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敏

作品数:40 被引量:92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气候
  • 12篇环流
  • 11篇大气环流
  • 10篇热带
  • 10篇季节内振荡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7篇环流模式
  • 7篇大气环流模式
  • 6篇海温
  • 4篇夏季
  • 4篇降水
  • 4篇海温异常
  • 3篇气候模拟
  • 3篇气候模式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候系统
  • 3篇气候系统模式
  • 3篇北半球
  • 3篇BCC

机构

  • 37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北京气象学院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40篇董敏
  • 8篇吴统文
  • 7篇何金海
  • 7篇张芳
  • 4篇王在志
  • 4篇辛晓歌
  • 4篇高守亭
  • 4篇王兰宁
  • 4篇李清泉
  • 3篇余建锐
  • 3篇王亚非
  • 3篇李维京
  • 3篇史学丽
  • 3篇徐海明
  • 3篇张洁
  • 2篇房永杰
  • 2篇赵其庚
  • 2篇刘一鸣
  • 2篇李跃凤
  • 2篇路屹雄

传媒

  • 13篇气象学报
  • 11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第四次全国大...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内振荡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971年Madden和Julian利用坎顿岛的纬向风资料进行谱分析,首先发现热带地区大气存在着40~50天振荡。这之后,热带季节内振荡受到了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的广泛重视。三十多年来季节内震荡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Mad...
何金海董敏韩荣青
关键词:大气科学热带地区季节内振荡谱分析
文献传递
北京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对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被引量:24
2009年
对北京气候中心大气模式(BCC AGCM2.0.1)模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能力进行了检验。北京气候中心新一代气候模式(BCC AGCM2.0.1)是在原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模式的基础上参考NCAR CAM3改进形成的。新模式中引进了一个新的参考大气和参考面气压。因此原模式的预报量中的气温(T)和地面气压(p_s)则变为它们对参考大气气温的偏差和对参考面气压的偏差。模式还加入了新的Zhang-Mcfarlane对流参数化方案,并对其参数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还对模式边界层处理、雪盖计算等进行了改进。上述模式在实测的月海温作为下边界条件的情况下运行52年(1949年9月—2001年10月)。然后对运行结果中的季节内振荡的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NCAR CAM3模式模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能力很差,主要表现在模拟的热带季节内振荡强度很弱;东移波与西移波的强度很接近,而实际观测中是东移波的能量要远大于西移波;季节内振荡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与观测相差很远。北京气候中心大气模式(BCC AGCM2.0.1)模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模拟的热带季节内振荡很明显,强度接近于观测结果;模拟东移波的能量要大于西移波,这与观测较为一致;季节内振荡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与观测相差不大。总的来看,BCC AGCM2.0.1模式在模拟热带季节内振荡方面比CAM3模式有明显的改进。
董敏吴统文王在志张芳
关键词:大气模式季节内振荡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AGCM2.0.1对云量的模拟
云覆盖着地球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全球能量循环和水份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云又是气候模式中最难处理的过程之一,也是导致大气环流模式模拟气候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模式模拟的云量进行检验是很重要的。国家气...
张芳吴统文王在志董敏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云量
文献传递
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5
2002年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三代公共气候模式(CCM3)模拟了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继持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就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徐海明何金海温敏董敏
关键词:夏季风数值模拟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6月中国南方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NCARCAM3.0大气环流模式,研究6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降水对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首先,在赤道东太平洋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实际海温异常基础上构造的理想化海温异常,依据持续时间不同叠加相应的海温异常值在气候平均外强迫场上,设计第1组敏感性试验;其次,在上组试验中的前期9月至次年6月持续有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基础上,改变加入模式中的海温异常强度,设计不同强度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和降水影响的第2组试验;最后将上述海温异常值取反加入相应的赤道东太平洋区域,设计一组拉尼娜事件的试验。以(25°—30°N,110°—120°E)区域平均的降水距平值代表整个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的持续时间强迫得到的降水距平峰值在11月,次年6月其值为最小,整体上降水距平有随持续时间的缩短而减小的趋势。表明前期秋季赤道东太平洋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对6月降水有重要影响,证实了前期诊断分析的结论;(2)模式中加入不同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降水正距平(最小降水距平为0.287mm/d,最大为1.98mm/d),降水正距平范围与实际情况接近,表明模式在模拟该地区异常降水时有较好的稳定性,模拟结果值得信任。另外模拟的降水距平有随着海温异常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的趋势;(3)当模式中加入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的海温异常时,模拟结果不稳定,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结果不完全相反,与前期诊断分析结果不符。而只有在拉尼娜相当强时模式才能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模拟出一定范围的降水负距平。
李琰王亚非董敏
关键词:海温异常数值模拟
