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显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炎症
  • 5篇炎症性
  • 5篇炎症性肠病
  • 5篇肠病
  • 4篇肿瘤
  • 3篇直肠
  • 3篇转移酶
  • 3篇嘌呤
  • 3篇酶类
  • 3篇结直肠
  • 3篇基因
  • 3篇甲基转移酶
  • 3篇甲基转移酶类
  • 2篇毒副反应
  • 2篇炎性肠疾病
  • 2篇炎症性肠病治...
  • 2篇直肠癌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小肠

机构

  • 7篇宁波市医疗中...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1篇董显文
  • 4篇张学松
  • 4篇冉志华
  • 4篇郑青
  • 3篇黄诗良
  • 3篇张谢
  • 3篇黄莎
  • 2篇江州华
  • 2篇邬丽娜
  • 1篇朱明明
  • 1篇王天蓉
  • 1篇宋毓飞
  • 1篇叶桦
  • 1篇徐锡涛
  • 1篇沈晓伶
  • 1篇黄志刚
  • 1篇唐有为
  • 1篇高志强
  • 1篇黄美兰
  • 1篇沈骏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胃肠病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结直肠癌是炎症性肠病的致命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虽然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仅占整个人群中结直肠癌的1%~2%,但其死亡人数却占炎症性肠病患者总死亡率的15%。一般认为活动性病程长或病变范围广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高。最近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原发性肿瘤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炎性反应中由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就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董显文郑青冉志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细胞因子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肿瘤总死亡率
炎症性肠病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与嘌呤类药物毒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嘌呤类药物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然而毒副反应的频繁发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有研究显示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和基因型能预测硫唑嘌呤(AZA)相关的毒副反应。目的:评价TPMT活性和基因型与AZA治疗IBD的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仁济医院确诊并接受AZA治疗(每日1(?)kg)的78例IBD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活性,以直接测序和PCR法检测TPMT基因型。分析TPMT活性和基因型与AZA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共19例患者发生毒副反应,包括4例血液学毒副反应。78例IBD患者的平均TPMT活性为(36.10±10.11)nmol 6-MTG·gHb^(-1)·h^(-1)。低TPMT活性组与高TPMT活性组发生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的OR值分别为6.82(95%CI:0.58~79.91)和12.00(95%CI:0.84~172.2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1例患者发生TPMT*3C杂合子突变,突变率为1.3%,且该例患者发生了血液学毒副反应。结论:IBD患者的TPMT活性降低和基因突变与嘌呤类药物的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可能相关,但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董显文王天蓉郑青黄美兰冉志华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类炎症性肠病硫唑嘌呤毒副反应基因型
亚洲炎症性肠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增加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亚洲黄种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与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ADR)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crohn’s disease"和"thiopurine/azathioprine/6-mercaptopurine"及"TPMT"、"IBD/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硫唑嘌呤/6-甲巯基嘌呤"为检索词,在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Science Citation Index、Wiley InterScience和Ovid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检索有关研究,Meta分析嘌呤类药物耐受与不耐受的亚洲黄种人IBD患者TMPT基因突变率的优势比(OR);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并绘制漏斗图检测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9项研究共计2 127例IBD患者纳入。总ADR组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组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10.12(95%CI:2.01~50.94, P<0.01)和6.21(95%CI:1.93~20.01, P<0.01)。共有7例IBD患者发生嘌呤类药物相关肝脏不良反应,这些患者均为TPMT野生型纯合子个体。结论亚洲黄种人IBD患者TPMT基因突变将导致嘌呤类药物ADR,尤其是血液学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其临床实际运用价值尚有待研究进一步评价。
董显文黄莎黄诗良张学松
关键词: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炎症性肠病
不同时机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nasointestinal tubes,NITs)减压在小肠梗阻(small-bowelobstruction,SBO)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肠梗阻导管置入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胃镜下早期(<48 h)及延期(≥48 h)经NITs置入术在SBO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01/2018-0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李惠利医院确诊的非绞窄性SBO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早期经NITs置入,对照组采用延期经NITs置入.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名SBO患者,其中治疗组65名.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增加单次治疗有效率(P=0.04),同时减少48 h内急诊手术率(P=0.04),但无法减少6 mo内手术率(P=0.4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P=0.91)和手术并发症(P=0.2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经NITs置入能够增加SBO患者的单次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48 h内急诊手术率.
