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克维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显像
  • 6篇核素
  • 6篇放射性
  • 6篇放射性核素
  • 5篇核素显像
  • 5篇放射性核素显...
  • 4篇心肌
  • 3篇心室
  • 3篇心脏
  • 2篇代谢
  • 2篇代谢显像
  • 2篇心病
  • 2篇心肌代谢
  • 2篇心肌代谢显像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显像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左心
  • 2篇显像诊断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褚克维
  • 10篇刘秀杰
  • 9篇史蓉芳
  • 6篇田月琴
  • 6篇方纬
  • 5篇周宝贵
  • 5篇张晓丽
  • 4篇李胜亭
  • 4篇王道宇
  • 4篇陈文琦
  • 3篇魏红星
  • 3篇郭风
  • 3篇刘蕴忠
  • 3篇王文明
  • 3篇魏红星
  • 2篇高润霖
  • 2篇吴清文
  • 2篇乔树宾
  • 2篇何作祥
  • 2篇王琦

传媒

  • 10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与疗效判断(附10例报告)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肺血栓灶以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电子束CT结果对照。8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像,2例患者复查肺血栓灶显像。结果肺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阳性率为100%,与X线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溶栓后复查提示肺血流均有明显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结论核素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以及判断疗效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手段。
史蓉芳刘秀杰张晓丽李胜亭刘蕴忠周宝贵陈文琦郭风褚克维王道宇方纬王文明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血管造影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下肢深静脉病变和肺栓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6
1997年
为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发病之间的关系,对17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病变者,使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进行下肢深静脉和肺灌注显像。其中10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18例肺栓塞患者行DSA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及肺灌注显像可见171例下肢静脉病变患者中有98例(573%)合并肺栓塞;98例肺栓塞患者中股静脉以上梗阻为79例,占806%。与DSA、MRI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889%、867%和900%。故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合肺灌注显像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刘蕴忠刘秀杰史蓉芳吴清文周宝贵周宝贵刘华平郭风褚克维刘华平刘华平丁海勤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显像
心房心室起搏在核素位相分析检出心律失常患者异位激动点中的应用
1996年
对17例预激综合征(WPW)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以及3例阵发性率性心动过速(VT)患者用心房心室起搏方法诱发其 SVT 及 VT 发作。结果表明,心房心室起搏大大提高了放射性核素位相分析(PA)对旁道与心室异位激动点的检出率。17例 WPW 患者在诱发 SVT 时,PA 对旁道的检出率由诱发前的68.2%增加到95.5%;3例阵发性VT 患者,在诱发 VT 时,PA 均检出心室异位激动点。由此可见,心房、心室起搏对异位病灶的诊断及消融疗效的判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史蓉芳王中干李胜亭周宝贵陈文琦褚克维刘秀杰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4 6例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基础肾显像后均进行开博通和氯沙坦肾显像 ,并于肾显像后 7d内行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开博通肾显像和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6 0 .0 %和 84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5 %和 97.0 % ,准确性分别为 85 .8%和 93.4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3.3%和 91.3%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6 .4 %和 94 .2 % ,两组比较 ,灵敏度和准确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宋丽萍刘秀杰史蓉芳何作祥田月琴张晓丽杨敏福方纬褚克维王蕾礼蒋雄京
关键词:氯沙坦肾显像肾血管性高血压放射性核素显像
^(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在PTCA术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00年
评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运动 静息心肌 (ST RE)SPECT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术后判断疗效、预测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10 0例PTCA术后患者行ST RESPECT ,30例有术前对照 ,3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CAG) ,被扩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心肌显像如为可逆性 (RD)和 (或 )部分可逆性缺损 (PRD) ,提示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再狭窄可能。患者在随访期间如发生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行血运重建术 ,认为有心脏事件发生。结果 ① 10 0例患者中 2 8%有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心肌梗死组和无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 ( 2 4 0 %和 2 4 7% ,P >0 0 5) ;② 30例患者中 ,术后心肌灌注的改善率为 76 7% ,其中 12例完全恢复正常 ;③对 30例患者共 4 5支被扩冠状动脉 ,ST RESPECT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再狭窄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8 8%和 55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5 1%和 64 0 % ,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6 7%和 60 0 % ;④心脏事件发生率在缺血组和无缺血组分别为 4 6 4 % ( 13 2 8例 )和 1 4 % ( 1 72例 ) ,差异有极显著性 ( χ2 >2 4 3 ,P <0 0 0 0 1)。结论 99Tcm MIBIST RESPECT对PTCA术后疗效的判断。
张晓丽史蓉芳刘秀杰田月琴高润霖方纬魏红星王文明乔树宾褚克维郭风秦学文
关键词:冠心病PTCA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陈旧心肌梗死核素MPI的特点,比较合并与未合并冠心病的HCM患者MPI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34例HCM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40~80(57±11)岁]^99Tc^m-MIBISPECT静息MPI资料.按冠状动脉造影或螺旋CT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血管狭窄≥50%为阳性),将患者分为HCM合并冠心病组(组1)和不合并冠心病组(组2).采用17节段半定量评分法计算左心室心肌各节段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患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4例HCM中,MPI示节段性放射性浓聚24例,有心肌梗死表现(节段性放射性稀疏至缺损)28例.半定量评分结果:组1(20例)与组2(14例)前壁近心尖段[(0.60±1.27)与(1.57±1.45),t=2.067]、前壁中段(0.20±0.52与0.86±1.29,t=2.056)、侧壁近心尖段(0.30±0.98与1.21±1.48,t=2.17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14个节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849~2.175,均P>0.05).结论 HCM患者即使不存在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当发生心肌梗死时,其心肌受损的范围、程度也均较严重.
