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爱华

作品数:359 被引量:1,037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6篇期刊文章
  • 19篇科技成果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1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8篇蛋白
  • 86篇细胞
  • 85篇免疫
  • 69篇组织化学
  • 68篇免疫组织
  • 68篇免疫组织化学
  • 61篇肿瘤
  • 60篇乳腺
  • 55篇腺癌
  • 54篇胃癌
  • 53篇基因
  • 48篇乳腺癌
  • 33篇受体
  • 29篇热休克
  • 29篇热休克蛋白
  • 28篇超微
  • 28篇超微结构
  • 26篇激素
  • 25篇基因蛋白
  • 22篇癌组织

机构

  • 194篇河北北方学院
  • 146篇张家口医学院
  • 49篇河北北方学院...
  • 19篇河北北方学院...
  • 1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张家口教育学...
  • 5篇解放军第25...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河北医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沧州市中西医...
  • 2篇北京大兴区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8篇薄爱华
  • 92篇张晓丽
  • 60篇戴洁
  • 35篇夏苓
  • 32篇邢立强
  • 32篇邢立强
  • 24篇李海峰
  • 24篇祁晓莉
  • 22篇张辉
  • 21篇李海峰
  • 19篇赵荧
  • 18篇孙黎
  • 17篇薛贵平
  • 17篇左东升
  • 17篇王发亮
  • 16篇许永利
  • 13篇何丁
  • 13篇闫爱春
  • 12篇芦广萍
  • 12篇张江兰

传媒

  • 57篇河北北方学院...
  • 44篇张家口医学院...
  • 27篇神经药理学报
  • 2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7篇现代肿瘤医学
  • 13篇时珍国医国药
  • 12篇中国优生与遗...
  • 9篇山东医药
  • 8篇中国组织化学...
  • 7篇陕西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实用癌症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医学综述
  • 4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陕西中医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3篇2011
  • 29篇2010
  • 31篇2009
  • 41篇2008
  • 40篇2007
  • 22篇2006
  • 29篇2005
  • 27篇2004
  • 16篇2003
  • 22篇2002
  • 21篇2001
  • 9篇2000
  • 7篇1999
  • 10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9篇1994
  • 7篇1993
  • 9篇1992
3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bax、iNOS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4年102例胃粘膜组织标本及患者血清。其中慢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65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的bax、iNOS表达,应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组织中的HP及血清HP抗体。结果:在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HP的检出率分别为:7/15(46.7%)、15/22(68.2%)34/65(52.3%)。且上述各组中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正相关性。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HP阳性组bax、iNO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结论: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可能通过NO的诱导及bax调控使细胞增值加速和凋亡异常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于永强沈金库高会斌孙剑经齐维娟薄爱华
关键词:慢性胃炎异型增生BAX基因INOS
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囊性增生和50例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CathD)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athD阳性表达26例,明显高于乳腺囊性增生组的10例。乳腺癌患者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CathD阳性表达23、3例绝经前、后者CathD阳性表达18、8例;ER阳性者CathD阳性表达率78.2%(18/23),明显高于ER阴性者的29.6(8/27)。可见临床检测CathD的表达对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刘振显黎国屏薄爱华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子宫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甄红霞尹灵慧王秀文姬宏宇薄爱华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免疫组织化学
川芎嗪对免疫性肾损伤大鼠肾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免疫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猪血清复制大鼠肾损伤动物模型,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周。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系膜增生等形态学改变以及尿蛋白与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基底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川芎嗪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明显减轻肾脏病理形态损害。川芎嗪组和模型组比较大鼠尿蛋白、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免疫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减少尿蛋白,对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谭洪华李霞薄爱华邢立强薛贵平
关键词:川芎嗪形态学
微波辐射技术在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体会
2002年
赵荧白利娜许永利李海峰薄爱华
关键词:切片制作组织切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癌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乳腺腺瘤47例,乳腺癌95例,利用SABC法检测VEGF阳性率。结果:VEGF在腺瘤中阳性率为25.53%(12/47),在乳癌中阳性率为54.75%(52/95);在浸润性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VEGF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VEGF对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芦广萍闫爱春薄爱华胡金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微波促进长春新碱药物作用的实验观察
2008年
赵荧薄爱华李海峰
关键词:微波长春新碱胃肿瘤
31例Turner syndrome的遗传学分析
1998年
Turner syndrome又称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性腺发育不全,该病1938年由Turner首次描述,故称为Turner’s综合征(Turner syndrome),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女性表型,显著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原发或继发闭经。此后Wilkins等发现患者具有条索状性腺、无卵巢滤泡,1954年Polani等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数X染色质阴性,患者体细胞缺少一条X染色体,
赵秀丽李凤萍薄爱华温玉梅刘美贤
关键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遗传学症状
乳腺癌中P^53和C—erb B—2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2003年
目的:探讨P^53和C-erb B-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使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和C-erb B-2基因蛋白的阳性率。结果:P^53和C-erb 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93%和54.08%。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P^53和C-erb B-2阳性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P<0.05)。结论:P^53和C-erb B-2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薄爱华许水利张剑虹屈明刘振显郭中英白丽娜
关键词:乳腺癌P^53C-ERBB-2基因蛋白
丹参注射液对脑挫裂伤皮质微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为探讨脑挫伤后脑血管的超微改变及丹参对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复制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并于伤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脑挫裂伤后1~4d脑血管内皮水肿,管腔狭窄或闭塞、血脑屏障破坏.治疗组内皮细胞水肿较轻,管腔平均直径较模型组大,胶质细胞损伤较轻.结论:丹参能减轻脑挫裂伤后微血管内皮损伤,使微血管口径恢复快,具有改善皮质微循环作用.
薛贵平薄爱华张辉李卫东董建峰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脑挫裂伤中药制剂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