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静脉
  • 4篇术后
  • 3篇神经阻滞
  • 3篇全麻
  • 3篇麻醉效果
  • 3篇麻醉效果观察
  • 3篇芬太尼
  • 3篇臂丛
  • 3篇臂丛神经
  • 3篇臂丛神经阻滞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入路
  • 2篇苏醒
  • 2篇曲马多

机构

  • 19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9篇薛建军
  • 8篇郭影靓
  • 5篇申治国
  • 4篇耿清胜
  • 3篇李宁
  • 3篇贺聿国
  • 2篇李增玉
  • 2篇肖斌
  • 2篇田建波
  • 1篇田剑波

传媒

  • 3篇广州医药
  • 3篇现代医院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松岗人民医院9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薛建军杨仲新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儿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100例ASAⅠ~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观察记录臂丛神经鞘的位置,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麻药用量:0.5%罗哌卡因30 ml。超声设备: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结果臂丛神经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缘0.406 cm,下缘1.662 cm。操作平均用时5分05秒,93%的操作用时在4~6 min内。麻醉效果:优91%(91/100),良9%(9/100),差0%,无效0%,有效率为100%(100/100)。不良反应:穿刺部位血肿1例;贝-贾氏反射1例。无气胸、无局麻药中毒反应、无神经损伤、无严重止血带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的手术,注药结束后,至少需等待16 min,如不能等待,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局部麻醉是有必要的。
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田建波徐小想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情况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老年组和青年组病人在全麻苏醒期发生术后躁动的情况及芬太尼治疗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施行气管插管全麻的病人50例为青年组(A组);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施行气管插管全麻的病人50例为老年组(B组),手术时间均为2~4小时,两组病人性别、手术种类、麻醉诱导及维持无明显差异,对两组病人苏醒期发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并采用Ramsay镇静程度评分,对发生躁动的病人给予芬太尼静注,观察有效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A组发生躁动率及Ramsay评分2分以上发生率分别为78%、8%,B组分别为12%、74%,芬太尼缓解术后躁动的有效率为95.6%。结论两组间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发生率A组〉B组,有明显差异(p〈0.05),芬太尼可有效缓解术后躁动。
李宁薛建军
关键词:麻醉躁动芬太尼
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防治术后静脉镇痛并发恶心呕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防治术后静脉镇痛并发恶心呕吐效果。方法42例择期行胸部或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镇痛方法:曲马多50 mg+氟哌啶2 mg作为首剂负荷量。配方为曲马多1000 mg+氟哌利多3 mg+芬太尼0.10 mg,观察组镇痛泵另加地塞米松10 mg。观察内容:分别记录术后24 h、48 h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对恶心呕吐疗效。结果两组24 h、48 h镇痛效果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恶心、呕吐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48 h出现恶心或呕吐对照组共有3例(14.2%)、观察组共2例(9.5%),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药合用时可产生协同又相加作用,使镇吐作用增强,效果确切,有效预防术后病人呕吐发生,且价格便宜,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郭影靓骆智宇薛建军
关键词:镇痛曲马多地塞米松氟哌利多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静脉局部麻醉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局部静脉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上肢远端手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0.2%罗哌卡因组(R组),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观察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术中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以及手术后VAS评分评价麻醉效果。术后第一次要求镇痛药时间;观察有无局麻药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RF组比R组快(P<0.05);术后要求镇痛时间RF组较R组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止血带反应VAS评分在上止血带40min、50min时间点及手术后VAS评分RF组比R组低(P<0.05)。止血带反应时间RF组较R组晚。2组均未出现耳鸣,头昏,头痛等不良反应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SpO2正常。结论芬太尼可以加强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而延长其镇痛时间,减轻止血带疼痛。
郭影靓薛建军骆智宇
关键词:静脉局部麻醉罗哌卡因芬太尼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术后1h、3h、6h、24h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对照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以椎管内麻醉为好,不但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外,还应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率。
薛建军杨仲新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全麻老年患者
咪唑安定对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对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上肢远端手术成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0.9%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人。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测量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松止血带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用镇痛药的例数;术后要求镇痛的时间;有无麻醉后惊厥、恶心呕吐发生。结果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松止血带感觉动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更晚且止血带引起疼痛(VAS)评分更低,两组比较分别为p<0.01、p<0.05。术中辅助用哌替啶例数:M组3例、S组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麻醉前给药可延缓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加强改善麻醉效果。
郭影靓骆智宇薛建军
关键词:咪唑安定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疼痛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法以及静吸复合麻醉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将60例患者随进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受试者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受试者行静吸复合麻醉。根据麻醉深度将A、B组各分为3个亚组。测定并比较不同全麻方法以及不同麻醉深度情况下老年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此外,测定两种全麻方法中发生以及未发生POCD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 SO2值和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1 d和3 d的MMSE评分较术前发生了明显的降低(P<0.05);术后3 d和5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2组患者术后1 d的CDT评分较术前发生明显的降低(P<0.05),并于术后3 d和5 d时显著升高(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2组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降低(P<0.05);术毕24 h A、B 2组中POCD患者r SO2%max以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POCD患者(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r SO2%max以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升高相关。
薛建军申治国杨仲新
关键词:麻醉方法老年
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唇裂手术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唇裂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唇裂手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A组)和控制呼吸组(C组)2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C组采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全身麻醉。记录所有患儿入室时(T_0、氯胺酮肌注后10min(T_1)、气管插管后5min(T_2)、气管插管后10min(T_3)、手术结束时(T_4)以及气管拔管后5min(T_5)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以及A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组患儿在T_2、T_3、T_4时段P_(ET)CO_2显著高于T_0(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0%的患儿术中ETCO_2超出正常范围;2组患儿SpO_2术中均维持于正常水平,且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呼吸频率在T_2、T_3时段出现显著下降,显著低于T_0时段;2组患儿术中心率平稳,各时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可以用于小儿唇裂手术,但应同时监测ETCO_2和SpO_2,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
耿清胜薛建军贺聿国
关键词:小儿唇裂全身麻醉ETCO2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干1.002 cm(100例),中干1.598 cm(100例),下干2.26 cm(45例)。操作平均用时为3 min 56 s;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81%,良11%,差6%,无效2%,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有霍纳征3例、注药后寒颤1例、术中恶心、呕吐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桡侧手术,对于涉及到上肢手部尺侧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田建波徐小想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