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贡志刚

作品数:69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手术
  • 16篇细胞
  • 15篇外科
  • 13篇神经导航
  • 12篇成像
  • 10篇神经外科
  • 10篇干细胞
  • 9篇锁孔
  • 9篇分化
  • 8篇张量成像
  • 8篇神经元
  • 8篇体外
  • 8篇颅内
  • 8篇出血
  • 7篇诱发电位
  • 7篇脑出血
  • 6篇多巴
  • 6篇多巴胺
  • 6篇多巴胺能
  • 5篇入路

机构

  • 45篇苏州大学附属...
  • 12篇苏州市中医医...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苏州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弗赖堡大学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作者

  • 68篇贡志刚
  • 35篇兰青
  • 23篇张荣俊
  • 21篇黄强
  • 13篇蒋文斌
  • 7篇闫西刚
  • 7篇付志辉
  • 7篇沈钧康
  • 6篇钱志远
  • 6篇王晓东
  • 6篇陆朝晖
  • 5篇徐菡
  • 5篇吕丙波
  • 5篇郭静
  • 4篇张全斌
  • 4篇葛玉元
  • 4篇陈坚
  • 4篇刘士海
  • 4篇孙敬
  • 4篇刘涛

传媒

  • 12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江苏医药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3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涎腺及涎腺肿瘤雌激素受体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定量研究涎腺雌激素受体(ER)的报道。国外也只有笼统地描述性定量研究涎腺胞浆ER的...
贡志刚黄爱玉黄爱玉张孟殷刘志民
关键词:涎腺肿瘤雌激素受体
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研究针灸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层研究针灸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病情稳定1周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三维重建其脑内皮质脊髓束(CST)图像,按照CST受损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级,然后给予针刺祛痰化湿相关穴位治疗3周。比较所有患者及CST不同分级患者针灸治疗前后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评分以及NIHSS评分,评估针灸治疗疗效。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CST 1级24例,2级28例,3级7例。CST 1级和2级的患者针灸治疗后Brunnstrom上肢评分、手评分、下肢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而CST 3级患者则只有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CST 1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ST 3级患者[91.7%(22/24)vs 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 1级的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上肢评分、手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是Brunnstrom下肢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祛痰化湿相关穴位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与患者脑内CST受损程度密切相关,CST未完全断裂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对于CST无断裂的出血性中风患者,针刺有祛痰化湿功能的穴位可有效提高偏瘫侧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对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影响不明显。
贡志刚付志辉苏昭凤张荣俊蒋文斌
关键词:中风弥散张量成像风痰瘀阻
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尝试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ventral meseneephalic precursor,VMP)并进行诱导分化。方法 取材E11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细胞在bFGF培养液中原代培养7天,撤去bFGF,加AA-2P诱导分化7~10天,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前体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14天及17天,细胞数量分别扩增至培养前的49.76倍和58.43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群体中除了VMP外,还可见大量的神经元(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结论 近交系大鼠VMP能够在体外扩增并分化,可得到较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王晓东贡志刚兰青黄强闫西刚
关键词:近交系细胞培养
获得性梅毒性颅骨炎合并梅毒性脑膜炎被引量:1
2011年
报告国内首例获得性梅毒性颅骨炎合并梅毒性脑膜炎。患者女,55岁,2个月前无诱因于头顶部和枕部出现持续性胀痛。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提示:颅骨多发性病变,邻近脑膜线状强化。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 ∶ 32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0 × 10^6/L,蛋白0.82 g/L,RPR 1 ∶ 4阳性,TPPA阳性;额骨骨膜梅毒螺旋体DNA阳性。组织病理示:颅骨灶性溶骨性破坏,骨纹理模糊,碎骨组织周围和硬膜样组织充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大量浆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治疗:按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治疗,头痛于治疗3 d后缓解,15 d后基本消失,30 d后完全消失,之后未再出现类似的头痛。随访5年,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满意。最终诊断:梅毒性颅骨炎合并梅毒性脑膜炎。
陈玲玲孙晓东施辛陈小建谢立夏刘晖贡志刚
关键词:梅毒骨炎脑膜炎细菌性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相关基因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所涉及的相关基因,并探讨这些基因在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MSCs至第4代,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7d,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和纯化RNA,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及技术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总共找到97条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2条,下调基因35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24条,其中上调18条,下调6条。结论 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BMSCs奠定基础。
闫西刚贡志刚张荣俊兰青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基因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的相关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合适实验条件,并探讨其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而后通过贴壁培养法培养及纯化,观察其生长特性;对纯化后的BMSC使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传4代后,纯度最高,可达(95.23±3.06)%;其诱导分化7 d后,(75.43±7.63)%的细胞表现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样细胞,(33.01±6.73)%的细胞则为GFAP阳性的胶质细胞。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经bFGF和EGF诱导后可大量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闫西刚贡志刚兰青王晓东黄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一种具有放电防身功能的医用摄像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放电防身功能的医用摄像仪,包括摄像仪本体,所述摄像仪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矩形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两端端面一体成型有条形滑块,所述条形滑块与矩形滑槽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设置...
张荣俊贡志刚汤丽娅蒋文斌
文献传递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深部病变导航手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辅助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脑室和胼胝体11例,丘脑4例,基底核区2例,岛叶2例,额叶深部3例,顶叶深部1例。在应用导航指导病灶切除的同时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病变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SEP正常19例,其中发生可逆性变化1例,术中无变化18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减退2例,术后肌力下降率10.5%。术中SEP发生不可逆性变化4例,其中波幅降低2例,波幅消失2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均减退,术后肌力下降率100%。术中SEP正常者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术中SEP发生不可逆变化者(P=0.002)。结论 SEP监测联合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安全、精确切除脑深部病变。
葛玉元兰青贡志刚
关键词:神经导航
脑出血伴酒精戒断综合征1例报告
2012年
患者,男,7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查体:BP:190/10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瘀点,未见出血点,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显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约18m1),脑萎缩。拟诊为左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予止血、营养神经、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
张荣俊蒋文斌邢涛贡志刚
关键词:脑出血酒精戒断综合征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神经导航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神经导航在脑内病灶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行纤维束神经导航手术治疗病例,分为解剖导航组(11例)和纤维束神经导航组(10例),年龄48.8±12.2岁;病灶主要位于两侧大脑半球额、顶、枕叶,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肌力障碍。比较两组病例病灶切除率、术后相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灶切除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49)。结论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成像有助于对颅内病灶术前手术计划制订;神经纤维束导航有助于提高病灶全切率,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
孙敬刘涛徐菡郭静王冠忠贡志刚沈钧康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神经导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