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冬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6篇急性
  • 6篇梗死
  • 4篇动脉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3篇血管
  • 3篇神经功能
  • 3篇卒中患者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康复
  • 3篇急性脑卒中
  • 2篇动脉梗死
  • 2篇抑郁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缺血

机构

  • 17篇宜兴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9篇许冬华
  • 11篇秦雅鑫
  • 6篇施俊峰
  • 6篇王国祥
  • 4篇任占云
  • 3篇陈峰
  • 3篇闵志刚
  • 2篇施俊锋
  • 2篇李杰
  • 2篇王超
  • 2篇宗惠花
  • 2篇徐龙
  • 2篇施志鹏
  • 1篇郑慧芬
  • 1篇谢文超
  • 1篇张恒
  • 1篇薛寿儒
  • 1篇俞燕
  • 1篇张瑾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加曲班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初步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穿支动脉梗死患者采取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穿支动脉梗死患者70例,根据抛硬币结果划分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与凝血功能变化,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节点测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D-D、Hc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穿支动脉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具有确切疗效,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理想,提倡推广。
王超许冬华
关键词:阿加曲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安全性
脉冲电磁场对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再生中的疗效。方法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4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ZZ-300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周、第6周以及第8周损伤神经恢复率,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恢复率随着治疗时间推移明显升高,且第4周、第6周以及第8周的神经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73.91%)(χ~2=4.213,P=0.040)。研究组治疗后右正中运动神经、右腓总运动神经、左正中运动神经及左腓总运动神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再生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秦雅鑫汤武装施俊峰许冬华李杰闵白媛施志鹏周路涵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神经再生
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诊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MRA或CT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脑梗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RMRI诊断及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观察实验组HRMRI诊断结果以及两组随访预后。结果:实验组HRMRI诊断28例动脉狭窄为动脉硬化斑块所致,包括稳定型斑块17例,不稳定型斑块11例,其中复杂斑块2例,另管壁发育不良1例、血管炎1例。基于HRMRI诊断治疗,实验组随访1年复发率(3.3%)与病死率(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可以有效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明确病因及定性斑块,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值得使用及推广。
许冬华闵志刚任占云施俊峰徐龙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斑块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组30例即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西酞普兰20 mg,qd口服。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4W后HAMD均分为(16.7±3.22)分,治疗组8W后HAMD均分为(11.7±2.21)分,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症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同一时期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状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及时筛查、尽早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许冬华秦雅鑫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西酞普兰
康复时机的选择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重要性、有效性,以及康复介入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A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组(B组):即病后7 d之内开始康复、延期康复功能训练组(C组):即病后7~30 d开始康复。除A组外对其余两组按康复程序进行康复训练,经1个月后对ADL及BI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早期康复训练B组经1个月后ADL及BI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患者ADL能力及BI指数。
秦雅鑫王国祥施俊锋许冬华
关键词:急性病日常生活活动
不同机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RMRI斑块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机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斑块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并根据颅脑DWI表现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患者分为动脉-动脉栓塞组(A组)、低灌注或混合性脑梗死组(B组)、穿支动脉受累组(C组)各20例。另外,同期选取20例无症状性ICAS患者作为无症状性ICAS组(D组);所有患者均行HRMRI扫描,评价斑块特征。结果4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分布、强化、斑块内信号、责任动脉的狭窄程度、病变管壁体积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病变局部血管重构指数特征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B,C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病变局部血管重构指数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RMRI可作为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特征,但不同机制的斑块特征无明显差异。
许冬华闵志刚施俊峰汤武装任占云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低分子肝素钙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TIA患者中10%左右患者发展成为脑梗死.而血液流变学可作为脑缺血卒中预测及治疗的客观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01 60例TIA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秦雅鑫王国祥汤武装许冬华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低分子肝素钙血液流变学
PS~+微颗粒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研究背景】 在我国脑梗死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的疾病之一,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也只能在很少数人中获益,血栓的形成可能有更复杂的机制,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外周血循环血细胞中携带有磷脂酰丝氨酸的微颗粒具有...
许冬华
关键词:脑梗死微颗粒流式细胞仪磷脂酰丝氨酸
文献传递
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PEMF)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探索PEMF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最适治疗频率。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2Hz组、10Hz组和40Hz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按文献方法钳夹坐骨神经造模。2Hz组、10Hz组和40Hz组在强度为0.3mT,频率分别为2、10、40Hz的PEMF环境中接受治疗,2h/次,Bid,共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2Hz组SFI及NCV高于对照组、10Hz组和40H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3mT、2Hz可能是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适合频率。
秦雅鑫王国祥施俊锋许冬华任占云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
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将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秦雅鑫汤武装闵白媛周路涵施志鹏李杰陈峰许冬华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内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