易展雄张凌孙晓昕王琦魏红星徐莹颖褚克维田月琴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MIBI
^(18)F-FDGPET心肌代谢显像对冠心病左心功能受损患者的预后价值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评价1 8F 脱氧葡萄糖 (FDG)OET心肌代谢显像对冠心病左心功能受损患者的预后价值 ,及其在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10 7例 [(男 98例 ,女 9例 ,年龄 (5 7± 9)岁 ],行1 8F FDGPET心肌代谢显像与90 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显像 ,确诊为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受损 [LVEF(38± 9) % ]的患者随诊 (2 4± 5 )个月。左心室各节段分为灌注 代谢不匹配 (MM)和灌注 代谢匹配 (M) 2种。 48例接受药物治疗 ,5 9例行血运重建术。 46例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后 3个月、2 3例患者在术后 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患者在随诊期间如发生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晚期血运重建术 (>3个月 )则认为有心脏事件发生。结果 ①MM节段≥ 2个为心肌存活组 (MM组 ,6 4例 ) ;MM <2个为心肌梗死组 (M组 ,43例 )。根据治疗方案将MM和M组又分为接受血运重建术的MM1组 (35例 )和M1组 (2 4例 ) ,接受药物治疗的MM2组 (2 9例 )和M2组 (19例 )。 4组间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均无明显差别。②MM1组的LVEF术前为 (38± 8) % ,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为(48± 10 ) %和 (5 2± 10 ) % (P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术前为 (6 2± 8)mm ,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缩小为 (5 3± 7)mm和 (5 3± 8)mm(P <0 0 1)
张晓丽刘秀杰史蓉芳吴清玉高润霖刘蕴忠田月琴胡盛寿王文明方纬褚克维魏红星郭风周宝贵吴清文郭少先
关键词:冠心病^18F-FDGPET心肌代谢显像左心功能
^(99)Tc^m-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对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价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静息SPECT显像评价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方法 总结分析了 42例年龄 <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99Tcm MIBI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年轻心肌梗死患者 ,90 % (38例 )心肌灌注显像异常 ,10 % (4例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灵敏度为 90 %。与ECG相比 ,心肌灌注显像对梗死灶定位更准确 ,特别是心尖和后壁梗死。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受损较严重。
田月琴刘秀杰史蓉芳魏红星褚克维乔树宾陈纪林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损伤^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估左心室室壁瘤部位存活心肌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室壁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60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射显像。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获得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图像半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异常分,以及灌注-代谢不匹配分(MMS)。室壁瘤部位MMS≥2.0,定义为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160例患者根据室壁瘤部位心肌存活情况分为无心肌存活组(n=97)和有心肌存活组(n=63),两组患者进一步根据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分为4个亚组:无心肌存活且无室性心律失常为组1(n=68)、无心肌存活且有室性心律失常为组2(n=29)、有心肌存活且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组3(n=50)、有心肌存活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组4(n=13)。平均随访(50±7)个月,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60例患者的平均LVEF为(34±11)%。共19例(11.9%)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组1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94.1%,但是与组2(89.7%)、组3(86.0%)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4的生存率(61.5%)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风险比(HR)=5.101,95%可信区间(CI):1.853~14.044,P=0.002]、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ESV(HR=1.009,95%CI:1.002~1.015,P=0.013)、室壁瘤部位MMS与室性心律失常交互作用(HR=1.368,95%CI:1.113~1.681,P=0.003)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HR=0.199,95%CI:0.054~0.742,P=0.016)则降低心原性死亡风险。结论:室壁瘤患者如果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高危患者,需要对这类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手术+纠正室性心�
杨易剑侯翠红田丛娜王伟学魏红星赵敏郭风褚克维耿庆海王琦姜楠张宗耀张利霞张健田月琴张晓丽刘秀杰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51例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肺灌注显像,其中18例行肺通气显像,并与CTPA对比。以汇总所有临床资料、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讨论得出的最终诊断作为“标准”。结果最终24位患者被诊断为PTE占47.1%(24/51例),V/Q显像与CTPA的灵敏度分别为95.8%(23/24例)和95.8% (23/24例),特异性分别为88.9%(24/27例)和92.6%(25/27例),准确性分别为92.2%(47/51例)和94.1%(48/51例)。在定性诊断方面,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 0.71),两者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6.3%(44/51例),Kappa值为0.73。24例PTE患者中,CTPA显示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44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32个(72.7%);CTPA显示为“部分充盈缺损”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266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155个(58.3%),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9个(3.4%)。结论V/Q显像与CTPA在PTE定性诊断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在定位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为互补关系。
王峰方纬鲁锦国吕滨褚克维王道宇张万春倪新海熊长明柳志红何作祥
关键词:肺栓塞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