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学羿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附20例报告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而检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40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检出甲状腺微小癌20例(5%).20例中2例(10%)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8例(90%)于术后连续病理切片确诊;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2例浸润或浸透包膜(10%),2例有砂粒体(10%),无血管内癌栓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20例中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3例(15%),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65%),患侧叶次全切除术4例(2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5~6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可防止微小癌的漏诊;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 张少锐梁兆煜谢学羿区小卫李日焕陈岸江浩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良性疾病病理特征外科治疗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腺体残留量与术后甲低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初步探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时腺体残留量与术后甲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我科54例拟施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于术前根据术中拟保留腺体总量随机分为A组4~7g(18例)、B组7~10g(16例)、C组10~13g(20例),术后随诊及检测血清TSH以比较术后甲低的发生率。结果共有54例纳入研究,术后3月检测血清TSH,其平均值(单位μIU/ml)分别为A组3.94±0.75、B组3.09±0.44、C组2.85±0.34,A组的TSH平均值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显者性(P<0.05)。随诊3个月至1年,全部病例术后无临床型甲低发生;A、B、C三组出现亚临床型甲低各有7例(7/18,38.9%)、1例(1/16,6.3%)及0例(0/20,0%),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字2=12.67,P=0.002)。结论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时腺体残留总量在7g以下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甲状腺素口服以防甲低和复发。
- 张少锐区小卫梁兆煜谢学羿
-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残留量甲状腺功能低下
- 腹腔镜下成人腹股沟隐匿性疝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以观察随访为主的处理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因发生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 温顺前廖冠群巫青谢学羿
- 关键词:腹股沟疝
- 电视胸腔镜手术31例体会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 31例的临床资料 ,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总结分析其方法和效果。结果 :手术安全可靠 ,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胸手术缩短 ,痛苦轻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符合美容要求。结论 :VATS治疗某些胸部疾病是合理的 ,可行的 。
- 梁兆煜陈岸唐东宁张少锐谢学羿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部疾病
-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微小癌的检出率及其病理特征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筛查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发生率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对因各种良性疾病行甲状腺切除的甲状腺标本作病理检查并观察TMC的病理特征。结果 400例中共检出TMC 20例(5%,20/400),原发病中原发性甲亢、桥本病、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甲状腺瘤的检出例数分别是18、7、141、174和60,其中TMC的检出率分别为5.6%(1/18)、14.3%(1,7)、3.5%(5/141)、2.9%(5/174)和13.3%(8/60)。桥本病和甲状腺瘤中TMC的检出比例较高(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甲亢,TMC检出比例差别不大(P>0.05)。20例TMC中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19例乳头状癌中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甲状腺球蛋白阳性者分别是16(84.2%)、13(68.4%)和19(100%)。结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TMC的检出率约为5%;桥本病和甲状腺瘤的TMC的检出率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要高;TMC以乳头状癌常见。
- 梁兆煜谢学羿张少锐区小卫李日焕江浩杨瑞亮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病理
- 腹腔镜多部位同时手术35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共有35例患者接受了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的同时阑尾切除术(LA)、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肝囊肿揭盖术(LFLC),其病例数分别是10、12、11、2。35例中大于65岁者18例(18/35,51.4%),21例(21/35,60.0%)合并其它系统疾病。LC+LA、LC+TAPP、LC+LCBDE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1.5±40.1)min、(9.7±4.3)min、(119.6±29.0)min,(7.4±2.5)d、(185.5±47.6)d、(24.8±10.6)d。5例(LC+LCBDE组)中转开腹。全部病例治愈出院。除1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谢学羿林唯栋林贾颖温顺前张小永
- 关键词:同时手术胆总管探查术手术病例疝修补术系统疾病中转开腹
- 肝门部外科技术在肝外胆管癌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在肝外胆管癌切除术中如何合理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方法 分析自 95年至 2 0 0 0年 6月 2 8例行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癌资料 ,按手术技术的不同划分为两个组 :未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 (95 - 98年 )和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 (99- 2 0 0 2年 6月 ) ,每个组各有 14例。 结果 经合理地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后 ,肝外胆管癌的切除主由未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的 2 1.5 %提高到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的 6 4 .3% ,切除病例无 1例术后死亡。结论 在胆管癌切除手术中肝门部外科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游离肝门板并尽快实施胆道减压技术、脉络化解剖技术、血管外科技术及胆管空肠吻合技术。通过合理的有次序地使用这四大技术 。
- 区小卫梁兆煜谢学羿
- 关键词:外科技术肝外胆管癌
- 一氧化氮供体药减轻大鼠移植肝保存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供体药硝酸甘油 (NTG)对大鼠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 0~ 4℃含或不含NTG 10 μg/ml的乳酸林格液灌洗及保存肝脏 4h后行原位肝移植 ,观察再灌注10min ,2h受体鼠血清氨基丙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 ;再灌注 1h ,2h的胆汁分泌量 ;再灌注 2h肝组织环磷酸鸟苷 (cGMP)含量 ;大于 1d和 7d的大鼠生存率。结果 再灌注 10min血清AST ,LDH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 ;再灌注 1h ,2h的胆汁分泌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分别为P <0 0 5 ,<0 0 1) ;经NTG保存 4h及再灌注 2h的肝组织cGMP含量比对照组增高 (P <0 0 1) ,1周生存率NTG组比对照组增高 ( 6 2 .5 %vs 0 % ,P =0 0 13)。结论 一氧化氮供体药NTG通过NO/cGMP途径减轻大鼠移植肝保存再灌注损伤。
- 陈规划谢学羿黄洁夫
- 关键词:一氧化氮硝酸甘油原位肝移植NTG
- 术前不减黄的肝外胆管癌的治疗探讨
- 2002年
- 区小卫梁兆煜谢学羿张武张少锐谢沛标陈岸莫兴环
- 关键词:肝外胆管癌术前减黄
- 肝脏移植的免疫耐受
- 1999年
- 肝脏移植的免疫耐受具有其独特性。在耐受的诱导形成中,中枢机制的重要性次于外周机制,供肝源性白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耐受的形成可能有微嵌合态和受体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耐受两种机制参与,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综合各种措施的方案或许能获得普遍耐受。
- 谢学羿何晓顺陈规划黄洁夫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