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涛
- 作品数:269 被引量:1,01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西北新生代犀牛古生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英文)
- 2018年
-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 Dana BIASATTI王杨王杨
- 关键词:临夏盆地晚新生代犀牛同位素古生态
-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有关地层问题被引量:26
- 2004年
- 记述了临夏盆地牙沟地点除巨犀以外的 8类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Mega lopterodonsp .、Schizotheriumordosium、Hyracodontidaegen.etsp .indet.、Ardyniaaltidentatasp .nov.、Ardyniasp .、Aprotodonlanzhouensis和Paraentelodoncf.P .macrognathus。新种Ardyniaalti dentata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大 ,齿冠高 ;M2冠高大于冠长 ,“小刺”异常发育 ,后脊退缩 ;下臼齿下三角座变短 ,外中沟位于齿长的前 1 /3处。牙沟、椒子沟和毛沟底部地层中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均产自同一层位 ,其时代为晚渐新世 ,而不是早中新世。含化石的地层属椒子沟组。
- 邱占祥王伴月邓涛
-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临夏盆地巨犀晚渐新世地层
- 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犀科化石被引量:11
- 2009年
- 描述了产自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犀科化石禄丰无鼻角犀新种(Acerorhinus lufengensis sp. nov.)和林氏山西犀相似种(Shansirhinus cf.S.ringstroemi)。A.lufengensis的个体较大;原尖不收缩或微弱收缩,次尖几乎不收缩,反前刺缺失或非常微弱;前臼齿前尖肋强壮;臼齿前刺短小,无内齿带,除M3外无小刺;下前臼齿的下内脊呈横向;下门齿呈特别粗壮的獠牙状。从A.lufengensis的一系列进步性状判断,它的时代至少不会早于M3外脊和后脊分界明显的A.palaeosinensis,应相当于晚中新世的NMU10或MN12,年龄约7 Ma。S.cf.S.ringstroemi具有丰富的釉质褶皱、微弱的前尖肋、非常强大的前刺、强烈收缩的原尖、发达的齿桥和中窝、角状的U形内谷、连续的内齿带、膨大成方形的次尖等。在这个种内,体型有增大的趋势,釉质褶皱向增强的方向发展,中窝数量增多,而禄丰标本在尺寸上略小于甘肃临夏的上新世最早期材料,釉质褶皱也相对更弱,中窝仅有一个。因此,禄丰S.cf.S.ringstroemi的时代应该略早,出现于晚中新世的7 Ma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 邓涛祁国琴
- 关键词:中新世犀科
- 中国陆相中新统谢家阶被引量:7
- 2006年
- 谢家期一名最初在1984年提出,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依据谢家期建立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谢家阶的层型剖面在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km处的车头沟,谢家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海相Aquitani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C6Cn.2n的底界,年龄为23.0Ma。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在谢家剖面谢家阶的底界位于马哈拉沟组上部的棕红色块状泥岩连续沉积中,距上覆的谢家组底48m。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分析表明谢家阶包含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谢家剖面上发现的谢家动物群相当于NMU2,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索索泉动物群和甘肃兰州盆地的张家坪动物群分别相当于NMU1和NMU3。
- 邓涛王伟铭岳乐平
- 关键词:中新统层型剖面生物标志
- 湖南猛洞河河谷特殊生境被子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及适应性初探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探究湘西北猛洞河河谷特殊生境被子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线路踏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猛洞河被子植物的生活型、叶性质、性系统、果实类型及种子传播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生活型以草本为主,说明河谷生境较适宜草本植物的发展与生存。(2)叶器官形态以纸质叶、叶两面都无毛被及中叶型为主,形成了一系列对河谷生境适应的特征。(3)在性系统组成上,科以2种及2种以上的性系统为主,属和种以两性花性系统为主,说明河谷生境中的植物繁殖方式多样。(4)果实类型丰富,其中蒴果、浆果及瘦果出现频率较高,以干果类为主,表明河谷生境异质性较高且适宜干果类植物生存。(5)种子传播方式以机械传播为主,说明河谷的较大坡度易于种子滚动较长距离传播。
- 谭璐邓涛张代贵刘冰陈功锡
- 关键词:河谷生态适应
- 中国的真马化石及其生活环境
- 1. IntroductionThe materials studied in this book come mainly from the Early Pleistocene Bajiazui fauna in Qin...
- 邓涛
- 关键词:动物群关节面欧亚大陆碳同位素组成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植物群与古环境被引量:3
- 2020年
- 报道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石马沟组顶部中中新世末期(~12.5Ma)的7种小哺乳动物和16类孢粉化石.新建化石小哺乳1种:库木库里欧洲花鼠Spermophilinus kumkolensis sp. nov.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物群与欧洲和中国北方地区同时期动物群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这一时期,欧亚之间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动物地理上存在非常密切的交流.孢粉中乔木类型占主导,草本和灌丛类型次之,乔木型中又以栎和水青冈类等阔叶乔木为主.依据孢粉重建的植物群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和干热草原交汇的景观.通过与云南地区的现代植被对比,在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植被在当时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分布.整体上,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动、物植物群的生态类型与现代存在明显差别,当时的环境无疑远比现代适宜得多.
- 李强李强倪喜军周新郢倪喜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库木库里盆地小哺乳动物孢粉
- 根据普氏野马的存在讨论若干晚更新世动物群的时代被引量:5
- 1999年
- 普氏野马是一种严格适应干燥、寒冷气候,生活于冬季风盛行区的荒漠动物。在地史中,冬季风盛行期普氏野马广泛存在于中国中、东部,而夏季风盛行期它则向西迁徙,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气候标准化石”。根据普氏野马在晚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分布,并与130kaB.P.以来的东亚季风时空变迁模式对比,结合绝对年龄测定、动物群整体面貌等特征,判断和校正了山顶洞、萨拉乌苏、丁村、小南海、涝池河、板井子、许家窑、峙峪等动物群的确切年代,使其与反映各时代环境变化的一系列气候事件背景相吻合,因此结果更为可靠。
- 邓涛
- 关键词:晚更新世地质年代哺乳动物群普氏野马
- 重返吉隆
- 2008年
- 邓涛
- 关键词:散文作品赏析
- 一种资源冷杉控粉式干式授粉器
- 本发明公开一种资源冷杉控粉式干式授粉器,包括手柄,手柄顶部一侧固接有方管的一端,方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授粉壳,授粉壳和方管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风机,授粉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花粉盒、出粉盖和授粉舱,花粉盒和出粉盖连通,授粉舱的...
- 胡兴华李莎邓涛叶家桐朱晓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