跨季度汛期气候数值预测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开展季节预测,对模式预测与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场、降水及气温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测能力,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夏季大气环流场的预测效果在海洋上优于陆地上,在低纬优于高纬,在新疆及蒙古也较好。从距平相关系数指标看,气温预测效果在中国西北部分地区较好,降水在中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预测效果较好。由预测效果的年际变化看,在不同年份模式预测效果不同。另外,在不同海温情况下,该模式对不同区域的汛期气候预测效果不同,进而说明春季海温预测的正确性对汛期预测的重要性。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汛期气候
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坐标对GCM气候模拟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文章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GCM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坐标影响谱模式模拟降水的某些结果。具体说明了使用不同水平分辨率的ECMWFGCM(T21、T42、T63和T106)对中国季风降水的模拟情况;也对GCM垂直方向分别使用混合σ-p坐标和混合σ-θ坐标的降水模拟结果做了分析对比。
李跃凤董敏
关键词:GCM水平分辨率降水气候模拟
气候系统模式对南亚高压气候特征的模拟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应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BCC_CSM1.1)CMIP5和AMIP试验结果对模式模拟南亚高压的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BCC_CSM1.1模式对作为北半球高层大气环流活动中心的南亚高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它能够模拟出南亚高压的气候平均状态、季节变化,对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高压中心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场和南亚高压强度的模拟结果较观测明显偏弱;模拟的脊线位置在冬半年要比观测略偏南;模拟的南亚高压中心在某些月份与观测有出入,例如,5月南亚高压中心的模拟较观测偏西,夏季南亚高压的双中心的位置与实际也略有差异;模拟的南亚高压强度偏低与多种因素有关。比较耦合模式与单独大气模式模拟的南亚高压强度发现,在给定观测海温的条件下,模拟的误差减小13%~15%。因此可以认为耦合模式的误差大部分来自大气分量。海洋模拟的改进虽然对总体的模拟结果有所改进但贡献不大;比较T106和T42两种分辨率的模式对南亚高压进行模拟结果发现,分辨率的提高明显减小了南亚高压及全球1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模拟误差。为验证地形强迫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改变青藏高原地形高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形高度对南亚高压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高原高度升高将会促使南亚高压及更大范围的高层位势高度场增强。因此,正确给定高原地形这一模式的下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的改进有重要作用。
董敏吴统文左群杰高守亭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进展——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6
2014年
较全面地介绍了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研发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全球近280 km较低分辨率的全球海-陆-气-冰-生物多圈层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和110 km中等大气分辨率的BCC_CSM1.1(m),以及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各分量模式的发展。BCC_CSM1.1和BCC_CSM1.1(m)气候系统模式均包含了全球碳循环和动态植被过程。当给定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源排放后,就可以模拟和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BCC_CSM1.1和BCC_CSM1.1(m)已应用于IPCC AR5模式比较,为中外开展气候变化机理分析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还介绍了BCC_CSM1.1和BCC_CSM1.1(m)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大量试验分析评估结果,BCC_CSM能够较好地模拟20世纪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平均态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1000年的历史气候变化,所预估的未来100年气候变化与国际上其他模式的CMIP5试验预估结果相当。初步的分析表明,分辨率相对高的BCC_CSM1.1(m)在区域气候平均态的模拟上优于分辨率较低的BCC_CSM1.1。
吴统文宋连春李伟平王在志张华辛晓歌张艳武张莉李江龙吴方华刘一鸣张芳史学丽储敏张洁房永杰汪方路屹雄刘向文魏敏刘茜霞周文艳董敏赵其庚季劲钧Laurent Li周明煜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洋环流模式
CMIP5模式对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评估被引量:20
2014年
针对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17个海-气耦合模式对20世纪气候的模拟结果,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大气海平面气压变化的综合分析角度较详细评估了模式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这些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ENSO现象的一些主要特征,包括热带太平洋海温的空间分布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的关联、ENSO周期变化及锁相特征等,但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仍然差异较大。(1)从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海温的偏差来看,多模式集合平均值与观测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0℃,但单个模式的误差相对要大一些。误差较小的为1.2—1.3℃,多数模式在1.6℃以下,但也有个别模式的误差超过2.0℃。(2)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来看,热带太平洋实测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和海平面气压距平的年际尺度变化第1模态主要表现为ENSO变化特征,第2模态反映的是海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几个CMIP5模式能够再现这种特征,多数模式所模拟的海温距平/海平面气压距平时空变化的第1、第2特征向量分布顺序与观测分析正好相反,ENSO变成了第2模态,趋势成了最主要的模态。尽管如此,所有模式都能模拟出南方涛动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距平时空变化的密切关联,无论是作为第1还是第2特征模态,所有模式模拟的南方涛动与热带太平洋海温距平时空变化都有密切相关。(3)谱分析结果表明,ENSO现象具有2—7年的周期,其中,4年的周期最明显。大多数模式模拟的ENSO周期在此范围内,但有些模式的主要周期偏短,为2年左右。个别模式的ENSO主要周期为11年,已超出2—7年的范围。(4)多数模式模拟的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的峰值出现在冬季(11—2月),与观测基本吻合。另有少数模式模拟的峰值出现在9—10月,比观测略提前。只有个别模式模拟的峰值出现在夏季,与观测相差
张芳董敏吴统文
关键词:ENSO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