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磁导向靶向治疗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导向靶向治疗装置,包括:底座、竖向主升降杆、横向伸缩杆、竖向副升降杆、磁发生板;所述底座上连接竖向主升降杆的下端,竖向主升降杆上端连接横向伸缩杆左端,横向伸缩杆右端连接竖向副升降杆,竖向副升降杆的两端各...
- 姚远李晋芸傅敏袁媛杨俊邹然洪源侯琴聂唯姚志苹曹大宁
- 文献传递
- 照射范围及放疗技术对纵隔淋巴瘤剂量学的影响
- 袁媛庞金猛吴峥肖荦李金娇刘媛媛朱苏雨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放疗价值
- 2024年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类预后相对较差的疾病,放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随着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广泛应用,以及全脑放疗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放疗的价值在近十年备受争议。本文基于文献从放疗在PCNSL各个治疗阶段的应用、放疗靶区及剂量选择两个方面展开综述,探讨放疗在PCNSL治疗中的价值。
- 袁媛朱苏雨周菊梅
-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中低位直肠癌术前与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比较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后同步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36例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同期41例先行根治术再行术后同步放化疗,术前和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为45-50Gy,分次剂量为1.8-2Gy/d,每周5 d。自放疗开始,给予5-Fu 4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和CF200 mg静脉滴注,d1-4和d15-19。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保肛率明显高于术后同步放化疗组,而局部复发率和急性放射性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术后同步放化疗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和生存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急性放射性消化道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周菊梅朱苏雨金和坤袁媛席珍
-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
- 黄芩苷灌肠对大鼠放射性直肠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黄芩苷灌肠对大鼠放射性直肠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放疗+黄芩苷低剂量组[50 mg/(kg·d)]、放疗+黄芩苷中剂量组[100 mg/(kg·d)]、放疗+黄芩苷高剂量组[150 mg/(kg·d)],每组1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所有大鼠均予以X线16 Gy单次盆腔照射,给药组大鼠自放疗次日起每日予黄芩苷灌肠1次,连续14 d。分别于放疗后第4周、8周、12周处死大鼠,记录直肠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评分,HE及Masson染色评估直肠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黄芩苷灌肠对直肠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放疗+黄芩苷高剂量组大鼠直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HE染色结果显示12周时单纯放疗组黏膜下层增厚最明显。各给药组中,以高剂量组对黏膜下层厚度的减轻作用最显著(P<0.05)。Masson染色结果提示黄芩苷中、高剂量组在整体上均比单纯放疗组的胶原纤维沉积程度轻,以黄芩苷高剂量组最轻。黄芩苷可降低大鼠放疗后直肠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苷灌肠可以减少放射线造成的大鼠直肠组织损伤,减轻大鼠放射性直肠纤维化的程度,其中以黄芩苷高剂量组的治疗作用最显著。
- 邹伟静朱苏雨刘科席珍汪洁袁媛周菊梅
- 关键词:黄芩苷放疗
- Ann Arbor分期划分淋巴瘤淋巴结区域的意义探讨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淋巴瘤Ann Arbor淋巴结分区法对胸部淋巴瘤累及范围分布划分的充分性,探讨其对淋巴瘤淋巴区域累及野放疗设计的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初治的24例治疗前进行过18F-FDG PET/CT检查的累及胸部的淋巴瘤患者,根据PET/CT检查显示统计病变在胸部累及的区域以及各个区域的发生率。结果淋巴瘤患者在胸部可累及多个区域,病变累及最多的区域是纵隔的4R区(66.7%,16/24),其次是双侧锁骨上区(62.5%,15/24);14例(58%)患者累及除Ann Arbor分期设定的纵隔、肺门、腋窝及锁骨上下区之外的淋巴结区域,包括内乳区淋巴结、心包、胸壁、横隔上淋巴结及膈角后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能精确显示淋巴瘤在胸部受累的淋巴结区域,目前的Ann Arbor分期并不能详细包括累及胸部的淋巴瘤受累区域,需要尽早设计出更精确的淋巴瘤受累区域分区,以适合现代放疗靶区设计的范围定义及诊断。
- 袁媛李金娇肖荦邓俊刘惠刘媛媛朱苏雨
- 关键词:18F-FDGPET/CT淋巴瘤ANN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索并选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预防性脑照射目标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4例LA-NSCLC患者资料,选择其中相关病例分析脑转移高危因素及相关特点。结果2年脑转移率31.58%(36/114),脑转移首发的发生率为20.18%(23/114)。孤立脑转移的发生率为9.65%(11/114)。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为病理类型(OR=5.892)和治疗方式(OR=2.888),非鳞状细胞癌和单一治疗方式的患者脑转移率高(P〈0.01),模型拟合度好(P〉0.05)。预测脑转移的总正确率为67.7%。脑转移或死亡病例乳酸脱氢酶增高率(17.54%)较无脑转移并生存病例(0)高(P〈0.01),同时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数与个数呈正相关(r=0.716,P〈0.01),腺癌较鳞状细胞癌脑转移或死亡率高(P〈0.01),且有更多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鳞状细胞癌及腺癌肿瘤最大直径均数分别为5.8em和3.9em(P〈0.01)。结论LA-NSCLC患者单一治疗方式脑转移发生率高。原发肿瘤大、乳酸脱氢酶高、非鳞状细胞癌、多站及多个纵隔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脑照射研究。
- 曹霞汪安兰杨锫袁媛吴胜其罗荣喜
- 关键词: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