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仲川

作品数:68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细胞
  • 20篇贫血
  • 18篇中医
  • 18篇骨髓
  • 17篇再生障碍性贫...
  • 17篇障碍性贫血
  • 16篇增生
  • 16篇骨髓增生
  • 16篇骨髓增生异常
  • 14篇血小板
  • 14篇异常综合征
  • 14篇增生异常综合...
  • 14篇中医药
  • 14篇综合征
  • 14篇慢性
  • 14篇骨髓增生异常...
  • 13篇免疫
  • 12篇血小板减少
  • 11篇阳虚
  • 11篇肾阳虚

机构

  • 6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68篇邱仲川
  • 44篇陈珮
  • 44篇赵琳
  • 38篇黄中迪
  • 38篇朱小勤
  • 37篇胡晓莹
  • 16篇陆颖佳
  • 15篇应平平
  • 10篇胡琦
  • 10篇陈佩
  • 9篇王运律
  • 8篇封舟
  • 4篇吴翰香
  • 3篇王维伟
  • 3篇杨协珍
  • 3篇代喜平
  • 3篇杨红
  • 2篇曹妹芳
  • 2篇朱宇清
  • 2篇杨懿萍

传媒

  • 10篇上海中医药杂...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四川中医
  • 4篇山东中医杂志
  • 4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医文献杂志
  • 2篇北京中医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成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2
  • 3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参鹿颗粒调节相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GF-β1介导的Treg/Th17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复方参鹿颗粒对相对低危MD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GF-β1、IL-2、IL-6、Treg细胞、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相对低危MD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予复方参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外周血TGF-β1、IL-2、IL-6、Treg细胞、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比值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TGF-β1、IL-2表达上升,IL-6表达下降;TGF-β1、IL-2/IL-6比率均高于对照组,IL-6表达低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Treg细胞表达、Treg/Th17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Foxp3mRNA表达、Foxp3/RoRγt比值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参鹿颗粒可以改善相对低危MDS患者TGF-β1、IL-6、IL-2/IL-6比率、Treg细胞、Treg/Th17比率。提示复方参鹿颗粒改善相对低危MDS患者的造血功能可能通过调整TGF-β1、IL-2/IL-6来调控Treg/Th17比率,进一步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陆颖佳陈珮邱仲川赵琳胡晓莹朱小勤瞿玮颖封舟黄中迪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GF-Β1TREG细胞
加味归脾合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合剂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符合气不摄血型的ITP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归脾合剂35ml,一日二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强的松20mg,一日三次,口服,依据患者整体情况逐渐...
陈珮胡晓莹黄中迪朱小勤瞿玮颖邱仲川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2020年
目的评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预后效果,从而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总计6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加行中医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含量水平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对症的同时进行中药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整体治疗效果佳.
封舟胡晓莹邱仲川瞿玮颖朱小勤陆颖佳赵琳黄中迪陈珮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治疗复发率
五脏辨证论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8
2014年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常见病,多见血小板减少、紫癜反复发作及长期药物治疗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五脏"辨证施治本病,在疾病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脏腑,提出注重脾肾,不忘调肝,兼顾心肺的治疗对策。
黄中迪邱仲川赵琳胡晓莹朱小勤陈珮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五脏辨证虚劳中医药治疗
慢性再障贫血患者免疫功能改变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再障贫血(CAA)患者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探讨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关系及机体免疫功能和C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标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萤光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等...
王运律胡琦朱宇清扬协珍代喜平邱仲川应平平陈佩
文献传递
温肾益髓法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及对Th1/Th2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温肾益髓法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40例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Th1/Th2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D4+IFN-γ+细胞/CD4+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FN-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FN-γ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肾益髓中药可提高肾阳虚型AA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Th1细胞的数量,调节Th1/Th2平衡,减少造血负调控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有关。
瞿玮颖邱仲川赵琳黄中迪胡晓莹朱小勤陆颖佳陈珮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细胞因子
吴翰香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验
香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吴老认为急性白血病初期联合化疗诱导缓解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缓解后的长期反复的定期强化化疗,在杀害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正常细胞,破坏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化学药品具有双重性,既能抗肿...
邱仲川
关键词: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0例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对照。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缓解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慢性期总缓解率94.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加速期总缓解率75.0%,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5年、9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5月,对照组为63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
赵琳邱仲川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吴翰香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验
吴翰香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吴老认为急性白血病初期联合化疗诱导缓解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缓解后的长期反复的定期强化化疗,在杀害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正常细胞,破坏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化学药品具有双重性,既能...
邱仲川
关键词: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
文献传递
清肝化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与JAK2 V617F突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清肝化瘀汤干预的疗效。方法:观察31例ET患者,其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8例,阴性13例,两组均辨证应用清肝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差别及与JAK2 V617F突变的相关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前JAK2 617F突变阳性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积分高于突变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3.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AK2 617F突变阳性组的中医证候、全血黏度改善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有更典型的瘀证表现,清肝化瘀汤可改善患者高凝高黏状态。
赵琳邱仲川朱小勤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清肝化瘀汤JAK2V617F突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