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丹路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表
  • 3篇地表能量
  • 3篇遥感
  • 2篇城市地表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宜居
  • 1篇宜居城市
  • 1篇雨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系统
  • 1篇释放气体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分类
  • 1篇图像分类方法
  • 1篇热带雨林
  • 1篇煤田
  • 1篇面向对象分类
  • 1篇开敞
  • 1篇开敞空间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科技部
  • 2篇神华(北京)...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神华乌海能源...

作者

  • 5篇郭杉
  • 5篇关燕宁
  • 5篇蔡丹路
  • 3篇张春燕
  • 2篇武建军
  • 2篇李加洪
  • 2篇康利花
  • 2篇张春燕
  • 2篇安旭东
  • 2篇肖寒
  • 1篇王蕾
  • 1篇赵铁雄
  • 1篇钱丹
  • 1篇刘旭颖

传媒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亚热带雨林环境植被和地表能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通过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体现生态系统要素的格局、状态、质量,客观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是度量区域生态系统要素生态过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亚市热带雨林植被环境的地表能量综合响应特征和作用、影响关系特征为基础,采用植被指数分级、地表能量分级和植被-能量关系等指标,结合雨林垂直分带和植被分布信息,探讨近30年(1987-2016年)不同时期热带雨林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年三亚市域植被覆盖比例维持在90%左右,植被指数分级构成以高、中数值分布为主,并呈现整体趋高态势。(2)各级地表能量分布比例的波动幅度在10%之内,中等地表能量级别范围呈现向低地表能量区域扩展趋势。(3)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植被指数高数值的热带雨林分布比例增加,地表能量值降低。(4)热带雨林的地表能量和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稳定性均高于人工植被。本文基于遥感地表能量综合响应特征和作用、影响关系特征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量化评价提供支持。
姚武韬关燕宁郭杉蔡丹路肖寒张春燕
关键词:热带雨林遥感植被指数地表能量
煤火释放气体影响区域模拟被引量:10
2012年
选取煤火现象较为严重的乌达煤田火区为研究区,以高斯烟羽模型为气体扩散模拟算法,在ArcGIS平台上采用点源模拟的方式对乌达煤田火区煤火释放主要气体——CO,CO2,CH4,SO2的影响范围和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西风盛行的乌达区,污染气体沿着下风向扩散,其浓度分布呈现高斯分布特点;乌达城区处于较高浓度的影响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张春燕郭杉关燕宁孔冰武建军李加洪马建伟段红巍蔡丹路安旭东康利花
关键词:释放气体GIS
煤田火区特征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乌达煤田火区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kappa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异常状况、地貌类型,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即通过提高单一地物的分类精度来提高总体分类精度,突出位于戈壁区的煤田火区土地覆盖的地带性和规律性特征,增加土地覆盖类型的可分性,使得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分类精度。
张春燕郭杉关燕宁武建军李加洪蔡丹路孔冰贾跃荣安旭东马建伟赵铁雄康利花
关键词:图像分类方法面向对象分类
城市地表要素的地表能量响应特征及其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可揭示城市地表要素的地表能量综合响应特征和作用关系特征,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实体空间、开敞空间及其开放空间网络的格局和变化。本文从重庆城市地表能量响应的基本网格单元和研究区尺度,分析城市地表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并结合与"国际宜居城市"——西雅图的对比,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地表要素类型改变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和规律。结果表明:1在基本网格单元和区域尺度层面,城市地表能量的平衡取决于地表要素中实体空间和开敞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稳定性;2在城市大规模的硬质化区域,建筑实体的垂直体量相对于其水平体量及其组团格局,对于地表能量的聚集、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地表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若达到同等贡献指数(绝对值)程度,基本网格单元的开敞空间比例需要高于实体空间;4开敞空间基本网格单元的林地和水体类型所占比例达到20%时,地表能量的减幅明显;5实体空间基本网格单元的在建/工业用地要素类型所占比例超过5%,以及高密度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达到30%时,地表能量的增幅明显。本研究旨在从城市地物实体地表能量的体量与空间关系角度,为建设基于城市更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王蕾关燕宁郭杉姚武韬蔡丹路张春燕肖寒
关键词:遥感地表能量
基于遥感信息的城市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研究——以国际宜居城市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燕宁钱丹张春燕蔡丹路刘旭颖郭杉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遥感地表能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