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权
- 作品数:9 被引量:244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西沥水库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采用在线测定和取样分析的方法 ,对深圳西沥水库水质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该水库是一个水温分层型水库 ,水温在 5m以下发生温跃现象 ,溶解氧和pH值在温度分层的同时发生分层现象 ,水库底部转变为还原状态 ;水质沿水深方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缺氧、暴雨和水库自净能力下降等可能是引起水库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水质沿水流方向有逐渐改善的趋势。
- 连家伟段洪雷常爱敏何松云赖举伟袁文权张光明张锡辉
- 关键词:西沥水库水质水温分层饮用水源
- 深圳水环境在线检测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水质在线检测是水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采用台式和便携式两种类型的在线检测仪器分别对深圳市自来水、西沥水库和沙河水进行了在线检测。结果表明 ,在线检测仪器能够快速地测定水质 ,平均相对误差在 10 %以内。在线检测数据能够及时反映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 。
- 张锡辉袁文权何安琪张光明常爱敏王丽方俊峰
- 关键词:水环境水质在线检测
- 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范围的可应用于受污染湖泊、水库和河流水体修复的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微曝气方式在底泥与水体的交界面位置形成活性区的水层提供微量的空气,即是将固定或者移动的管状微孔曝气装置,呈...
- 张锡辉袁文权赛娜张光明
- 文献传递
-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83
- 2004年
-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三种供氧方式——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溶解氧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厌氧条件能加速底泥释放磷和氨氮;(2)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均能显著提高底部水体的溶氧水平,并能有效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三种供氧方式对底泥释磷的控制效率依次为:投加CaO2>曝气>投加H2O2;对氨氮释放的控制效率则为:曝气>投加CaO2>投加H2O2.
- 袁文权张锡辉张丽萍
- 关键词:供氧方式水库底泥氮磷释放厌氧充氧
-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提出了底泥生物和化学需氧的动力学模式,并用生物抑制试验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止和完全混合状态下,底泥的生物需氧过程符合Lawrence McCarty模式。静止状态下,底泥的化学需氧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完全混合条件下则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表示。底泥性质和扰动程度是影响底泥需氧的重要因素。
- 袁文权张锡辉张光明
- 关键词:动力学模式
- 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36
- 2003年
- 采用模拟试验方式和新型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研究了沼泽化湖泊底泥和受污染河流底泥在不同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氮和磷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 1)底泥耗氧速率是同样条件下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48倍 ,而在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达到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5 96— 93 6倍 ,扰动底泥显著增大其耗氧速率 ,底泥污染越严重 ,其耗氧速率越大 ,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 2 )扰动底泥可以显著增大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 ,氮的释放受有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以及氨氮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等的影响 ;磷的释放过程受厌氧过程和底泥颗粒吸附的影响 ,耗氧速率高的底泥具有更大的氮磷释放潜力。 ( 3 )微生物数量在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总量。试验结果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受污染水体的修复 。
- 张丽萍袁文权张锡辉
- 关键词: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耗氧速率水体污染
- 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范围的可应用于受污染湖泊、水库和河流水体修复的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微曝气方式在底泥与水体的交界面位置形成活性区的水层提供微量的空气,即是将固定或者移动的管状微孔曝气装置,呈...
- 张锡辉袁文权赛娜张光明
- 文献传递
- 西沥水库内源污染及其控制
- 本论文于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期间监测了西沥水库11个断面的水质和底质,监测期间共获得27000多个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1) 西沥水库内源污染的分布规律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2) 内源污染的释放规律...
- 袁文权
- 文献传递
- 地下水接触氧化除铁影响因素与速率被引量:13
- 2003年
- 采用现场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库水源铁锰和磷元素的耦合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当水库出现温跃层时,底部形成厌氧区,铁和锰浓度大幅度上升,同时磷的浓度也相应大幅度升高,底部水体中铁、锰和总磷的平均含量分别是表层水体的12.7倍、16.3倍和3.4倍;铁、锰和磷转化过程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提出了饮用水水源中铁锰与磷耦合转化的概念模型。
- 袁文权张锡辉张光明张维昊黄翰森常爱民赖举伟
- 关键词:地下水供水锰磷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