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莉君

作品数:2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江夏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9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主题

  • 11篇翻译
  • 10篇莎士比亚
  • 8篇白话
  • 7篇悲剧
  • 6篇改写
  • 5篇白话诗
  • 4篇莎士比亚悲剧
  • 4篇卞之琳
  • 3篇以诗译诗
  • 3篇译诗
  • 3篇知识
  • 3篇知识型
  • 3篇诗歌翻译
  • 3篇晚清
  • 3篇晚清民初
  • 3篇文学
  • 3篇民初
  • 3篇交往
  • 3篇交往行为
  • 2篇新诗

机构

  • 2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0篇福建江夏学院

作者

  • 23篇邢莉君
  • 21篇彭建华

传媒

  • 3篇郭沫若学刊
  • 2篇甘肃联合大学...
  • 2篇外语教育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消费导刊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1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及朱生豪的翻译
2011年
朱生豪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之"译者自序"中说明了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是一种未能达到的白话翻译理想。莎士比亚《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是三个重要的悲剧,在根本上,朱生豪的白话迻译是一个目标性的改写行为,其译文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尤其是在正式严谨的白话文体上,对于在发展中的白话文来说,朱生豪的迻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是最富有激荡情感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译文。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莎士比亚翻译改写
论郭沫若的译诗
2010年
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气韵和情绪,并留下了数量不菲的诗歌译作。郭沫若的译诗,有白话译诗,也有文言译诗,尝试了较多汉语诗体,尤其是传统诗体:骚体、乐府、歌行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其中包含一些至今犹可诵读的翻译佳作。郭沫若的外国诗翻译主要集中在1920-1930年代,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
彭建华邢莉君Jian-huaLi-jun
关键词:以诗译诗五言诗四言诗七言诗歌行体骚体
论郭沫若的歌德作品翻译
郭沫若翻译了较多歌德的作品,郭沫若对歌德的批评有多次的改变变化,考察四种郭沫若与歌德的形象比较或者身份认同是有益的。郭沫若翻译了歌德的二十四首诗歌及诗片段,这些译诗成功的极少,但是,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至今犹有...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形象学改写
文献传递
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2011年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卞之琳式"。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
郭沫若与德语文学翻译
2012年
郭沫若译介的德国文学是极其重要的,共翻译了12位德语作家的54个作品。郭沫若的德语译作主要是从德语译出的,《三叶集》已经有了德国文学翻译的片段。郭沫若的《浮士德》翻译标示了一种特殊的、成熟的"郭沫若式"翻译风格,即译文一般追求白话与文言的融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追求译文的流畅,韵律自由;译文主要是艺术的创造,有明显的汉化改写;译文普遍感染了译者鲜明而强烈的主观情绪。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德语文学改写
论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诗译
2011年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中的死亡研究
本文主要考察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等四部悲剧中的死亡形态、意象、主题及其哲学意义。通过文本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死亡决定着生命的存在意义、社会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死亡在根...
邢莉君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文学死亡主题社会价值体系死亡哲学文化批评
文献传递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双行诗体和卞之琳的诗译
2011年
15—18世纪,双行诗体是英诗中具有极高价值的诗体,它的运用往往凭借博学与机巧。双行诗体具有很高的文体地位、丰富的形态。除素体诗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格律韵诗主要是双行诗体。虽然卞之琳宣称采取刻意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的诗译策略,然而,根本上却是汉化的改写,有意追求遣词造句上的庸俗化(近似"打油诗"),在理解和效果上,与原诗差异较大。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改写
晚清外国诗翻译被引量:1
2011年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晚清民初诗歌翻译知识型交往行为
论民初外国诗翻译上的分裂被引量:2
2011年
民初以来,诗歌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不同的语言形态和两种不同的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实践活动。新文化一派则视诗歌翻译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鼓吹白话及新诗体的翻译,并放逐了文言及其传统格律诗体。坚持文言翻译的尝试延绵于整个20世纪,这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
彭建华邢莉君
关键词:晚清民初诗歌翻译知识型交往行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