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妍

作品数:20 被引量:1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8篇地壳
  • 7篇接收函数
  • 6篇地壳各向异性
  • 6篇S波
  • 6篇波速
  • 5篇反演
  • 5篇S波速度
  • 5篇S波速度结构
  • 4篇震源
  • 4篇联合反演
  • 3篇震源深度
  • 3篇双差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东南...
  • 3篇南缘
  • 3篇函数
  • 3篇函数研究
  • 2篇地壳变形
  • 2篇地幔

机构

  • 20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0篇蔡妍
  • 15篇吴建平
  • 13篇房立华
  • 12篇王未来
  • 5篇杨婷
  • 5篇王长在
  • 4篇明跃红
  • 2篇孔祥艳
  • 2篇吴建平
  • 1篇吕作勇
  • 1篇王庆良
  • 1篇黄静
  • 1篇詹艳
  • 1篇孙茁
  • 1篇钟世军
  • 1篇张松
  • 1篇王卓君
  • 1篇任力伟
  • 1篇孙翔宇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2014年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4
  • 3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
<正>青藏高原是受到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等作用下形成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高原,青藏高原的地形变化、地质构造和地下结构都异常复杂。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变形机制的研究结果说明,扬子地块内的四川盆地具有坚硬的地壳,而青...
蔡妍吴建平王未来房立华
文献传递
利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被引量:3
2020年
天山造山带是现今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内造山带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的壳幔深部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新疆测震台网52个固定地震台站和在天山地区新布设的11个流动地震台站为期1a的观测数据,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41°~48°N,79°~91°E) 10~50s周期范围内瑞利(Rayleigh)面波的相速度分布图像,通过面波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揭示了中国境内天山地区(41°~46°N,79°~91°E)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和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结果表明,在天山北部和天山南部盆山接触带附近的地壳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低速层,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的壳内低速区结构特征及分布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向天山造山带的俯冲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天山造山带的中部,其中天山南缘的俯冲比北缘的范围大,东部地壳的俯冲不明显或处于俯冲的早期阶段。天山造山带内部的地壳存在多个低速层分布的地区,它们大多与目前正在发生强烈隆升的区域相对应。文中得到的S波速度结构可为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及盆山耦合类型的差异性等研究提供新的深部依据。
孔祥艳吴建平吴建平房立华蔡妍王未来
关键词:相速度联合反演S波速度结构
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2023年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密集流动地震台站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资料,采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上地幔的精细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地块下方存在较厚的高速异常,其中西部深度约为180 km,北部约为150 km,中部的局部地区可达300 km,表明鄂尔多斯地块总体上仍保持克拉通特性。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相对较薄的岩石圈可能与地幔物质上涌对岩石圈进行了加热和改造有关,其西部岩石圈的减薄可能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热物质的横向扩展有关。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部地块及鄂尔多斯地块东北部的上地幔表现出大范围的低速异常,推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后撤导致的伸展构造背景、滞留板片脱水以及板片前缘局部对流有关。在该地区的伸展背景下,岩石圈或软流圈的熔融物沿着软弱带上涌并形成了包括大同火山在内的火山群。
王薇吴建平蔡妍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上地幔结构地震层析成像地幔上涌
大地电磁数据揭示的1303年洪洞8级地震区精细结构被引量:1
2022年
文中利用相位张量分解技术、三维NLCG反演方法对一条跨过1303年洪洞8级地震区、长160km的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进行了分解和反演计算,再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形变场、最新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结果以及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小地震精定位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霍山山前断裂是研究区内明显的大型电性边界带,在中深部表现为低阻特征,贯穿了整个地壳尺度,该断裂为NNE走向的右旋正断裂,可能是划分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的基底断裂。以霍山山前断裂为界,西侧鄂尔多斯地块表现为层状的稳定构造环境,而东侧华北地块的中下地壳岩石圈破坏严重且存在减薄的趋势。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霍山山前断裂的观点,地震可能发生在霍山山前断裂下方的低阻体中,震源深度可能介于10~20km之间。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孕震环境可能受多重因素控制,研究区东侧中下地壳可能存在的软流圈物质不断上涌引起了华北地块的区域拉张作用,进而导致霍山山前断裂发生倾向滑动可能是地震的主控因素。
赵凌强詹艳王庆良孙翔宇韩静操聪张松蔡妍
关键词:大地电磁临汾盆地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及研究
<正>目前,我国在划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后,针对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的动态跟踪研究工作还比较少,而且多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系统尚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震情监测的需求。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布设流动地震台,通过加密观测来捕捉...
房立华明跃红吴建平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
本研究利用计算得到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接收函分析台站下方的地壳各向异性,通过对径向和切向接收函数各向异性特征的提取估算各向异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快波方向和分裂时间,将该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东部的部分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获得了...
蔡妍吴建平王未来房立华
关键词:地壳构造各向异性特征接收函数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及S波速度结构研究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强烈变形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模式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地区。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壳幔各向异性及深部结构的研究,可以讨论在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
蔡妍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及S波速度结构研究
2017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强烈变形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模式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地区。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壳幔各向异性及深部结构的研究,可以讨论在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作用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变形模式及其与区域构造应力的关系、
蔡妍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鄂尔多斯周缘中小地震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
<正>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周缘地区33°N~42°N,102°E~115°E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震相资料来自2008—2012年间的地震观测报告资料,地震筛选条件为震相数量超过6个。从观测资料中...
蔡妍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结构的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块体发生了快速隆升并在周边形成了一系列拉张断陷盆地,但其形成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高分辨率壳幔三维速度结构是研究岩石圈变形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区密集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通过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鄂尔多斯块体岩石圈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高速异常.在块体东部、北部以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并延伸至块体内部.鄂尔多斯块体岩石圈呈中部厚、外围薄的特征,地壳厚度则表现为中部薄、西南部和东北部厚,且北缘张拉盆地的地壳厚度大于块体中部地区.文章认为,青藏高原东部地幔热物质向外扩张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导致鄂尔多斯块体岩石圈发生了非均匀减薄、升温和密度降低,其产生的附加浮力和热动力作用,促使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以来发生持续隆升,同时受青藏高原隆升扩张产生的挤压作用等影响,鄂尔多斯西南部及北部地区发生了地壳增厚和快速隆升.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的岩石圈速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中生代之前可能属于不同的独立块体.
吴建平刘雅宁钟世军王未来蔡妍王薇刘靖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面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