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肝细胞癌8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8p杂合性缺失(LOH)的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p上5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HCC组织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进行LOH分析。结果有56.5%(35/62)的HCC患者在1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发生LOH。LOH频率最高的3个位点依次为D8S298(51.1%,24/47)、DSS1771(48.8%,21/43)和 D8S264(43.5%,20/46)。D8S298位点肝内转移者的LOH频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尸<0.05);在 DSS1771位点,肿瘤直径>3 cm的LOH频率明显高于≤3 cm组(P<0.05)。结论HCC在染色体 8p特定位点上LOH明显,在这些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8p上部分位点的LOH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 逄锦忠钦伦秀任宁叶青海荚卫东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激光显微切割染色体
- 胆管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2001年
- 胆管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且目前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
- 逄锦忠
- 关键词:胆管癌抑癌基因自杀基因免疫基因
-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胆囊癌细胞的体外作用
- 目前,基因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各项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肿瘤的基因治疗主要分为四类:突变补偿、分子化疗、免疫增强和耐药转变.该研究应用HSV-tk/GCV自杀...
- 逄锦忠
- 关键词:胆囊癌HSV-TK基因脂质体
- 文献传递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对胆囊癌细胞的体外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体外胆囊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将含有tk自杀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tkSN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胆囊癌细胞,并测定不同浓度的GCV对转基因细胞GBC-SD/tk的生长抑制率;将GBC-SD/tk与未转基因细胞GBC-SD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噻唑蓝(MTT)法测定GCV对不同混合比例细胞的杀伤率,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CV对体外GBC-SD/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的特点。当GCV浓度为1、10、50、100、500mg/L时,杀伤率依次为6.8%、25.2%、54.5%、66.3%、89.3%;在混合细胞中,当GBC-SD/tk细胞所占比例分别是0、10%、20%、50%、70%、100%时,GCV对混合细胞的杀伤率依次为0、19.7%、40.3%、77.7%、88.0%、93.5%,提示存在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望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 逄锦忠童赛雄锁涛沈振斌金海英
- 关键词:胆囊癌GBC-SD自杀基因系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癌细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 肝脏原发性类癌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类癌(PHC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04年2月收治的1例巨大 PHCT 病例,并检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国内文献报告的19例 PHCT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HCT 的症状以腹胀、腹疼等上腹不适(8例)和腹部肿块(7例)为主,少数表现为类癌综合征(3例)。病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嗜铬颗粒蛋白 A 和突触素的阳性率较高。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完全切除病灶;4例接受介入栓塞化疗。结论 PHCT 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足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介入栓塞化疗足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李涛钦伦秀潘奇逄锦忠王鲁孙惠川叶青海樊嘉汤钊猷
- 关键词:类癌瘤肝肿瘤
- DNA载体介导的RNAi抑制肝癌细胞的骨桥蛋白表达及侵袭性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侵袭性影响。方法构建两个针对人OPN mRNA干扰质粒pENTR^(TM)/U6-INF(pINF-1、2)及对照质粒pENTR^(TM)/ U6-CTR(pCTR),并将其转染HCCLM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OPN的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测定OPN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HCCLM3的增殖力;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与仅加转染试剂的空白对照组(2.01±0.13)相比。转染24h后,plNF-1组OPN mRNA用RT-PCR无法检测到,pINF-2组mRNA(1.00±0.12)下降50%,而pCTR组mRNA(2.02±0.1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h后plNF-1组OPN蛋白表达(0.11±0.02)与空白对照组(1.02±0.11)相比下降90%;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的增殖力下降2%。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8.4±1.5)相比,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10.2±0.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F-1可以特异性抑制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OPN的表达,并显著降低其侵袭力,但对细胞增殖力影响不大,此技术有望成为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新途径。
- 孙冰生叶青海刘道永任宁逄锦忠雷科锋张巨波林国领武金才李国才钦伦秀
- 关键词:骨桥蛋白RNA干扰
- 原发性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2年
-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系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预后差。因此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转归,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治水平。近几年,人们从胆囊癌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异常、胆囊癌的分子转移机制以及血管生成与胆囊癌、细胞增生异常与胆囊癌、胆囊癌的激素依赖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这些进展作一综述。
- 逄锦忠童赛雄等
-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癌基因抑癌基因
- 染色体8p上FGL1基因可能与肝癌转移相关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的有关肝癌转移相关分子遗传学异常, 以发现与肝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并应用RT- PCR方法对差异表达较明显的基因进行了验证。姑果:不伴转移与伴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之间,有989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10个位于染色体8p上。选取定位于8p21.3-p22的类纤维蛋白原1基因(FGL1)(fibrinogen-like 1,同义于 HFREP1,LFIRE1),用RT-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明FGL1在伴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组织中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别。染色体8p上可能存在抑制肝癌转移的基因。FGL1基因可能是一候选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 雷科锋王彦芳朱晓群贾户亮逄锦忠任宁叶青海王鲁孙惠川钦伦秀
- 关键词: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染色体8P
-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位于染色体8p上3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肝细胞癌血浆、组织标本的DNA进行了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结果在联合检测的3个微卫星位点上,39例发生了LOH的组织标本其对应的血浆标本中有33例在相应位点检测到了相同的改变,一致性为84.6%;在19例MSI阳性的组织标本中,其对应的血浆中有14例检测到了相同的MSI,一致性为73.7%;62例HCC血浆DNA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阳性率(58.1%,36/62)明显高于MSI(29.0%,18/62)(P<0.01);HCC组织、血浆DNA在D8S277位点的MSI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位点(P均<0.05)。结论HCC血浆循环DNA与肿瘤组织微卫星变异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血浆循环DNA可以用来反映肿瘤组织的微卫星变异;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SI的作用次之;D8S277是HCC中对MSI敏感的一个检测位点。
- 逄锦忠钦伦秀任宁叶青海荚卫东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血浆循环DNA
- 染色体微卫星变异在肝细胞癌分子分期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九十年代以来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是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HCC术后的长期生存尚不能令人满意。术后预后的准确评估,可以使一部分病...
- 逄锦忠
-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分期预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