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正锯

作品数:56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肝炎
  • 29篇乙型
  • 26篇乙型肝炎
  • 25篇病毒
  • 15篇肝炎病毒
  • 14篇慢性
  • 13篇乙型肝炎病毒
  • 13篇慢性乙型
  • 13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细胞
  • 9篇疗效
  • 9篇病毒基因
  • 9篇病毒基因型
  • 8篇血清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干扰素
  • 6篇干扰素Α
  • 5篇肿瘤
  • 5篇纤维化

机构

  • 41篇解放军第18...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6篇许正锯
  • 22篇王崇国
  • 21篇杨红
  • 17篇黄以群
  • 16篇张启华
  • 11篇陈先礼
  • 10篇林珍辉
  • 10篇李树清
  • 9篇潘兴南
  • 6篇纪树梅
  • 5篇魏开鹏
  • 5篇沈建坤
  • 4篇庄岳鹏
  • 3篇杨环文
  • 3篇李旭红
  • 3篇张纯瑜
  • 3篇魏梅娟
  • 2篇陈育霞
  • 2篇陈真
  • 2篇张小曼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肝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甲胎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共3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FP、IL-6与GP73的表达水平,分析这3种血清标志物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CHB、乙型肝炎肝硬化(HLC)、PHC三组人群中,血清IL-6和GP73水平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P均<0.05),失代偿期HLC组血清IL-6和GP73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均<0.001),AFP表达水平于PHCⅡ期、Ⅲ期患者中显著升高(Z=3.305、P=0.001,Z=2.902、P=0.003),血清IL-6和GP73水平随肝细胞癌等级升高而升高(P均<0.05)。血清IL-6与GP73呈对数正相关(r=0.553,P<0.001)。3种血清标志物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7和0.649。AFP+IL-6联合患者组曲线下面积为0.873,敏感性显著升高,与AFP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91、P<0.001)。AFP+IL-6+GP73联合组与AFP+IL-6联合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6、P=0.209)。IL-6与GP7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不高,曲线下面积均低于0.6。结论 IL-6可作为AFP诊断肝癌的补充预测因子,而GP73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不高。
张小曼魏梅娟许正锯肖子鸿何彩婷张纯瑜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甲胎蛋白白细胞介素-6高尔基体蛋白73
血浆置换治疗中并发严重过敏反应1例被引量:1
2003年
患者男,42岁,因进行性乏力、纳差、尿黄半个月于2002年3月7日入院.人院检查:Alb 26.8g/L,TBil 426.48μmol/L,DBil 167.97μmol/L,ALT93U/L,AST91U/L;HBsAg(+);PT25秒.
许正锯李树清潘兴南
关键词:血浆置换治疗过敏反应并发症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陈育霞许正锯
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特点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NAs)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RT)耐药突变特点.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524例HBV感染者HBV RT区K169~M250核苷酸序列.随访患者抗病毒治疗史,同时检测其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水平.结果入组524例患者中,293例(55.92%)为HBV B型,231例(44.08%)为HBV C型.HBV B型和C型患者性别、HBeAg状态、病程、NAs药物选择、不同药物治疗方式下NAs相关耐药突变率、NAs用药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BV C型患者年龄(t=6.486、P<0.001)和NAs相关耐药突变率(64.94%vs.51.88%,χ^2=8.493、P=0.003)显著高于HBV B型患者.524例患者中NAs相关耐药突变检出率为57.63%(302/524),204位点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为180、181和229.10个位点突变均伴随M204变异出现,包括169、173、180、200、202、207、214、237、245和250.HBV C型患者在9个位点上(180、181、184、191、200、221、224、229和238)的突变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B型患者在236和250位点的突变率显著高于C型患者(χ^2=5.867、P=0.015,χ^2=4.226、P=0.040).M204相关的伴随突变在基因型B和C中亦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M204I突变更易出现在B型患者中,而L180+M204I、T184+L180+M204V更易出现在C型患者中.结论在NAs药物选择压力下,HBV B型感染者和C型感染者表现出不同耐药突变特点.
张小曼徐涛许正锯
关键词:耐药
闽南沿海地区2007年军地青壮年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调查
2010年
目的掌握闽南沿海地区军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指导部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和询问调查的方法,对受检军地青壮年的乙肝"两对半"专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总感染率、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三项指标,受检官兵和地方人员分别为50.50%、0.10%、63.28%与78.06%、17.03%、58.42%,两组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闽南沿海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当地驻军HBsAg阳性率极低,受检部队乙肝防控成绩显著,未受地方乙肝疫情影响。
潘兴南徐涛陈丽娟陈育霞许远宏缪松毅许正锯李奕鑫庄岳鹏杨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大黄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黄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消退黄疸的作用。方法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6 5例 ,其血清总胆红素 (TBIL)均在 2 1 0~ 5 6 5 μmol/L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2例 ,常规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 33例 ,除综合治疗外 ,给予大黄 6~ 1 0g/d ,分 1~ 2次口服 ,疗程均为 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的变化 ,并评价大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PT等指标均显著下降 ,白蛋白明显回升。治疗后两组比较 ,大黄治疗组的TBIL平均下降幅度为 2 5 2 .5 8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77.1 6 μmol/L(P <0 .0 1 )。经过疗效评价发现 ,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 (率 )为 30例 (90 .91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1例 (6 5 .6 3%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许正锯黄以群王崇国李树清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血浆置换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血浆置换 (plasmaexchange ,PE)术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 69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为PE术治疗对象 ,PE术前、后分别留取血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PE术前、后病毒平均浓度分别为 4 2 8× 10 6 ± 2 3 7× 10 2 copy/ml和 3 15× 10 4 ± 1 0 8× 10 2 copy/ml ,PE术前、后HBV含量下降明显 (P <0 0 0 1)。
张启华许正锯吴晓虹李树清
关键词:血浆置换乙型肝炎外周血聚合酶链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高尔基体蛋白73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不同疗效组患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方法收集11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GP73与TNF-α、IFN-γ、IL-2、IL-10和IL-1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GP73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干扰素α治疗病毒学应答组患者血清中GP73、IL-2、IL-12、TNF-α和IFN-γ含量均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应答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含量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应答组对比,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仅IL-2和IL-10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素α治疗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与TNF-α、IL-2、IL-12均呈正相关(r=0.8045、P<0.001,r=0.5693、P<0.001,r=0.499、P=0.001),而与IL-10、IFN-γ无相关性。干扰素α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仅与IL-12呈正相关(r=0.4248、P=0.0107),与其他细胞因子无相关性。干扰素α治疗无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与细胞因子均无相关性。此外,病毒学应答组患者血清中GP73、IL-2、IL-12、TNF-α和IFN-γ含量均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可能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魏梅娟张小曼许正锯肖子鸿张纯瑜何彩婷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
干扰素α抗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许正锯黄以群李旭红张江灵杨红李树清李亦鑫陈真庄岳鹏张启华潘兴南王崇国
该课题从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IFNα具有明显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的活性有关。最早开展IFNα、IL-2治疗慢性乙肝AFP异常升高者,并提出IFNα、IL-2治疗有预防肝癌发生的...
关键词:
关键词:干扰素Α肝炎病毒肝纤维化
灵肝片治疗慢性肝炎的双盲对照研究
1998年
迄今,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与HBV在肝内的持续复制和患者受病毒感染影响后发生免疫紊乱有关。许多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对于抑制病毒复制和恢复肝功能有一定作用。我们采用中药组方(灵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报告如下。
李旭红王崇国杨红许正锯
关键词:慢性肝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双盲对照抗病毒作用肝细胞线粒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