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佩怡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应用四维CT灌注技术分析肝切除术后大鼠残肝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应用四维CT灌注(4D-CTP)技术研究不同比例肝切除(PH)术后大鼠残肝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sham)组及50%、60%、70%、80%PH组,每组24只,余24只做补充实验。术后1h、1、3和7天,sham组和手术组各取6只大鼠行4D-CTP检查,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之后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共21只大鼠符合小肝综合征(SFSS)表现,70%PH组1只,80%PH组20只。各PH组PVP、TLP均于术后1h达峰值,术后1天下降,术后3、7天趋于稳定;50%、60%PH组HAP、HPI术后1h、1天降低,3天和7天略增高;70%、80%PH组HAP术后1h最高,术后1、3、7天逐渐下降,HPI于术后1h显著降低,术后1天进一步轻度降低,术后3、7天稍增高。术后1h,80%PH组PVP、TLP高于50%、60%PH组和sham组(P均<0.05),HPI低于sham组(P<0.05);术后1天,80%PH组PVP、TLP高于sham组(P均<0.05),HPI低于sham组(P<0.05);术后3、7天各组PVP、TLP、HPI、H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4D-CTP技术可定量分析大鼠PH术后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区分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异常。
- 谢佩怡全力任杰张英才姜楠张建生孟晓春朱康顺单鸿
- 关键词:肝切除术灌注成像
- 脾脏淋巴瘤的CT/MRI诊断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脾脏淋巴瘤6例,其中4例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此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6例患者脾脏不同程度增大,CT平扫时多为低密度灶,MRI为T1WI双回波序列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均匀/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稍减退,各期的强化均低于同层面的脾脏实质的强化程度,不均匀强化者病灶内见片状无强化区。其中脾脏淋巴瘤累及肝脏3例,累及胃2例,累及淋巴结5例。脾脏小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弥漫浸润型或栗粒结节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单发巨块型。结论 CT及MRI影像学方法,在病理诊断之前,对鉴别脾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及高度提示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谢佩怡孟晓春覃杰全力朱康顺
- 关键词:淋巴瘤脾脏断层摄影
- 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难易程度的骨盆影像学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通过测量中低位直肠癌骨盆CT扫描图像数据,探讨影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术难易程度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薄层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图像上测得10项骨盆因素数据。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作为评价手术难易程度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骨盆相关数据对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74.8)min;术中失血量为50 mL(5~4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45)天;术后并发症14例(15.2%),其中吻合口漏3例,肠梗阻4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尿瘘1例,肠系膜淋巴管瘘1例,腹壁切口疝1例,造口旁疝1例。10项骨盆数据中9项具有性别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与骶尾间距(P=0.027)、坐骨棘径(P=0.044)存在相关性,术后住院时间与中骨盆前后径(P=0.007)、出口前后径(P=0.020)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骶尾间距(P=0.020)是延长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中骨盆前后径(OR=0.406,P=0.019)、长耻骨联合上下径(OR=3.432,P=0.038)是术后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与骨盆或相关临床数据无关。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骶尾间距长、耻骨联合上下径长、中骨盆前后径短者,行腹腔镜前切除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全面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因素可作为手术难度的评价指标。
- 陈俊辑曾子威谢佩怡张兴伟罗双灵康亮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骨盆测量全直肠系膜切除
-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和MR排粪造影的影像学表现
- 2024年
-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XRD)和MR排粪造影(MRD)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19例经临床、病理和肠镜检查证实的SRUS患者纳入本研究,15例行XRD,7例行MRD,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XRD和MRD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数据并进行盆底功能测量。结果 在XRD结果中,3例(20%)表现直肠内套叠,8例(53.3%)直肠外脱垂,2例(13.3%)中度直肠前突。另外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有2例,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患者各有1例。在MRD结果中,3例(42.9%)表现直肠黏膜脱垂(部分性脱垂),4例(57.1%)直肠前突患者中,3例(均为女性)为中度直肠前突,1例为轻度直肠前突。3例患者同时观察到相关的前、中腔室器官下降,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没有患者表现乙状结肠疝。结论 排粪造影可以评估SRUS患者的直肠外脱垂、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盆底结构及功能异常,对SRUS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李桂婷胡美玉曾志明谢佩怡邸小慧
- 关键词: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320排CT灌注技术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运用320排cT灌注成像技术(CTP)初步了解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的肝脏血流灌注特征。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11例肝移植术后经PTCD或ERCP确诊为ITBL患者和7例移植术后随访正常患者,分别接受320排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两种检查相距5~10min。其中4/11例ITBL患者接受移植肝穿刺活检。测量上述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全肝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通过比较两组间灌注参数差异,分析ITBL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特征。结果(1)11例ITBL患者中CTA检查证实无血管并发症3例,单纯性肝动脉狭窄(HAS)1例,HAS合并周围型肝动脉一门静脉瘘(APS)1例,HAS合并门静脉狭窄(PVS)/肝右静脉狭窄(RHVS)2例,单纯性APS1例,单纯性PVS2例,门静脉血栓(PVT)并PV海绵样变1例。4/11例接受移植肝活检中2例证实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2例证实为移植胆道阻塞伴有上行性胆道感染。(2)ITBL组与对照组的HAP,(66±38)ml·min^(-1)·(100ml)^(-1)比(40±8)ml·min^(-1)·(100ml)^(-1),P=0.049;PVP,(128±35)ml·min^(-1)·(100ml)^(-1)比(1634±21)ml·min^(-1)·(100ml)^(-1),P=0.031;TLP,(194±58)ml·min^(-1)·(100m1)^(-1)比(203±19)ml·min^(-1)·(100m1)^(-1),P=0.705;HPI,34%±14%比21%±4%,P=0.009。两组间HAP、PVP及HP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320排CTP技术进行全肝四维灌注分析,能够全面反映移植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无创性评价ITBL患者各种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当HAP增高,PVP减低,HPI增高时,亦需注意ITBL发生的可能。
- 方圆孟晓春覃杰朱康顺谢佩怡全力单鸿
-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疾病
