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与综合治疗研究
- 汤静燕许勤应大明潘慈赵金彩薛惠良陈静张忠德张忠德
- 本科题以结合临床的实验室研究对神经母细胞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神经母细胞瘤中N-myc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的建立;神经母细胞瘤中N-myc蛋白表达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三氧化二砷和高三尖杉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机制...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N-MYC三尖杉三氧化二砷
- GM1和NGF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NSCs;②将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NSCs完全培养基及不含bFGF、EGF的DMEM/F12培养基作为两种不同的培养介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M1和NGF,进行NSCs体外增殖研究;③以MTT法和细胞球计数观察NSCs增殖情况;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分化条件下药物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在含有bFGF、EGF的NSCs完全培养基中,较高浓度GM1条件下,NSCs增殖明显(P<0.05);②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中,随GM1浓度增加,NSCs增殖明显;随NGF浓度增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比例增高。结论高浓度GM1能促进NSCs增殖,NGF能促进NSCs分化。
- 王倩王治平许勤鲍南
- 关键词:GM1NGF增殖神经干细胞
- 应用EBM-2培养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应用EBM-2培养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为MSC的研究提供新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犬的脐血,分为四组进行细胞培养。第1组用EBM-2培养;第2组用添加有EGM-2MV的EBM-2在6孔板上培养。第3组用添加有EGM-2MV的EBM-2在纤连蛋白包被的6孔板上培养。第4组用添加有EGM-2MV的EBM-2在25cm2细胞培养瓶中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抗原CD11a、CD11b、CD34、CD29及CD71的表达。结果各组均有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培养出。第1组细胞形态不良,增殖缓慢;第2组细胞增殖旺盛;第3组细胞克隆不稳定,容易老化;同时出现另一种细胞克隆。第4组细胞培养的结果与第3组相似。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原显示:CD11a(-)、CD11b(-)、CD34(-)、CD29(+)、CD71(+)。结论在不用纤连蛋白包被的6孔板上,用添加有EGM-2MV的EBM-2细胞培养液可以培养出生长良好、增殖旺盛的MSC。
- 赵宏光单根法许勤钟竑罗凯申通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细胞因子纤连蛋白
- 重组腺病毒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测定重组腺病毒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的转染率,为利用人类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治疗肺癌提供依据。方法将转染β半乳糖苷酶(LacZ)的重组腺病毒AD5F35(AD5F35LacZ)加入培养有内皮祖细胞的24孔板,转染内皮祖细胞。转染后用LacZ检测试剂盒染色,计算转染率。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蓝色细胞为AD5F35LacZ基因转染成功的内皮祖细胞。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前提下,腺病毒对内皮祖细胞的转染率是不同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转染率随MOI的增大而增大,在MOI达到400时,转染率最大,为98.38%±1.25%。结论重组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内皮祖细胞,转染率随MOI的增大而增大,当感染复数为400时转染率最大。
- 熊健钟竑陈苏峰许勤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重组腺病毒LACZ基因
- 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诱导培养和扩增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并改进从人骨髓中分离、诱导培养和体外扩增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为EPCs参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分离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BMMNCs),分别培养在包被人纤维连接蛋白(HFN包被组),包被明胶(明胶包被组)和未包被(未包被组)的培养皿内,利用EBM-2培养4~7d后出现细胞克隆集落(cellcolony—forming units,CFUs),挑选内皮祖细胞样CFUs继续培养(CFUs挑选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KDR+和CD133+KDR+双荧光阳性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PCs表面标记CD133、CD34、CD31、vWF和KDR的表达。结果用Optiprep^TM分离液可从人骨髓中更有效地分离出hBMMNCs,进而诱导获取更多EPCs并可进行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33+KDR+细胞高达70.4%±5.4%,CD34+KDR+细胞高达69.1%±8.7%;HFN包被组和明胶包被组细胞生长一样旺盛,均可促进EPCs的贴壁生长,促进其生长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未包被组细胞生长数量最少。培养7d的贴壁细胞表面标记CD133、CD31、vWF和KDR均呈阳性,培养14d的贴壁细胞表面标记CD34呈阳性。结论CFUs挑选法可以从人骨髓中成功地获取更多EPCs并在体外扩增,提出了另一种获取EPCs的高效简单方法,进一步拓宽了获取EPCs的方法和范围。
- 柳瑞军钟竑单根法许勤熊健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细胞培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恢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以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MI模型,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BMMNCs、BMMSCs,体外进行DAPI标记后,直视下分别植入急性MI 1周后的大鼠MI中心及边缘区,移植的细胞数为2×106/只。移植后4周,进行后心功能检测,并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及血管新生。结果LSD法检测显示,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MMSCs移植组为(61.00±2.21)%、乳鼠心肌细胞移植组为(58.74±2.21)%、BMMNCs移植组为(59.87±3.05)%较对照组[为(55.45±3.05)%]大鼠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值依次为<0.05、<0.05、<0.01)其中BMMSCs组优于其他处理组,BMMSCs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抗原。结论在分别以乳鼠心肌细胞、BMMNCs和BMMSCs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MI的比较中,BMMSCs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保护机制与其血管新生等有关。
- 林强陈书艳李月华李毅刚王长谦许勤王飞周卿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细胞移植心肌细胞骨髓细胞
- SD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的提取及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分化的初步研究
- 目的对脂肪间质干细胞的提取分化及其在模型动物的体内分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SD大鼠皮下脂肪垫,剪碎消化后孵育培养,并传代,传代后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裸鼠皮下,14天后处死,取皮肤和皮下组织制成切片。结果培养获得增殖旺盛的长...
- 郭一峰许勤余红凌波姚志荣
- 文献传递
- 多种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比较
- 2007年
-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新生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用5-氮杂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移植细胞,5组(包括4组细胞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可直视下在梗死中央区和周边区注射同等数量级细胞(2×106/只),4周后行心功能检测。处死动物,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横纹肌肌动蛋白、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vWF)以确定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和vD因子相关抗原以确定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部分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体内试验,移植4周后,间充质干细胞组、乳鼠心肌细胞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大鼠心功能均较对照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其他处理组,间充质干细胞,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抗原,而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无显著作用。结论在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中,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其机制与血管新生等有关。
- 陈书艳林强李月华李毅刚王长谦许勤王飞周卿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移植治疗移植细胞乳鼠心肌细胞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