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抗体
  • 7篇免疫
  • 7篇肺炎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球菌
  • 6篇克隆
  • 5篇疫苗
  • 5篇免疫原性
  • 4篇杂交瘤
  • 4篇嗜血杆菌
  • 4篇流感嗜血杆菌
  • 4篇结合疫苗
  • 4篇肺炎链球菌
  • 4篇杆菌
  • 4篇安全性
  • 3篇多糖疫苗
  • 3篇杂交瘤细胞
  • 3篇细胞
  • 3篇肺炎球菌

机构

  • 29篇中国药品生物...
  • 3篇成都生物制品...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 2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卫生部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骨科医...
  • 1篇遵化市卫生防...

作者

  • 30篇袁曾麟
  • 13篇李凤祥
  • 7篇李德富
  • 6篇何莉
  • 6篇李秀华
  • 5篇石继春
  • 5篇丁绍卿
  • 5篇李亚楠
  • 5篇尹红章
  • 3篇张丽娟
  • 3篇高光
  • 3篇高恩明
  • 3篇郭淑英
  • 2篇许旭初
  • 2篇张为
  • 2篇王玉琴
  • 2篇范克逸
  • 2篇高尚先
  • 2篇叶人邦
  • 2篇陈天寿

传媒

  • 1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微生物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被引量:3
2002年
[摘 要]目的 研制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用溴化氰活化提纯Hib荚膜多糖抗原,通过己二酰肼(ADH)与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并考察放置在2~8℃及室温9个月和37℃ 3个月后的稳定性。结果 用本工艺提取的多糖,合成的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控要求。结合物在2~8℃及室温放置9个月后基本无降解。结论 为临床评价Hib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及确定效期提供了实验基础。
杨 耀黄 镇江 山兰 芳宋绍忠栗克喜张 云黄 剑黎云东廖 颖李凤祥何莉袁曾麟
关键词: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观察免疫学特性。方法通过已二酸二肼(ADH),将纯 化的荚膜多糖抗原与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以2.5μg多糖或含2.5μg 多糖结合物经皮下免疫NIH雌性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PRP抗体及T抗体水平。结果用本实验方法提 取的多糖、合成的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都具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抗原特异性,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 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单独用多糖免疫小鼠未能诱导高水平的血清PRP抗体,而用结合物免疫小鼠却诱 导出高水平的血清PRP抗体及TT抗体,并存在免疫记忆性。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临床评价结合物的体内保护 性效果提供了实验基础。
靳志刚杨辉田玉珍谭小梅蒲江张谦沈玉霖王永谦谢贵林王秉瑞李凤祥何莉袁曾麟
关键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免疫学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观察法国A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 7~ 14岁儿童接种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观察组 6 0人 ,接种剂量为 10 0 μg/ 0 .5ml/人 ,对照组 30人接种维生素B1;免疫前、免疫后 1月、1年、2年和 3年分别收集血液标本 ,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疫苗接种后人体反应轻微 ,6 0人中仅 2人(3.3% )出现中度发烧 ,有 3人 (5 % )出现局部红晕 ,48h后反应全部消失。免疫后 1个月 ,A群和C群抗体 4倍增长率分别为 94.4%和 96 .3% ;免疫后 1年、2年和 3年 ,A群和C群抗体 4倍增长率均为 10 0 %。结论 该疫苗较安全 ,免疫原性较强 ,且更具免疫持久性。
郭雪朱宝兰杨天英陈锐吴传华刘全银李凤祥杜宗利李亚楠袁曾麟汪燕武玉
关键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临床试验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评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不同年龄组人群,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并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试验组接种后出现的注射部位总疼痛率为30.8%。2人注射部位出现弱、中反应的红肿,反应率为0.23%。全身反应主要为弱反应,反应率为0.6%。试验组免后抗体平均滴度4.03,阳性对照组为4.15;抗体阳转率试验组为86.4%,阳性对照组为72.5%。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全身发热和局部疼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免疫原性相近。结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杨耀栗克喜宋绍忠张云江山谢全海兰芳黄剑黎云东李凤祥袁曾麟郭淑英石继春何莉