董显文江州华黄莎张学松
关键词:小肠梗阻肠梗阻导管延期治疗
miR-6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i R-6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液氮冻存的31例胃癌及31例正常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方法检测m i R-63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mi R-638在胃癌组织中有27例(87.10%)低表达,4例(12.90%)高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i R-638在胃癌中呈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黄诗良叶桦唐有为邬丽娜郭雯莹沈晓伶董显文张谢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临床病理特征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检测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
2009年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是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而AZA/6-MP广泛用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TPMT的活性/基因型与AZA/6-M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进行TPMT活性/基因型检测有可能预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指导个体化治疗。
董显文郑青冉志华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类炎性肠疾病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鼻胃管在小肠梗阻减压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比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与鼻胃管减压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确诊的黏连性小肠梗阻病例,分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比较两种减压方式的减压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经鼻肠型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相(P <0.05),两组单次治疗有效、48 h内手术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个月内手术、3个月内复发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均无肠瘘或腹腔脓肿、死亡病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能够增加小肠梗阻患者的单次治疗有效率和减少48 h内的急诊手术率。
董显文江州华张苗尊黄莎张学松
关键词:小肠梗阻肠梗阻导管鼻胃管胃肠减压
粪便中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结直肠肿瘤的荟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粪便中基因异常甲基化可作为生物标志来检测结直肠肿瘤.为了系统评价粪便甲基化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检测结直肠肿瘤的可行性.方法:以"colorectal cancer/colorectal adenoma/colorectal polyps"、"methylation"、"stool/fecal DNA"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of Kowledge和OVID(On-line Visual Display Unit Interrogation of Databases)数据库纳入研究甲基化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或腺瘤的相关文献.该荟萃分析是使用了敏感性,特异性和95%CI作为影响测量结果,采用Statal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共有24个研究,3555例患者被纳入.统计结果显示粪便DNA中检测单基因甲基化筛查结直肠肿瘤(CRC和腺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8(95%CI:0.51-0.66)和0.93(95%CI:0.89-0.96),联合检测多基因甲基化筛查结直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9(95%CI:0.67-0.81)和0.88(95%CI:0.86-0.91).结论:通过本次荟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CR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作为无创性CRC筛查方法的前景,而且联合检测多基因甲基化方法筛查结直肠肿瘤优于单基因检测方法.
陆宏娜张谢王丹萍董显文黄志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腺瘤基因甲基化粪便
TPMT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硫唑嘌呤毒副反应相关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硫唑嘌呤(AZA)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然而AZA的毒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判断AZA毒副反应的研究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性评价IBD患者TPMT基因多态性与AZA治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电子数据库中检索有关TPMT基因多态性与AZA耐受和不耐受的成人IBD患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荟萃分析各项研究中发生与未发生AZA总毒副反应、血液学毒副反应、肝脏毒副反应和胰腺炎的IBD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的OR值;并行敏感性分析:以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8项(1322例IBD患者)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发生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的IBD患者与未发生相应毒副反应者的TPMT基因突变率的OR值分别2.93(95%CI:1.68~5.09,P〈0.01)和5.82(95%CI:2.93~11.55,P〈0.01).发生肝脏毒副反应和胰腺炎的IBD患者与未发生相应毒副反应者的TPMT基因突变率的OR值分别为1.51(95%CI:0.54~4.19,P=0.43)和1.02(95%CI:0.26~3.99,P=0.98).结论:IBD患者的TPMT基因多态性与AZA的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相关,但与肝脏毒副反应和胰腺炎无关.
董显文郑青沈骏邱云朱明明徐锡涛冉志华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类炎性肠疾病硫唑嘌呤毒副反应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分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探讨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17例LST病例,首先行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进行pit pattern分型,对所有LST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顾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15例行ESD,2例行外科手术,均治疗成功,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2年内镜复查无复发。结论术前的pit pattern分型能为治疗方式提供依据;ESD治疗结直肠LST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高志强张学松宋毓飞李波董显文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