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勇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伊豆—小笠原下方660km间断面的区域性差异被引量:3
- 2002年
- 利用南、北加州地震台网、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地震台网单分量短周期地震仪和德国、瑞士地震台网 /台阵的三分量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 1 981~ 2 0 0 0年伊豆—小笠原地区下方地震的波形资料 ,使用 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近源一侧来自间断面 Sd P转换震相 ,以研究6 6 0 km间断面区域性差异 .研究发现 ,自 3 5°N到 2 6°N的各剖面依次体现了和达 -本尼奥夫带 (Wadati- Benioff zone)倾角逐渐加大 ,且地震分布的最大深度也逐步增大 ,俯冲板块对6 6 0 km间断面存在的影响也因此产生了差异性 :没有俯冲板块影响的情况下 ,该间断面出现在 CM) 6 6 0 km深度处 ,而受到俯冲板块明显作用的地区 ,则该间断面普遍出现下陷 .转换点分布的一定程度分散性可能是间断面本身复杂结构、震相误判或一维球对称地球模型假定等因素造成的 .
- 周元泽蒋志勇臧绍先
- 关键词:俯冲板块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层析成像
- 伊豆-小笠原和鄂霍次克海下间断面的研究
- 该文利用德国GRSN、GRF和瑞士宽带台阵记录到的发生于伊豆-小笠原、鄂霍次克海及邻近地区30个地震的资料,采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研究了伊豆-小笠原和鄂霍次克海下断面的存在情况、'410'和'660'的形态及性质,对这...
- 蒋志勇
- 关键词:鄂霍次克海间断面俯冲板块
- 文献传递
- 鄂霍次克海地区下方地幔间断面研究
- 鄂霍次克海俯冲带是西北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俯冲带。由板内地震的分布来看,该俯冲带在俯冲下插过程中没有明显地受地幔间断面存在的影响。欧洲地区的地震台网和美国西部地震台网相对于鄂霍次克海俯冲带上地震的两侧分布以及相应台网可以...
- 周元泽臧绍先蒋志勇
- 文献传递
- 鄂霍次克海地区下方地幔间断面研究
- 本文收集了发生于鄂霍次克海俯冲带地区的1982年以来35个M<,s>≥5.0的中深源地震的波形资料,并利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对资料进处理研究该区下方地幔间断面起伏.
- 周元泽臧绍先蒋志勇
- 关键词:地幔间断面地震资料处理地质构造
- 文献传递
- 伊豆-小笠原地区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利用美国、德国以及瑞士地震台网(台阵)记录的伊豆-小笠原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使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反射及透射转换震相,研究了震源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对660和410 km间断面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地区在170,220,300,410,660,850以及1150 km深度处存在速度间断面;伊豆-小笠原地区410 km间断面抬升,660 km间断面下陷,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临近的日本海地区410 km间断面未发现变化,而660km间断面则在没有俯冲板块明显影响下出现下陷.
- 臧绍先周元泽蒋志勇
- 关键词:地幔间断面俯冲板块地球内部结构地震震相
- 鄂霍次克海下间断面的起伏及俯冲带的穿透被引量:5
- 2003年
- 利用德国GRSN宽频带台网、GRF宽频带台阵和美国SCSN短周期台网记录到的发生于鄂霍次克海的地震资料,采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研究了鄂霍次克海下间断面的存在情况、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形态和性质,并且探讨了俯冲板块在660 km间断面附近的穿透情况.结果表明,在鄂霍次克海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比较清楚,同时在其他深度如150,220和520 km也可能存在间断面;发现在俯冲区域410和660 km间断面分别发生抬升和下凹,为相变界面提供了证据;在鄂霍次克海俯冲带的北部,俯冲板块可能穿透660 km间断面进入下地幔;而在南部,则更可能是在660
- 蒋志勇臧绍先周元泽
- 关键词:鄂霍次克海间断面俯冲带地震层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