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晓军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凯瑟
  • 2篇《我的安东妮...
  • 2篇安东妮亚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现
  • 1篇艺术表现力
  • 1篇意象
  • 1篇中国古诗
  • 1篇中国古诗词
  • 1篇诗词
  • 1篇诗歌
  • 1篇诗歌世界
  • 1篇情节
  • 1篇中意
  • 1篇主题
  • 1篇拓荒精神
  • 1篇古诗
  • 1篇古诗词
  • 1篇合成空间理论
  • 1篇表现力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篇袁晓军
  • 2篇董粤章
  • 1篇周一兵
  • 1篇李旭

传媒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地铁站里》与中国古诗词的共性取向
2006年
本文通过讨论《地铁站里》与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相似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语言的共性不是体现在文字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上,并表现为心理层上相同的概念结构。而就诗歌而言,心理层上相同概念结构的实现过程就是诗歌意象的实时建构过程。相似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实现的基础,也是诗歌语言的共性取向。
袁晓军董粤章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表现力
诗歌世界中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被引量:5
2006年
埃兹拉·庞德于1913年创作的《地铁站里》因其凝练精准的语言、教科书式的意象选择和实现而被誉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该诗作中的意象实现过程。分析发现,研究表明,人类认知在诗歌意象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考察意象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主客相互作用还是天人合一,其实都是基于人的身体(肉身)所实现的人及人的世界通过认知所实现的语言性固着。意象即人,人即语言(文本)。三者统一于符号化的实现过程之中。
袁晓军董粤章
关键词:意象合成空间理论
论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人物小说创作风格被引量:4
2005年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说的理论,从情节与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薇拉.凯瑟作品的人物小说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关系,来解读凯瑟独特的人物并置对照技巧。
袁晓军周一兵
关键词:情节主题
凯瑟《我的安东妮亚》中的人物并置对照法被引量:3
2005年
并置对照法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技巧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将看似互不协调的各种成分摆放在一起,让读者从中体会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凯瑟在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大量地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法,其中包括主要人物之间、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以及主要人物自身的并置对照。凯瑟通过人物并置对照法来刻画和挖掘以安东妮亚为代表的新一代拓荒女性的性格特点,并深入地探索了拓荒精神的精髓,表达了凯瑟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消逝的精神美的不懈追求。
袁晓军李旭
关键词:拓荒精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