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爱国

作品数:163 被引量:87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专利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0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风沙
  • 27篇土壤
  • 27篇风洞
  • 22篇风沙流
  • 20篇采集仪
  • 18篇风速
  • 17篇风蚀
  • 16篇数据采集
  • 16篇风向
  • 14篇野外
  • 14篇感器
  • 14篇传感
  • 14篇传感器
  • 13篇风洞实验
  • 12篇沙粒
  • 12篇水分
  • 11篇多路
  • 10篇单片
  • 10篇单片机
  • 10篇沙尘

机构

  • 16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内蒙古林业科...
  • 8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环境保护部南...
  • 3篇敦煌研究院
  • 3篇学研究院
  • 3篇内蒙古低覆盖...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防治荒漠...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宜春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63篇赵爱国
  • 50篇董治宝
  • 44篇李宏
  • 41篇赵晶
  • 29篇张正偲
  • 21篇冯起
  • 21篇王涛
  • 14篇屈建军
  • 11篇刘蔚
  • 10篇张耀南
  • 10篇钱广强
  • 9篇何兴东
  • 9篇段争虎
  • 9篇杨文斌
  • 8篇王晶莹
  • 8篇肖建华
  • 8篇卢琦
  • 8篇陈生云
  • 8篇王晓香
  • 8篇张小由

