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桂荣

作品数:77 被引量:21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银屑
  • 16篇银屑病
  • 11篇痤疮
  • 11篇疗效
  • 10篇中药
  • 10篇中医
  • 9篇带状疱疹
  • 9篇疱疹
  • 8篇寻常型
  • 8篇咬伤
  • 8篇蛇咬伤
  • 8篇荨麻
  • 8篇荨麻疹
  • 8篇蝮蛇
  • 8篇蝮蛇咬伤
  • 8篇疗效观察
  • 7篇疗法
  • 6篇寻常型银屑病
  • 6篇走罐
  • 5篇带状疱疹后

机构

  • 45篇江西中医药大...
  • 27篇江西省中医院
  • 3篇江西中医学院
  • 2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1篇邱桂荣
  • 17篇吴允波
  • 13篇龚丽萍
  • 13篇喻文球
  • 12篇李金娥
  • 10篇谌莉媚
  • 10篇王万春
  • 9篇严张仁
  • 9篇王丹
  • 7篇李燕芳
  • 7篇许来斌
  • 7篇章建平
  • 7篇任豪
  • 5篇梁育
  • 4篇王军雄
  • 4篇黄港
  • 4篇徐亚萍
  • 4篇温艳
  • 4篇张婷
  • 3篇刁军成

传媒

  • 9篇江西中医药
  • 7篇江西中医药大...
  • 5篇湖北中医杂志
  • 5篇广西中医药
  • 4篇光明中医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药通报
  • 2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蛇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斑秃3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同时超声导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2周治疗1次,共12周;对照组单纯采用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2.58%,高于对照组的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LQ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斑秃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小。
吴燕瑜齐俊南邱桂荣谌莉媚李金娥
关键词:斑秃激光疗法二氧化碳复方倍他米松点阵激光
土茯苓汤配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土茯苓汤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5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银屑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土茯苓汤和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56.0%(P<0.01);治疗组治愈率61.5%,对照组治愈率22.0%(P<0.01)。结论:土茯苓汤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邱桂荣王丹张灵金
关键词:土茯苓汤雷公藤多苷疗效观察
多虑平贴脐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多虑平贴脐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联合组)61例,外用多虑平50 mg碾末贴脐,3 d换药1次,同时内服桂枝汤加味方,每天1剂;B组(桂枝汤加味组)59例,仅内服桂枝汤加味方;C组(多虑平组)60例,仅外用多虑平50 mg贴脐治疗。1个月后根据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追踪痊愈者疗程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1.80%,B组为55.93%,C组为76.67%,联合组明显优于多虑平组及桂枝汤加味组,多虑平组优于桂枝汤加味组。3个月内复发率:A组为9.62%,B组为55.56%,C组为56.76%,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多虑平贴脐联合桂枝汤加味内服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王军雄邱桂荣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多虑平桂枝汤加味
邱桂荣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皮肤类病经验
2022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参苓白术散,在临床各科中广泛运用,其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治疗气短乏力,胸脘痞闷,肠鸣泄泻,面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脾虚夹湿之证,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邱桂荣,江西省名中医,教授,研究生导师,在近40年的临床工作中,潜心思考与总结,诊治皮肤病时注重固护脾胃,精准辨证,灵活遣方。
张婷钱志彪黄天琳吴允波邱桂荣
关键词:皮肤病参苓白术散脾虚异病同治
走罐联合活血散瘀膏封包治疗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30例
2022年
目的:观察研究走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膏封包治疗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走罐联合活血散瘀膏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DLQI评分变化,进而评估走罐联合活血散瘀膏封包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SI、DLQI评分均出现下降,观察组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膏封包治疗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钱志彪张婷蓝宏荣邱桂荣
关键词:斑块状银屑病走罐疗法封包
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中药内服、火针疗法、强脉冲光(IPL)]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火针+IPL治疗,对照组1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药+火针治疗,其中火针疗法是点刺皮损处阿是穴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IPL为火针疗程结束后局部予以IPL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3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各组皮损的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类皮损消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1显著缩短(P<0.05),且总有效率为84.21%(16/19),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的55.00%(11/20)和57.89%(11/19)(P<0.05)。结论:对面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采用中药内服,不同阶段予以火针和IPL治疗,能够缩短各种皮损的消退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梁育杨志波邱桂荣蓝宏荣
关键词:序贯疗法中重度痤疮火针强脉冲光
中药封包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炎症因子参与的皮肤炎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皮损可呈蛎壳状或者斑块状等多种表现[1]。在临床中以斑块状银屑病较为常见,银屑病病情根据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进展期、静止期、退行期三个时期[2]。在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正逐年增加,调查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约为600万左右[3]。目前银屑病尚未有彻底治愈的方案,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其生活质量及生理、心理健康都十分受影响,临床上其主要治疗目的以控制病情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主[3-4]。封包疗法是事先在患处皮肤外涂药物,后使用一种不透水薄膜对涂药的患处进行包裹,使该患处处于一个封闭式微环境,从而达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提高疗效的目的[5]。现将中药封包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做出简要归纳。
李晓健陈小敏吴允波邱桂荣
关键词:银屑病中药封包中医外治法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克罗恩病与玫瑰痤疮的因果关系
2023年
目的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克罗恩病(CD)与玫瑰痤疮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将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与克罗恩病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与来自不同的GWAS研究的玫瑰痤疮遗传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逆方差加权(IVW)方法进行分析,并以加权中位数法(WME)和MR-Egger回归法进行补充,结果以OR值进行呈现。结果共获得了18个与克罗恩病密切相关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IVW结果[OR=1.11(95%CI:1.01~1.22),P=0.03<0.05]及WME结果[OR=1.15(95%CI:1.00~1.31),P=0.04<0.05]均表明,基因预测克罗恩病与玫瑰痤疮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MR-Egger回归结果(P=0.37)表明研究结果不存在基因水平多效性。结论克罗恩病与玫瑰痤疮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rs7517847变异可能是克罗恩病影响玫瑰痤疮发病的关键所在。
李晓健陈施宇陈小敏黄李婷尧鑫邱桂荣吴允波刘中勇
关键词:玫瑰痤疮克罗恩病因果推断
阿昔洛韦静滴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2013年
1病例 介绍患者,女,59岁,因左小腿红斑伴疼痛2天,于2012年7月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左小腿水肿性红斑且局部皮温高,边界清楚,可触及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体检:T:38.0℃,P:92次/分钟;血常规:WBC:18.0×10^9/L,NE:90%。诊断为丹毒。给予注射用青霉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经过7天的治疗后(未用其他药物),
王军雄徐亚萍温艳邱桂荣
关键词:过敏反应静滴青霉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查不同发病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热敏点,总结热敏点分布规律。方法:针对38例患者不同发病部位所对应阿是穴及相关经络循行方向,以经穴为中心,1cm半径范围内,距离皮肤3 cm左右,以患者稍感热为佳,先行回旋灸2 min以提高施灸部位体感温度,温热气血,后分别予雀啄灸及循经往返灸2 min加强敏化,灸至灸感消失为度,观察并记录穴位热敏化情况。结果:躯干部及头颈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主要分布于阿是穴、腰阳关、极泉、神阙、丝竹空、翳风等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区域。发于四肢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尚不明显。结论:躯干部及头颈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李晓健陈施宇陈小敏黄李婷吴佳锋邓晨薇吴允波邱桂荣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热敏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