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应平

作品数:212 被引量:818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4篇角膜
  • 31篇激光
  • 28篇术后
  • 26篇近视
  • 25篇手术
  • 24篇分子
  • 22篇准分子
  • 22篇准分子激光
  • 20篇磨镶术
  • 17篇屈光
  • 16篇原位
  • 16篇膜炎
  • 15篇疗效
  • 15篇干眼
  • 14篇角膜磨镶术
  • 14篇角膜炎
  • 14篇角膜移植
  • 13篇圆锥角膜
  • 13篇细胞
  • 10篇基因

机构

  • 17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5篇四川大学
  • 1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华西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自贡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成都市第七人...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210篇邓应平
  • 32篇唐静
  • 25篇王琳
  • 23篇邱乐梅
  • 15篇蔡如超
  • 14篇陈晓明
  • 13篇孙晓萍
  • 13篇孙成淑
  • 12篇王顺清
  • 12篇张小兰
  • 11篇何为民
  • 11篇熊洁
  • 10篇王芳
  • 10篇王语诗
  • 9篇曾昌洪
  • 8篇孙毅
  • 8篇刘旭阳
  • 7篇张军军
  • 7篇马可
  • 7篇罗清礼

传媒

  • 28篇国际眼科杂志
  • 20篇眼科新进展
  • 16篇华西医学
  • 11篇眼科研究
  • 11篇中华实验眼科...
  • 9篇中国实用眼科...
  • 9篇中华眼视光学...
  • 8篇中华眼科杂志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医师协会...
  • 5篇山东大学耳鼻...
  • 4篇眼科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2014第十...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第十七届亚非...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18篇2012
  • 17篇2011
  • 11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19篇2006
  • 3篇2005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MGD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局部和(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膳食补充Ω-3脂肪酸等。近些年来逐渐用于临床的热脉动系统LipiFlow可直接对上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由于设计独特,在治疗时可有效避免对角膜及眼球的加热和挤压,大大提高了物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LipiFlow治疗MGD的效果并不低于持续3个月、2次/d的传统热敷按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LipiFlow在国内的应用还未全面展开,只在部分医院有试验性的应用,该文就LipiFlow治疗MG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蓉邓应平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眼角膜病变1082眼的病理分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华西医院眼科角膜病变的手术指征以及角膜标本的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01/2009-12华西医院眼病理室收检的1082眼角膜病变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角膜标本1030例1082眼,21种病理类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角膜瘢痕340眼(31.42%),角膜炎157眼(14.51%),圆锥角膜134眼(12.38%),迷芽瘤133眼(12.29%),大泡性角膜病变61眼(5.64%),角膜瘢痕伴慢性炎症59眼(5.45%),角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伴或不伴炎细胞浸润43眼(3.97%),角膜变性28眼(2.59%),鳞状细胞癌23眼(2.13%),角膜营养不良21眼(1.94%),非典型增生18眼(1.66%),角膜穿孔15眼(1.39%),乳头状瘤11眼(1.02%),色素痣10眼(0.92%),假上皮瘤样增生7眼(0.65%),ICE综合征、原位癌、恶性黑色素瘤和上皮角化或角化不良各5眼(0.46%),钙化上皮瘤、淀粉样变性各1眼(0.09%)。2000/2009年较1990/1999年手术量大幅增加(912/170)。14岁以下儿童206例211眼,先天性迷芽瘤和角膜白斑是儿童进行角膜手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4.55%和36.49%。结论:角膜斑痕、角膜炎、圆锥角膜和迷芽瘤是华西医院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
周卫亚何为民王琳邓应平
关键词:角膜疾病角膜移植术病理检查
视区切削直径大小对LASIK手术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视区切削直径大小对LASIK手术后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以便指导临床LASIK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采用WFA1000型主观像差仪得到近视眼患者37例72眼。LASIK术前和术后1mo单光区手术组55眼(视区直径6.5mm),多光区手术组17眼(视区直径4.5~5.0mm)的波前像差变化数据;然后用Matlab软件分析其结果,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视区切削直径大小与像差密切相关,直径越大,术后产生的像差越小。结论:多光区光滑技术由于较单区技术带来更多的像差,所以在手术时,建议首选单区方式。
王大庆邓应平罗清礼
关键词:波前像差LASIK
高度近视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功能变化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30例(30眼),年龄为22—30岁,平均(25.2±1.3)岁。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单眼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单眼调节灵敏度,收集数据并将不同观察时间点的各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单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相比.单眼调节幅度增加(F=57.909,P〈0.05)。单眼调节灵敏度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相比.单眼调节灵敏度增加(B18.663.P〈0.05)。正负相对调节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C—ICL的植入不会对调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以及单眼调节灵敏度有所增加,对正负相对调节无明显影响。
马可王琳邱乐梅张小兰王顺清孙成淑邓应平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退行性
蕈类提取新型抗病毒蛋白RC28的研究
闫乃红刘旭阳龚萌曹桂群邓应平Frank Piraino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被引量:5
2007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步趋向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
孙晓萍邓应平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扩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20年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传统的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跨筛板压力学说、基因研究、免疫机制、线粒体动力学等研究结果和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眼科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唐静邓应平王琼陈晓明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
高阶像差在屈光性弱视中的评价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高阶像差在屈光性弱视眼与矫正视力正常眼中的分布特征,探讨高阶像差在弱视眼中的作用机制,评价高阶像差在弱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德国Wave Light公司的Allegro Wave Analyzer像差分析仪对74眼进行像差检查,将检查结果中的Zernike多项式的像差均方根值(RMS)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矫正视力分成视力正常组和弱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间相比,RMS4、RMS5、RMS6和RM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明显高于视力正常组。两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以RMS3为主,依次呈递减趋势。彗差和y轴彗差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阶像差增高和弱视形成有关。彗差、尤其是y轴彗差对矫正视力有重要的影响,提示弱视诊断应包括高阶像差的内容。
于风娟宋海燕刘陇黔邓应平王琳
关键词:高阶像差弱视儿童正视化
高度近视患者LASIK矫正术后行白内障手术并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1例被引量:6
201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13年前(2002年11月)因双眼高度近视在外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Iaser in situ keratomiI eusis,LASIK)。LASIK术前屈光度为右眼球镜-7.75D、散光-1.00D、轴向5°,矫正视力1.0,左眼球镜-8.00D、散光-0.75D、轴向180°,矫正视力1.0,角膜曲率右眼K1 43.34×101°,K2 42.01×6°,左眼K1 42.92×96°,K2 41.56×179°。
彭璟邓应平李爽乐曾洪波
关键词:LASIK近视患者多焦点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矫正术后植入
传统LASI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探讨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行LASIK手术的患者38例(76眼)和行SBK手术的患者41例(73眼),采用德国WaveLight公司角膜地形图仪(Allegretto Topolyzer)搜集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数据,转换得到像差数据,以Zemike多项式形式表示高阶像差.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所有眼裸眼视力>0.8.LASIK手术前后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13)、慧差(|Z|13)、三叶草像差(|Z|33)、球差(Z04)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10.201、2.990、-8.525、-2.140、-16.736,P<0.01); SBK组相应的像差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t=12.840、2.899、-12.518、-2.944、-23.854,P<0.01).LASIK组和SBK组Z13,Z-13,|Z|13,|Z|33手术前后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SBK手术均会增加角膜高阶像差,但两种手术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孙毅唐静鲜依鲆王琳邱乐梅邓应平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像差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