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壮生

作品数:56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7篇毒性
  • 8篇细胞毒
  • 8篇细胞毒性
  • 7篇小鼠
  • 7篇脉络丛
  • 7篇急性毒性
  • 5篇体外
  • 4篇蛋白
  • 4篇秀丽隐杆线虫
  • 4篇氯化镉
  • 4篇化学品
  • 4篇风险评估
  • 3篇动物
  • 3篇毒性检测
  • 3篇亚硒酸
  • 3篇亚硒酸钠
  • 3篇致突变
  • 3篇食品
  • 3篇衰老

机构

  • 5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国家食品安全...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预防医...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市疾病...
  • 2篇国家粮食和物...
  • 1篇广西医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56篇谭壮生
  • 28篇李国君
  • 21篇敬海明
  • 19篇高珊
  • 18篇宁钧宇
  • 14篇李煜
  • 13篇马玲
  • 12篇齐丽娟
  • 11篇李子南
  • 10篇赵超英
  • 10篇郑珊
  • 8篇张懿
  • 8篇张楠
  • 7篇仝国辉
  • 7篇聂燕敏
  • 7篇杨庆
  • 6篇杜宏举
  • 6篇张鹏
  • 6篇李芳
  • 6篇董一文

传媒

  • 3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S/umu试验评价北方某市区大气细颗粒物的DNA损伤性效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评价国内北方某市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DNA损伤效应。方法采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并制成水溶性样品悬液,以采集时间分为"供暖期PM_(2.5)"和"非供暖期PM_(2.5)"2组,每组分别以62.5、125、250和500μg/ml 4个剂量,用SOS/umu试验评价并比较两组PM_(2.5)样品的DNA损伤效应。结果 62.5、125、250和500μg/ml供暖期PM_(2.5)组I_R值均大于1.5,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具有DNA损伤;非供暖期PM_(2.5)组样品仅500μg/ml高剂量组的I_R值高于1.5。结论该地区采集的PM_(2.5)样品具有致DNA损伤性,且供暖期组明显高于非供暖期组。
李子南何立伟谭壮生高珊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DNA损伤
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食品甲基对硫磷的暴露评估
2022年
目的预先评估北京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主要食品中甲基对硫磷(Methyl Parathion,MP)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北京市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在对MP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2019~2020年现场采样调查数据,结合2018年北京市主要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运用点评估的方法,评估MP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各类食品中MP总体平均含量为0.0018 mg/kg,总体超标率为0.86%。北京市居民通过主要食品摄入MP的平均暴露量为0.0247μg/kg·bw/d,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003 mg/kg·bw。蔬菜、水果和粮谷类食品是膳食MP的主要暴露来源,按照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MP的残留限量标准进行评估,摄入这些食品的MP理论暴露量均未超过ADI。水果、蔬菜和粮谷类的推算关注阈值(LOC)在0.6~0.8 mg/kg之间,豆类的推算LOC在8.0~9.0 mg/kg之间,均大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预评估结果提示,北京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主要食品MP暴露的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暂可不予以优先关注。
韩高超张国艳敬海明韩逸陶李楠宋雁张磊罗菲刘钊李子南张文静齐丽娟杜宏举聂燕敏谭壮生宁钧宇高珊娄云李国君
关键词:甲基对硫磷风险评估
三硝基甲苯对大鼠睾丸芳基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三硝基甲苯对大鼠睾丸芳基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叶康平,谭壮生,刘文毅,常元勋,江泉观三硝基甲苯(TNT)为氧化性应激毒物[1,2]。其毒作用广。研究表明[3],TNT染毒大鼠睾丸中睾酮含量下降。已知,芳基酯酶(Arylesterase,ARE)...
叶康平谭壮生刘文毅常元勋江泉观
关键词:梯恩梯睾丸
用彗星试验研究氯化消毒中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2009年
目的了解氯化消毒中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分子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分别对前后的中水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消毒后水样可引起小鼠脾淋巴细胞DNA分子断裂增加,而且在相同剂量水平上,消毒后水样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分子的损伤作用明显高于消毒前水样(1μl/ml组消毒前水样淋巴细胞头部DNA含量为7.77%±15.78%,消毒后水样淋巴细胞头部DNA含量为0.95%±2.78%)。结论氯化消毒过程可造成中水的遗传毒性显著增加,可以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这种遗传毒性进行检测。
穆效群马铃谭壮生
关键词:彗星试验DNA损伤
基于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食品调查数据的镉暴露评估
2022年