关键词:抗体滴度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现场考察被引量:2
1999年
对 140名 5 5~ 70岁老人肌肉注射 2 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剂量为 5 75 μg 0 .5ml。于注射后观察反应 ,并于接种前及接种后 1个月分别采血 ,用ELISA改良法检测 2 3种抗体水平。疫苗接种后全身反应轻微 ,接种 6~ 8h和 2 4h内分别有 2 8人 (2 0 .0 0 % )和 38人 (2 7.14% )发生不同程度局部红肿 ,分别有 5 8人 (41.42 % )和 41人 (2 9.2 8% )局部疼痛。 48h后 ,上述局部反应明显减轻 ,72h后全部症状消失。检测 10 0名被接种者抗体滴度 ,均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总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 (GMT)增加 2 .4倍 ,除 3型外 ,各型免前免后滴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表明疫苗免疫原性较好。
石继春郭淑英李凤祥袁曾麟
关键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
淋球菌培养基(WGC)、氧化酶试纸及奈瑟氏菌快速糖试验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
许旭初洪去病袁曾麟洪怡元高恩明童飞虹刘玉兰范克逸张为
中国性病诊断制品的研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之前国内对淋球菌诊断大多是标本涂片镜检,市场上还没有质量较好的淋球菌培养基及其诊断制品出售,大部分使用进口制品,淋球菌的培养与检定以及淋病的防治较为落后。1990年1月本所与中国药...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特性分析及实际应用——(中丹中心单克隆抗体定性及实际应用研讨会简介)
1989年
单克隆抗体定性及实际应用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0日至11月12日在北京生研所中丹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杂交瘤室主任Cla-us Kock教授主持,对单克隆抗体筛选、定性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讨论,现将会议摘要分几个部分作简要介绍。
张丽娟袁曾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特性分析
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考察被引量:9
1998年
作者对48名6~12月龄的婴幼儿皮下接种了法国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ACT-Hib),考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全程接种2次,间隔1个月。接种剂量为10μg/0.5ml/人。接种后人体反应轻微,48人中仅1人(2.1%)有局部红晕,2人体温升至37.6和38.5℃,48h后全部恢复正常。免后1个月抗体水平明显提高,100%受试者抗体含量≥0.15μg/ml,GMT由免前的0.087μg/ml提高至18.56μg/ml。第2针免后1个月,80.9%的受试者抗体含量≥10μg/ml,GMT为22.52μg/ml。
曹玉华李连敬李凤祥李亚楠袁曾麟
关键词:结合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流感嗜血杆菌
淋球菌培养基、氧化酶试纸及奈瑟氏菌快速糖试验试剂盒的检定和应用
1996年
应用新研制的淋球菌培养基(WGC)与意大利GC(IGC)和MTM培养基对照进行淋球菌生长试验,其敏感性基本一致。用已知菌株对氧化酶试纸和奈瑟氏菌快速糖试验试剂盒进行检定,亦呈现正确反应。应用WGC与IGC培养基培养9o3例临床标本,培养物经革兰氏染色和氧化酶试纸作初步检定,IGC卜淋球菌阳性402例,WGC上同时田位400例,两者符合率为99.5%,WGC上400例中,有366例用快速糖试验作证实试验,确诊为淋球菌者有364例,两者符合率为99.45%。
许旭初洪去病洪怡元童飞虹刘玉兰范克逸张为袁曾麟李凤祥高恩明
中国肺炎链球菌分型及其感染的研究
1989年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内膜炎、关节炎。以及化脓性疾患的重要病原菌,对人群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性,尤其对老年人及婴幼儿危害更大,病死率较高。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对防治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极为关注,并研制成功了肺炎链球菌多糖菌苗,世界卫生组织还专门组织进行了全球性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
丁绍卿叶人邦袁曾麟杜宗利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菌型耐药菌体液标本心内膜炎菌血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