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黎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耳
  • 2篇突变
  • 2篇线粒体
  • 2篇半乳糖
  • 1篇毒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噪声暴露
  • 1篇噪声损伤
  • 1篇声损伤
  • 1篇鼠模型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线粒体突变
  • 1篇卡那霉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缺失
  • 1篇耳毒
  • 1篇耳毒性
  • 1篇D-半乳糖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作者

  • 3篇胡钰娟
  • 3篇孔维佳
  • 3篇许黎
  • 2篇孔雯
  • 2篇韩月臣
  • 2篇王琼
  • 2篇王莹
  • 1篇师洪
  • 1篇彭炜
  • 1篇胡媛
  • 1篇李隽
  • 1篇刘波

传媒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老年性聋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A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d;B组10只,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2组大鼠听阈,比色法检测2组大鼠膜迷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利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100%(28/28),B组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A组GSH-PX活力[(59.07±8.70)U]明显低于B组[(142.10±7.02)U],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ABR听阈平均提高(5.36±3.08)dBpeSPL,B组为(6.50±3.37)dBpeSPL,经t检验,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半乳糖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拟老化,此模型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率极高,但听阈无明显提高。
孔维佳胡钰娟王琼许黎王莹韩月臣李隽刘波孔雯
关键词:内耳线粒体DNA突变
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易感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的易感性。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半乳糖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d;B组(半乳糖加卡那霉素组,14只)皮下注射半乳糖同A组,8周后,腹腔注射硫酸卡那霉素(500mg·kg^-1·d^-1)10d;C组(卡那霉素组,12只)前8周用生理盐水代替半乳糖,后10d注射卡那霉素同B组;D组(空白对照组,10只)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ABR)检测各组大鼠反应阈,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膜迷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大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100%(28耳/28耳),B组为92.86%(26耳/28耳),C组和D组均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检出。A组GSH—PX活性为(59.07±8.70)U(-↑x±s,下同),B组(63.29±12.40)U,C组(136.67±9.53)U,D组(142.10±7.02)U;A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和B组、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7和0.151)。ABR阈值(峰值等效声压级)A组平均提高(5.36±3.08)dB,B组为(61.79±11.20)dB,C组为(34.17±4.69)dB,D组为(6.50±3.37)dB;A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B组和D组、B组和C组、C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D-半乳糖可以诱导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内耳组织中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率极高,该模型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易感性增强。
胡钰娟孔维佳王琼许黎王莹韩月臣孔雯
关键词:半乳糖基因缺失卡那霉素
内耳拟老化大鼠模型对噪声损伤易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本研究小组建立的内耳拟老化模型,研究其对噪声损伤的敏感性,并探讨线粒体DNA缺失(mtDNA)在大鼠对噪声损伤易感的可能作用。方法:2月龄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A组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mg/kg体重,持续8周;继而暴露于声强为110dBSPL的噪声环境中,每日连续刺激4h,持续2d。B组每日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50mg/kg体重,持续8周,然后给予噪声暴露,噪声条件同A组。C组用药方法同A组,D组用药方法同B组,C组和D组均不予噪声暴露。造模后2周测试ABR反应阈改变,并测试各组大鼠膜迷路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丙二醛(MDA)水平,同时应用巢式PCR(nestPCR)方法检测大鼠膜迷路mtDNA4834缺失突变,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A组大鼠ABR反应阈改变[(66.250±6.409)dBSPL]较B组[(35.625±4.955)dBSPL]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T-SOD显著下降,MDA水平明显提高,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内耳组织mtDNA4834缺失突变率分别为:A组87.5%(7/8),B组12.5%(1/8),C组75.0%(6/8),D组0(0/8)。结论:内耳拟老化模型大鼠对噪声性聋易感,大鼠内耳组织mtDNA缺失突变可增加模型大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易感性。
许黎胡钰娟孔维佳师洪彭炜胡媛
关键词:D-半乳糖噪声暴露线粒体DNA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