传媒

  • 20篇中国沙漠
  • 8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科技开发动态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9篇2004
  • 12篇2003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一行带式乔木固沙林内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实验被引量:13
2009年
文中研究在风速为10m/s和15m/s的风洞实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两种单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空间的风速变化情况,达到对两种不同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种配置模式都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的水平流场结构。两种模式对垂直空间风速影响相近,根据对不同高度风速的不同影响划分为地表加强层(0.8 cm以下)、微变化层(1.2 cm)、显著变化层(1.6 cm和3 cm)和稳定变化层(6 cm-35 cm)这四个变化层。从距地表1.6 cm高度开始,垂直空间风速变化沿来风方向的风速总体上是逐步减小的趋势,且在林带处会出现一个峰值。总的来讲两种模式降低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风速的效果都相同,但沿林带方向降低水平空间风速的效果有所不同,两种模式降低垂直风速的效果从地表向上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董慧龙杨文斌王林和卢琦王晶莹梁海荣赵爱国
关键词:风洞实验防风效果
风沙流冲击角度对其侵蚀床面能力的影响
2008年
以黄土作为风蚀床面材料,通过风洞实验来揭示冲击角度对风沙流侵蚀能力的影响。在净风条件下,无论风速多大,不会产生风蚀;蠕移砂粒对床面的摩擦侵蚀量也很少,在0.27~1.33 g/(min.m2);跃移砂粒对床面的冲击侵蚀率较大,侵蚀量随风速呈指数增加。冲击角度对风蚀率的影响很大,在风速为10 m/s时,倾角30°样品的风蚀率是0°时的2.66倍,在风速为15 m/s时,倾角30°样品的风蚀率是0°时的6.6倍,风速越大,相差倍数越大。在风速大于12 m/s时,风蚀率随样品放置角度(床面的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0°~20°时,风蚀率随角度增加的速率很快。在低风速条件下(〈12 m/s),存在一个最大侵蚀角度,这个角度在30°左右。
姚正毅韩致文赵爱国陈珩杨佐涛
关键词:风沙流
翻斗式集沙仪
一种翻斗式集沙仪,是由集沙筒、档沙板、漏斗、翻斗、永久磁铁、支架、螺杆、干簧继电器、计算器、集沙箱组成,集沙筒为圆筒形,在筒顶部开一个排气孔,筒壁表面有数个气孔和数个纵向排列并相贯通的矩形进沙口,筒内进沙口处接有与筒轴线...
赵爱国屈建军
文献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植物固沙灌溉制度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三种灌溉方式土壤水分和植物灌溉后水分周期动态的连续测定 ,对该地区植物固沙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造林 ,滴灌、沟灌和畦灌地每年灌溉水量分别为 3 4 6 - 41 6 m3 /亩、894- 1 0 73 m3 /亩和 1 5 5 8-1 870 m3 /亩 ,每次灌溉后的间隔期 ,7— 8月份 5— 7天 ,其它月份 7— 1 0天灌溉一次较为合理 ,这样年植物整个生育期灌溉 2 5— 3 0水时 。
段争虎何兴东赵爱国张小由
关键词:灌溉水量灌溉制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特征
低覆盖度羽翼袋沙障防风积沙效应的风洞试验被引量:10
2019年
羽翼袋沙障是按照底袋固定流沙和袋上的羽翼片在风中波动削弱风速而设计出来的组合沙障,已获得专利授权。本试验针对羽翼袋沙障,在4种风速条件下,模拟了风速流场和阻沙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与袋状沙障(对照)相比,羽翼袋沙障防风效果平均增加了48%,且风速越大降低风速效果越明显,说明羽翼片的波动能够显著消弱风速。(2)与对照相比,羽翼袋沙障的输沙量分别降低81.44%(翼高10 cm)、88.92%(翼高20 cm)。(3)同样是直径10 cm的袋,翼高20 cm的羽翼袋沙障风蚀量比翼高10 cm的降低风速13.6%,减少风蚀量19%。羽翼袋沙障具备固沙与削弱风速的作用,显著提高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为防沙治沙开拓了新途径。
高天笑王涛杨文斌杨文斌赵爱国吴丽丽高永
关键词:风洞试验流场结构防风效果输沙量
用于测定建筑物抗风沙流中沙粒跃移量收集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建筑物抗风沙流中沙粒跃移量收集器。其特征管体方管,管体前端为前进沙口,面向墙壁的外部;后端与积沙管连通,积沙管上部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与管体用螺丝固定,积沙管一侧设有排风口,排风口与积沙管与之间呈45...
王涛赵爱国李正农李宏赵晶李晖
文献传递
WITSEG集沙仪:风洞用多路集沙仪被引量:42
2003年
风沙流通量廓线(风沙流结构)是以不同轨迹运动的沙粒在垂直方向上的宏观反映。建立风沙流通量廓线函数需要测定不同高度的输沙率。为此,我们设计了适用于风洞实验的多路集沙仪(WITSEG集沙仪),并通过风洞实验对其进行了检验。WITSEG集沙仪高60cm,由60个进沙口和集沙盒组成,每个进沙口高1cm。该集沙仪可以测量风沙流中60个不同高度的输沙率。在设计WITSEG集沙仪时,着重实用性和集沙效率。为了使用方便,带有进沙口的入口段、集沙盒和保护盖板设计为活动式。为了提高集沙效率,入口段设计成楔形,使得进沙口宽0 5cm,而集沙盒宽度为1 5cm。每个集沙盒留有两个过滤网排气孔,以减小集沙盒内的静压、提高采集效率。风洞实验检验表明,用WITSEG集沙仪测得的风沙流结构和总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与已广泛接受的结论非常一致。WITSEG集沙仪能观测输沙率随高度的详细变化,是研究风沙流结构的较好工具。
董治宝孙宏义赵爱国
关键词:风洞实验集沙仪
一种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收集空气孢粉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收集空气孢粉的装置,其特征是不锈钢筒与漏斗上口内嵌一个不锈钢环,不锈钢环与漏斗上口扣紧,不锈钢筒与不锈钢环螺旋连接;在不锈钢筒筒壁侧面切割一开口,并在开口后焊接不锈钢筛网,在开口对面,不锈钢...
苗运法闫宏杰向明星赵爱国
文献传递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防护效益系统仿真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在风洞实验、野外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对沙坡头铁路风沙防护体系防护效益、结构配置、防护宽度进行了研究.风洞实验测定了流沙输沙率、栅栏阻沙率、草方格阻沙率、植被阻沙率.与风洞实验模型相似的野外观测,确定了风洞实验数据与野外观测数据转换系数.以风洞实验、野外观测数据为基础,对防护体系三种不同配置结构的防护宽度,进行了系统仿真研究.阻沙栅栏+草方格+植被的防护体系结构防护宽度90—95m,阻沙栅栏+草方格的防护体系结构防护宽度100—105m,2道阻沙栅栏+草方格+植被的防护体系结构防护宽度50—55m,可以达到流沙输沙与防护系统阻沙量理论平衡.研究所得结论对风沙区交通线路防护体系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对风沙工程研究有普遍适用意义.
胡孟春屈建军赵爱国李宏孙宏义
关键词:风洞实验系统仿真
野外风流场指示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它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指示带轻盈,在微风吹动下,随风飘动,易于观测风向。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造价低,经济...
赵爱国王涛薛娴张正偲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