- 42例直肠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42例直肠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本中心诊断直肠癌术后骨转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骨转移的诊断率、诊断方式,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接受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情况和诊断骨转移之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直肠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率为1.1%(42/3 861),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并经病理确诊,36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42例患者中,男性居多,患者中位年龄数值为56.0,术前CEA、CA199水平正常者居多;在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方面,大多患者接受了化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例数由多及少分别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微卫星稳定的肿瘤更多见。共有1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其余患者未接受针对性的治疗。42例患者诊断骨转移之后的中位生存期为7.2个月。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诊断骨转移的概率低,接受了化疗的患者、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管状腺癌的患者和肿瘤为微卫星稳定型的患者更多见,患者的预后较差。
- 李桂婷曾志明潘希敏朱攀李彪邓文希符帅谢佩怡谢佩怡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化疗组织病理学
- 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sRLRI)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预测sRLRI发生风险能够为指导手术决策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科接受长程放疗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年龄≥18岁的患者;(2)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且进行前切除术;(3)随访时间≥3年;(4)既往无其他肿瘤性疾病。排除未在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结束后8周内接受MRI检查、图像较差无法评估者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或存在严重胃肠道疾病者。根据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RTOG/EORTC),需要手术的3~4级严重并发症定义为sRLRI。观察放疗前后T2WI图像测量无肿瘤部位的直肠壁厚度、膀胱壁厚度、直肠骶骨间距,以及直肠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sRLRI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直肠癌患者中,sRLRI者34例(37.8%)。放疗前,sRLRI者与非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4.530 mm和4.355 mm,膀胱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3.962 mm和3.868 mm,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分别为15.557 mm和12.433 mm,直肠壁ADC值中位数分别为1.620×10^(-3)mm^(2)/s和1.653×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MRI测量结果中,与非sRLRI者比较,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8.239 mm比6.223 mm,Z=-3.512,P=0.001)更厚,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17.728 mm比13.885 mm,Z=-2.247,P=0.025)更长,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中位数:98.106%比49.584%,Z=-4.169,P<0.001)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两组间膀胱壁厚度及其变化率、直肠壁ADC率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放疗后直�
- 吴小媚李亚军谢佩怡潘希敏牛可馨曹务腾马腾辉孟晓春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表观弥散系数
- 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分析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例肝移植术后受体在术后CT随访中发现重度非肿瘤性APS。结合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临床转归,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移植肝CT征象及其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2例患者增强CT检查均见门静脉一级分支及其远侧分支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近侧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伴动脉期周围肝实质显著的一过性强化。病例1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反向,肝穿活检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病灶超声随访中发现肝门部胆管血供欠佳。经抗炎、抗排斥等治疗后,CT检查发现肝内APS消失,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恢复,胆道血供恢复。病例2为极重度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导致的医源性APS,1年后复查发现仍存在APS,同时出现显著的缺血性胆管炎表现。结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也可能为高流量APS的重要原因,大量的肝动脉血分流到门静脉系统,不仅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还可能引起移植肝胆道缺血性损伤。
- 陈炳辉谢佩怡谢斯栋全力朱俊颖孟晓春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点。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共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P患者术前接受多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XGP的多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单肾受累,左肾2例,右肾3例。CT表现分两型:(1)全肾弥漫性病变3例,全部合并肾结石及中-重度肾积水,表现为患肾肾盂肾盏显著扩张,腔壁增厚,并不均匀延迟强化;肾盏周围见串珠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多发微小脓肿;3例均见病灶内斑点或斑片状脂肪密度区,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及肾周筋膜增厚;1例腰大肌、竖脊肌及腹壁脓肿形成。(2)肾脏局灶性病变2例,1例为单发囊性低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囊壁呈延迟强化,囊腔无强化,囊壁周围散在蜂窝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微小脓肿;1例为单发囊性混杂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肾周筋膜增厚,但均未发现结石征象。结论 CT能准确评价XGP肾脏受累程度及肾外炎性病变的浸润范围,肾结石、肾积水基础上病变区低密度脂肪沉积及肾盏周围肾实质内串珠状微小脓肿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 方圆孟晓春覃杰谢斯栋郭月飞全力谢佩怡单鸿
- 过表达肝细胞核因子4alph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将肝细胞核因子4alpha(HNF-4α)转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内,使其连续过表达HNF-4α并促进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方法 HNF-4α基因通过慢病毒表达载体pLV/Final-puro-hHNF4α-hrGFP转入人MSCs(UE7T-13细胞)内,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及分选后,收集hrGFP阳性的UE7T-13细胞进行扩增。体外成肝诱导一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过表达HNF-4α基因的UE7T-13细胞(E7-hHNF-4α细胞)的白蛋白(ALB)和细胞角蛋白(CK18)的表达情况,糖原染色检测UE7T-13细胞及E7-hHNF-4α细胞的糖原储存功能。结果建立稳定、过表达hHNF-4α基因的E7-hHNF-4α细胞,持续过表达HNF-4α促进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经过7天体外成肝诱导,E7-hHNF-4α细胞具有成熟肝样细胞表达ALB和CK18蛋白及糖原储存功能。结论利用Gateway技术可将HNF-4α高效转导入人MSCs细胞中,并有效促进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
- 谢佩怡胡晓俊陈俊伟孟晓春朱康顺单鸿
- 关键词:肝细胞核因子4Α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