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斯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满江红
  • 5篇基因
  • 4篇内生细菌
  • 4篇蓝细菌
  • 3篇小叶
  • 2篇多样性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内生菌
  • 2篇微生物
  • 2篇闽江流域
  • 2篇蓝藻
  • 2篇基因组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杆菌
  • 2篇T-RFLP
  • 2篇大肠杆菌

机构

  • 16篇福建省农业科...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郑斯平
  • 13篇陈彬
  • 11篇郑伟文
  • 4篇陈坚
  • 3篇郑益平
  • 2篇宋亚娜
  • 2篇王瑾
  • 2篇黄文文
  • 2篇朱炳耀
  • 1篇关雄
  • 1篇周莉娟
  • 1篇连肖华
  • 1篇陆培基
  • 1篇宋兵
  • 1篇翟焕趁
  • 1篇杨志敏
  • 1篇李友发

传媒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计算机与农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武夷科学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几丁质酶基因的粪产碱菌工程菌(BC2007)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中扩增出几丁质酶全长基因,通过克隆,测序得到2025 bp的序列。通过再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得到该几丁质酶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将该基因通过电转化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9 a,筛选到含该几丁质酶基因的BC2007。初步研究表明BC2007在含胶体几丁质的平板上产生了透明圈。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关键词:几丁质酶基因粪产碱菌
生物信息学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005年
生物信息学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海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一门科学,其重点是DNA和蛋白质序列的比对和分析。本文阐述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学,包括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基因表达谱、生物芯片、靶基因研究等相关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郑斯平陈彬周莉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基因组蛋白质组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
小叶满江红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水生蕨类满江红(Azolla)用做肥料、饲料和饵料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十多年来,人们发现满江红在环境保护和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方面也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满江红的叶腔内栖息着固氮蓝细菌(cyanobacteria,又称...
郑斯平
关键词:满江红内生细菌多样性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水稻转录因子基因SUSIRI的过表达及RNA干扰对水稻分子及表型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在克隆到水稻转录因子基因SUSIRI的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及RNA干扰载体进行水稻的遗传转化。由潮霉素筛选及分子检测得到的T0代植株经大田栽植,共有34株过表达及46株RNA干扰植株获得T1代转基因种子。继续种植T1植株收获T2代种子,同时用半定量RT-PCR分析苗期及穗期野生型水稻中SUSIRI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并比较过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的SUSIRI基因在叶片及幼穗中的表达状况,发现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基因表达基本相同,但RNA干扰植株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对过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稻穗性状考察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相比,无论是过表达还是RNA干扰,转基因植株的穗粒数、结实率降低,RNA干扰植株表现得尤为严重(P<0.05),但对水稻谷粒粒重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SUSIRI基因的过表达未出现使稻穗性状明显改良的株系,而RNA干扰会导致水稻的结实能力严重降低。
陈坚连肖华杨志敏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关键词:水稻WRKY结实率
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内生菌多样性的T-RFLP分析(一)
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的水生蕨类植物.经研究相继发现在其叶腔内有共生蓝藻、内生菌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模式.2007年本实验室曾用DGGE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内生细菌进行研究,...
王瑾郑斯平郑伟文
关键词:满江红内生菌T-RFLP
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从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结合态氮对满江红(Azolla)叶腔中以共生藻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排除外源污染并保留其内生菌的多样性,采用茎尖组织培养并添加结合态氮等方法,取得了表面无菌的含藻满江红(AmA)和无藻满江红(AmB)。电镜观察揭示,AmB较AmA的萍体表型有某种程度的修饰。Am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共生藻、内生菌和宿主腺毛及其分泌物组成的生物被膜和藻囊为主要特征,而AmB的叶腔几乎中空。基于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长于无氮培养液的AmA样品的微生物群落有相当高的多样性,共有1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4个细菌门,并有一个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固氮微生物亚群包括草螺菌、根瘤菌和Niveispirillum等。而生长于富含结合态氮培养液的AmB样品的群落多样性明显降低,仅有8个OTU,且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上述固氮微生物亚群全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氮素营养,可改变宿主植物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而改良植物的生长发育。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关键词:满江红蓝细菌电子显微镜
福建省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16S rDNA-PCR-DGGE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用不依赖细菌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方法对福建省6个不同地区12个取样点的稻田土壤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对12份样品直接提取其总DNA,用F341GC/R534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分析样品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大体上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西4个大类。同一地区的根际土和表土样品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差异相对较低,其中龙岩根际土和表土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大,永泰差异性最大。回收了DGGE图谱中11个条带,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表明其中10个条带代表的细菌是不可培养的,显示了DGGE技术的优越性。
李友发宋兵宋亚娜郑斯平翟焕趁郑伟文
关键词:稻田土壤细菌群落
满江红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2021年
【目的】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环境中的传播。水生植物满江红含有丰富的内生菌,建立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及所含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可以为水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小叶满江红的内生细菌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高质量的序列数据量48.66 G,预测出54180个基因(ORFs)。通过分类学信息数据库NR共注释出1712种微生物物种,在总门水平上属38个门,其中3种培养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均占全部门类的99.14%以上。在总属水平,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的丰度为91%左右,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可达1.2%左右。比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3个样品共注释到10个与抗生素有关基因ARG,主要针对杆菌肽(bacitraci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产生抗性。与综合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获得212抗生素相关基因ARO。按照抗性机制分类,其中对抗生素起直接作用的抗性类基因AR的丰度占88%以上;对抗生素有敏感作用的抗性基因AS的丰度均在7%左右;抗生素靶标类抗性基因AT占4%~6%。【结论】通过3种不同的培养基获得的满江红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抗生素抗性基因类型基本一致。
陈坚郑益平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关键词:满江红内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宏基因组
蓝细菌与福建苏铁(Cycad revoluta)的侵染性重组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将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的土壤中分离的蓝细菌分离物与福建苏铁(Cycas revoluta)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重组。通过比较重组前后蓝细菌分离物的STRR指纹图谱和16S rRNA的序列得蓝细菌分离物RZHA4能重新侵染苏铁的珊瑚状根。通过NCBI比对,蓝细菌分离物RZHA4的16S rRNA序列与蓝细菌NostocaceaeIL13-1的相似性为99%。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关键词:蓝细菌RRNA
闽江流域表面水体中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的多重PCR检测被引量:3
2009年
分析福建闽江流域中大肠杆菌及其携带的毒素基因。对闽江流域上游至下游7个断面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大肠杆菌12种毒素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从鉴定得到的1 231株粪大肠杆菌中检出10种毒素基因,其中具有扩散性黏附素(aidA-I)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占总数的12.99%,具有热不稳定肠毒素(elt)和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次之,分别占总数的5.8%和5.4%,同时检测出了少数高危菌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如志贺氏毒素(Stx2e)和耐药性因子(sepA)等。鉴定表明,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包括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本文建立了闽江流域含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的大批量、快速检测方法,为实地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陈彬庄一廷黄文文郑斯平陈宁郑伟文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闽江流域大肠杆菌毒素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