目的 预先评估北京冬奥会周边地区主要食品中镉(Cd)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周边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 在对镉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9—2020年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现场采样调查数据,结合2018年北京市主要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运用点评估的方法,对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采集的各类食品中镉总体平均含量为0.010 6 mg/kg,总体超标率为0.47%。北京市居民通过摄入主要食品的镉平均暴露量为5.92μg/(kg·BW·m),占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可耐受月摄入量(PTMI)25μg/kg·BW的23.66%,且粮谷和蔬菜类食品是本次调查膳食镉的主要暴露来源。按其现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镉的限量标准,除了这两类食品外,其余食品中的镉理论暴露量均未超过PTMI。蔬菜类和粮谷类的推算关注阈值(LOC)为0.172和0.199 mg/kg,略小于国标规定的最大限量值。结论 冬奥会及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镉暴露预期总体处于安全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韩高超敬海明韩逸陶李楠张磊宋雁罗菲侯岩张国艳李子南张文静齐丽娟杜宏举聂燕敏谭壮生宁钧宇高珊娄云李国君
关键词:冬奥会风险评估
纳豆胶囊毒性和对大鼠血脂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杨庆谭壮生张懿
关键词:纳豆毒性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硝基甲苯对大鼠睾丸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1993年
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氧化性应激毒物,其毒作用范围广。研究表明,TNT使得染毒大鼠睾丸和血清中睾酮含量下降。已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参与间质细胞睾酮生成的调节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TNT对大鼠睾丸和血清EGF含量的影响。
常元勋谭壮生崔京伟江泉观贺师鹏黄天贵黄力新
关键词:大鼠睾丸三硝基甲苯表皮生长因子毒作用脂质过氧化作用受体功能
经氯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氯化后生活污水中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为今后防治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3月,采集甲大学、某饭店、乙大学的生活污水氯化前、后水样,采用其有机提取物对BALB/C小鼠分别进行彗星试验(0.04、0.2、1.0、5.0mg/ml)、微核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相当于提取物原液、20%原液、5%原液)和Ames试验(0.01、0.1、1.0、10、100μl/皿),检测水样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彗星试验显示,氯化前甲大学、某饭店、乙大学1.0、5.0mg/ml组和氯化后甲大学0.04~5.0mg/ml组、某饭店0.2~5.0mg/ml组、乙大学1.0、5.0mg/ml组小鼠脾脏细胞头部染色体DNA含量百分比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后各染毒组小鼠脾脏细胞头部染色体DNA含量百分比低于氯化前。微核试验显示,氯化前甲大学、某饭店高剂量组雌性小鼠和甲大学、某饭店高、中剂量组雄性小鼠以及氯化后甲大学高、中剂量组、某饭店高、中、低剂量组雌、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显示,氯化前某饭店100μl/皿组TA98-S9和甲大学、某饭店10、100μl/皿组TA98+S9以及氯化后某饭店10、100μl/皿组TA98-S9和甲大学、某饭店1.0~100μl/皿组TA98+S9的回变菌落数是空白对照组的2倍以上,且均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而甲大学、某饭店、乙大学有机提取物对TA97、TA100、TA102均未引起阳性反应。结论氯化后生活污水的有机提取物对DNA有损伤作用,且强于氯化前。
谭壮生杨庆赵瑞兰高培
关键词:水污染DNA损伤有机提取物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不同毒性等级的化学品对线虫感知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为今后将模式生物线虫应用于化学品毒性研究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GHSⅢ到Ⅵ毒性等级的化学品为研究对象,每等级中选取3~8个化学品,对秀丽隐杆线虫(Nematode Caenorhabditisel egans,以下简称线虫)进行6h亚急性染毒,采用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分析亚急性染毒条件下上述指数测定值的变化与化学品GHS毒性分级间的联系,以及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线虫急性毒性指标(24hLC50)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探讨以上述指数作为化学品非致死性评价初始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今后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推荐染毒剂量范围。结果化学品作用于线虫的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其GHS分级、24hLC50有一定关联:GHS级别越高,出现趋避阳性的概率越低,且趋避阳性的最高剂量值也越大;GHS级别越高,出现趋向阳性的概率越高,且趋向阳性的最高剂量值越大。结论线虫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化学品毒性大小有一定的关联性,推荐将这两个指数作为研究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初始检测指标。基于本实验结果推荐今后线虫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最高染毒剂量为其24hLC50的1/12~1/2。
曾迎新孔庆征李煜敬海明马玲宁钧宇谭壮生高珊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