引量:100
2004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352例Ⅲ、Ⅳ度痔疮患者行PPH术,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6、30d以及随访终点时的疼痛、出血、坠胀和水肿情况。结果35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min;术后1d疼痛的发生率为20.5%、出血的发生率为5.7%;至术后30d时疼痛、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术后(46.9±10.9)h首次排便;平均住院(4.4±1.2)d;恢复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为(8.0±1.7)d。术后并发症以尿潴留(10.0%)和出血(5.7%)多见。随访313例患者(93.6%),平均随访时间(27.0±7.4)个月,仅有4.5%的患者表现为少量出血,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内痔的理想方法。
姚礼庆钟芸诗孙益红戈少云刘厚宝郑烈伟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外科治疗重度痔疮手术方法
腹痛 腹泻 发热 便血
2007年
郑烈伟张延伟吴国豪
关键词:腹痛部位发热腹泻便血医院诊断腹腔粘连
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6
2005年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4012例普外科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死亡率、并发症关系。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检测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是:体重指数21.3%,三头肌皮褶厚度50.6%,上臂围20.5%,上臂肌围21.2%,主观全面评价法38.0%,微型营养评价法20.8%,ALB24.2%,PA35.4%,TLC55.8%。>6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60岁、消化道外疾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P<0.01),而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
吴国豪刘中华郑烈伟全应军吴肇汉
关键词: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预后分析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普外科
联合断流术术式的改进及其疗效的评价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本院共对17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胃壁肌层、黏膜下层的血流阻断,后者应用吻合器或闭合器来完成。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长期随访的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9±1.0)h,平均输血量(598±650)ml,其中32.8%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17±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手术死亡率为2.3%,无肝性脑病的发生。随访147例(86.5%),平均随访时间(36±23)个月。远期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0%、2.0%和4.8%。结论 应用该术式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疗效满意,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理想术式。术后加强胃黏膜的保护,止酸、抑酸对防治再出血有着积极的意义。
胡国华顾大镛郑烈伟徐维刚吴肇光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手术后并发症断流术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533例行断流术的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断流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D)和联合断流术(combined devascularization,CD);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治疗;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择期和急诊手术。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目的、治疗时机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性CD与治疗性PD在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输血量少于后者。CD术后并发症、手术病死率与PD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断流术与预防性断流术相比,PVP、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性断流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7.3%,病死率1.7%,预防性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无病死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断流术与择期断流术相比,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的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CD已经成为治疗PH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急诊断流术和预防性断流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胡国华顾大镛郑烈伟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断流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